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研究现状简述
2019-09-24孙佳宁
孙佳宁
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基于现实考量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从这个时候开始对“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研究才逐渐深入。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梳理发现,马克思并没有对“真正共同体”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但通过对马克思不同时期著作中相关思想的考察可发现,马克思分别从人的生存、本质与发展角度对“真正共同体”进行过相关阐述。从文献资料来看对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研究还处在一个不完善、不成熟的阶段。
关键词:共同体 虚幻共同体 “真正共同体”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217-02
“真正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在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追求自由本性的基础上得出的理论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真正共同体”是马克思对未来世界的科学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关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形成部分的研究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精神的一种升华。“真正共同体”思想形成于资本主义旧社会,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一个构想,是对“虚幻共同体”的批判。目前学术界对于这方面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背景、理论来源。
(1)社会背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是产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关于社会背景方面的研究,学者们认为应该把它放在资本主义旧社会中进行。胡寅寅认为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社会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资产阶级的发展加速了传统共同体的解体;二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进程中社会阶层发生了变化,“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潘建瑞除了认同上述学者的观点之外,还从另一个视角阐释了社会背景,他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机器工业代替了手工业,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例如:工人失业和产品滞销”。[3]这个社会问题也是造成马克思构想“真正共同体”的一个现实原因。
(2)理论来源。多数的学者根据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内容,以及结合当时马克思所处的社会背景,认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在西方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得出的,而且这个观点在学术界还是普遍认可的。胡寅寅在其博士论文中根据共同体历史的发展脉络论述了相关的思想,她认为马克思能够形成“真正共同体”思想主要受到的理论影响是黑格尔的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思想以及赫斯的共同体构想。除此之外,邵发军认为研究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理论渊源应该以时间为线索,指出马克思最初接触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之后又接触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再到后来学习黑格尔的“共同体”思想。
二、关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主要内容的研究
(1)概念内涵。通过整理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发现,马克思对于“真正共同体”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义,关于这方面的思想只是散落在他不同时期的不同著作中。因此,在学术界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较早研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秦龙认为“共同体”是“人们的群体结合方式或集体存在方式或组织形式,而无论它以实体还是关系表现出来,无论它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无论它的规模或大或小,也无论它处在何种发展阶段,这些通通无妨”。[4]而学者姜建成和周海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释“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涵义,认为是马克思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情况,解释释放人本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个人的自由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但是胡寅寅却认为我们不应该给它下一个完美的定义,“一切試图对共同体进行归纳总结以概括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对的定义的尝试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2)主旨要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学者姜建成对这个观点还进行了阐释说明,他认为如果按照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发展阶段进行发展的话,那么在“真正共同体”中将会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关系。除此之外,作者还对“真正共同体”的逻辑关系进行了阐释,认为现实的人是“真正共同体”思想形成的逻辑前提。郑礼肖从价值旨归的角度进行了说明,他认为“真正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还进一步说明了“真正共同体”的实现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作为保障的。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陈鑫详细地阐释了价值旨归,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进行:即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自由发展上又进一步地归纳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从自然、社会和人的角度进行说明的。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作者把它分成了三个时期,分别是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真正共同体。除了这些,作者还在文章中阐释了“真正共同体”的特征,认为:“在未来的共同体中,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所有的社会成员可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到那个时候阶级消除,国家消灭”。[4]
三、关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的研究
马克思认为,“真正共同体”所展现的社会形态是异化消除、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人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目前学术界根据马克思对“真正共同体”的描述,对其当代价值的研究仍在继续,现在学者们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论价值方面的研究。张杰在论文中指出,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对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引。杨曼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证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张齐东在文章中对其理论价值进行了细化的分析,他指出:“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起着推动作用、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奠定了基础、为共产主义解放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另一种就是在实践价值方面的研究。作为一种理想性的“共同体”,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才能够实现的。因此,学者们根据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陈华森在文章中论述,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中的民主思想对于当前我国民主社会的建设具有有效的参考价值,为我国基层民主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后,促进了学者们对于“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研究。虽然国内对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研究还处在比较热门的阶段,但是这些资料并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整体性研究比较匮乏,从研究的学术成果来看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形式是期刊论文或者是报纸文章等,而进行系统性的书籍研究还是稀缺的。另一方面是关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实践价值有待提高。但是从目前的学术成果的运用来看,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并不是很密切。因此,笔者认为之后的研究成果应该多与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相联系,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提升学术成果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超越[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5).
[3]潘建瑞.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及当代启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8).
[4]秦龙.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