APP下载

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思考

2019-09-24郑海怡

现代交际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五四精神五四运动中国传统文化

郑海怡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五四运动时期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对儒家思想文化进行了彻底性的批判,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大批判。立足于此,当代青年人更应思考五四运动的精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弘扬五四运动时期保留至今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五四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 五四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228-02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更推动了中国走向现代化。五四运动中弘扬的“科学”和“民主”两面精神旗帜在当时不仅为中国漆黑的未来带来希望,也使得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而五四精神取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也是对传统与现代关系发展的进一步探索。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五四运动精神价值分析

五四运动从表层来看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这场“五四风雷”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而从深层来看,这场运动背后的精神价值不仅代表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所作的努力,其更多的是代表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展现的精神。毛泽东同志揭示了五四精神的深刻内涵,将其归结为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科学民主精神。

(1)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运动所体现中国社会各阶层最本质的核心价值。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日本帝国主义加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及民众的强烈不满,对于国家领土完整和社会安定和谐的愿望日渐强烈,激发民族主义情绪。在这其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和爱国主义青年代表,毛泽东同志指出:“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这样的政府一定要反对,卖国政府应该打倒。”[1]

(2)改革创新精神是五四运动的灵魂所在。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严重地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中国社会各阶层深受其压迫和剥削。而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许多青年知识分子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敢于破除旧的文化和思想,批判旧礼教、旧教条,展示了一种革新精神。正因如此,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如毛泽东所说:“如果‘五四时期不反对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就不能从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束缚下面获得解放,中国就不会有自由独立的希望。”[2]就当今社会各个方面发展来看,我們也仍然需要这种改革创新精神,无论是青年学子还是大国工匠,五四运动时期的改革创新的精神都是中国精神所在。

(3)科学和民主精神是五四运动所倡导的两杆旗帜。科学是“德先生”,民主是“赛先生”。科学和民主精神在当时代表西方先进的思想主张,国内先进知识分子利用其作为思想武器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为日后十月革命影响之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奠定了基础。而这种精神使早期共产党人开始学会用思想武器武装头脑,从而推动了社会各阶层人民能够敢于同帝国主义做斗争,为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走上街头。

二、五四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以个体的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本位,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发展起来的价值体系。它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人生本位。以家庭为基础的群体本位,以伦理为基础的道德本位,此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神。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功能作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超稳定的文化价值模式[3],也正是这种超稳定的文化价值模式维持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五四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1)思想文化方面。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以儒家思想文化中孔子作为主要批判对象,提出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学的口号,将斗争锋芒直指孔孟儒学。在当时,张勋复辟、康有为搞读经活动、孔教会,都是为恢复帝制、恢复君主制度服务的,所以从“打倒孔家店”“吃人的封建礼教”这些口号都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批判打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愚昧腐朽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解放了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为日后唤醒青年救亡图存,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虽然五四运动中一些启蒙思想家倡导新文化运动,但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还是有所保留的,例如鲁迅、胡适提倡白话文,并不是全盘否定性地批判文言文,如古代文化典籍《史记》、四书五经、《资治通鉴》。

(2)传统礼教方面。五四运动提出反对迷信,破除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思想,来开阔人们的视野,打开封闭已久的头脑。传统礼教中的安内攘外的陈旧训条,已经不能让当时的中国社会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对内封建势力变本加厉地剥削压榨人民,对外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气焰更加嚣张,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封建礼教中的宗法制度仅仅是维护暂时的社会稳定,但根本掩盖不住社会内部的危机。五四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正是发现了这种内部的危机,所以要用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来革中国的命。这场运动不仅加快了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转变,而且彻底否定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五四运动利用西方开放文明的先进思想唤醒中国人民,实质上是想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残破不堪的面貌,让一切都变得焕然一新。

(3)政治文化方面。国家主权领土被蚕食之际、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之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维护封建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政治制度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孔孟思想和程朱理学,都是主导文化思想,成为了封建王朝为维护专制统治的一种文化手段。而五四运动时期,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逐渐衰弱,能够促使社会改变又能同时维护社会稳定的新式思想少之又少,所以近代社会急需新式文化的出现。在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爆发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不断成长,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特征相结合,这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种政治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过程之中,政治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在产生着激烈的转变,这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意识到文化变革的需要。

五四运动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功绩永不磨灭,但也有其局限性,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化价值缺乏认识,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错误地将现代化发展等同于西化。在这场激烈的反传统文化运动之中,虽然少数人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所在,但多数人还是用割断历史的方式否定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不等于只有儒家文化。五四运动以打倒儒家文化为核心,最后实质上却没有完全抹杀掉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而真正适合当时国情的新文化价值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

三、如何继承与发扬五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4]五四运动保留下来的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科学民主精神,至今仍是当代青年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

(1)应用理性的思维对待爱国主义精神,不能将爱国主义变成狭义的纯粹民族主义。国际争端冲突不断,霸权主义仍在不断出现,中美贸易争端、我国国土主权领土完整屡遭侵犯的当下,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吾辈青年人更应保持理性爱国的思维,顾全大局,胸怀世界,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各国友人友好往来。

(2)当代青年应努力学习改革创新精神,这也是我国目前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和进一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精神。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独立则中国独立。青年一代更应坚持自强自立的精神,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青年人应该保持“扬弃”的态度,既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排斥外来主义,杜绝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面对新的时代挑战,青年继承发扬五四精神之时应以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的文化传统为基础,从自身内在发展需要出发,不断赋予五四精神以新的内涵,紧跟时代潮流导向,寻找传统文化所缺乏而现代化社会所需的新元素,达到古与今新形式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具有科学性的时代命题,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浪前行、繁荣发展的精神武器,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脊梁。[5]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转变需要融合五四精神的内涵,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而积极探索并构建具有新时代特色价值的传统文化体系也是青年人责无旁贷的歷史重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三)[M].湘江评论,1919(4).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段海龙.试论五四时期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转换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30-35.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5]林涛.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N].学习时报,2016.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五四精神五四运动中国传统文化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及传承发展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95年前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