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汲取优秀文化培育文化自信

2019-09-23李莹莹赵慧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优秀文化文化自信高职教育

李莹莹 赵慧

[摘要]高度的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和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文章从学校、学生、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自信不足的现象及原因,提出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职教实际、专业实际、地域实际和学生实际,汲取“三业文化”、名人文化、校友文化、地域文化等优秀文化进校园,培育高职教育文化自信,鼓励高职院校以文化自信的姿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关键词]优秀文化  高职教育  文化自信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李莹莹(1973- ),女,江苏淮安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赵慧(1972- ),男,江苏淮安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硕士。(江苏  淮安  223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产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SJA1654,项目主持人:李莹莹)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5-0102-0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水平发展。本文拟就高职院校如何汲取优秀文化营养培育文化自信,谈谈粗浅体会。

一、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培育意义

关于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概念,目前没有发现学者对其有明确统一的界定。但是,根据“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这一表述,可以类推理解其内涵为:高职院校对自身文化及其價值有发自内心的信任和珍惜,对其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乐观,并为之积极践行。文化自信需要培育才能实现,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重要目标。没有文化自信的高职院校,如何能培养乐观自信、勇于担当,适应实现“中国梦”所需的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2.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四个自信”中,“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③同样,自信的文化能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现高职教育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华丽转身。

3.文化自信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还是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内部管理、校园文化;无论是建设高水平的世界性,还是高水平的发展性和特色性,都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作为支撑。高水平高职院校应该以其高度的文化自信,引领和带动全体高职院校走上自信发展的康庄大道。

4.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走出国门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加强,中国也越来越鼓励“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为周边国家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④。这实际上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以高度文化自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高职院校文化自信不足的层面分析

过去十几年来,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取得了不少进步,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但总体而言还相对滞后,缺乏应有的文化自尊与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应有的文化效应尚未完全形成。从三个层面阐述现象及分析原因:

1.从学校层面看,文化自信尚显不够。一是系统设计不够。从高职院校长远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来看,不少学校还没有从办学理念、管理制度、行为规范、校园环境等方面对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性设计,只是零碎地发展。二是功能发挥不够。高职院校在凝练核心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汲取优秀文化、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文化育人应有的整体功能。三是高职特色彰显不够。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大多不足20年,校园文化缺乏深厚的历史积淀,建设过程中模仿普通本科院校的较多,而高职特色不够明显。

2.从学生层面看,职业文化自觉不足。一是“舍专求本”现象突出。不少学生由于一味追求本科学历层次,在专升本、专接本学习过程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无心学习高职专业,即使能毕业,包括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也大大弱化,职业文化自觉远远不够。二是对学校认可度不高。表现在毕业生工作后离职率较高,对母校评价满意度偏低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整个高职院校文化自觉的心理认同不够。

3.从社会层面看,对职业文化尊重尚缺。虽然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推动社会上下重视职业教育,但整个社会不够重视职教的大气候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包括“教育界自身和社会各界‘求本心切,谈职色变现象”⑤,家长潜意识中存在“唯本现象”,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纪律、团队、责任心等工业文化素养方面的满意度不高等。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歧视,也是高职院校文化自信不足的重要原因。

以上三个层面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影响、互为因果,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高职院校实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跨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三、培育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途径

《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在“学校文化育人创新行动”内容中指出要“精选优秀文化进校园”,这为高职院校实现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需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善于从各种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高职教育的文化自信,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1.汲取“三业文化”营养,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特征。这里的“三业文化”是对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的简称。作为大学文化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文化除了与其他大学具有“高等性”这个共性特点之外,还应该彰显其鲜明的“职业性”“技术性”“技能性”等个性特征,是不同于学术型、理论型大学的一种特殊的大学文化。汲取“三业文化”营养,彰显个性特征是高职院校文化自信的基石。

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分课题组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不少刚进企业的毕业生,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而在于综合素质和文化认同没有达到企业要求。而这些差距往往正是许多企业拒绝应届毕业生于门外的主要原因。经常出现企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紧缺,而不少高职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岗位的情况。这也正是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汲取“三业文化”营养,增强职业文化自信的现实原因。

“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建设融合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⑥ “三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实现培养既有职业知识技能,又符合现代产业体系所需要的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在校学生对专业所在的行业、企业、职业等方面有所接触和了解;有利于学生领悟所学专业的职业规范、职业礼仪,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增强职业自信、就业自信、文化自信,最终为他们毕业后顺利实现角色转化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业文化”需要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高职院校的每一层面、各个角落,使之成为学校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环境、制度、行为等层面的融入,更应该包括理念、精神层面的融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并落实到自觉的行动上,让他们在毕业之前实现与企业在文化上的认同。具体可从六个方面实施:一是营造彰显“三业文化”的环境氛围。对整个校园,特别是学生直接接触的实验场所、实训场所、生活场所,营造相应的行业文化、职业文化氛围。二是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三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三是打造企业化的学生行为文化。遴选优秀企业合作,以某些先进管理理念,规范、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打造模拟企业化管理的学生行为文化。四是打造“三业文化”特色品牌。结合各专业群实际,开展系列活动,打造文化品牌,营造具有行业性、企业性、职业性的浓郁文化氛围,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五是让学生在“校中厂”中领悟“三业文化”。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将企业车间搬进校园,建立“教学工厂”, 或者独立创办校内工厂,使其成为锻炼师生实战能力,感悟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的场所。六是让学生在“双创”中体验“三业文化”。指导学生在创业实战中锻炼各种能力,积累宝贵经验,更要加强他们创新精神、创业态度和责任感的培养。

2.汲取名人文化营养,挖掘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源泉。这里的“名人”是指高职院校所处地域的重要历史文化名人或者对某院校所涉及的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或者为某院校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人的崇高精神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无论是本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名人,还是学校所在行业内获得自身成长的名人,都曾在相关领域的历史舞台上独领风骚,往往具有很强的引人注意、扩大影响的效应。他们或学识渊博,或追求真理,或治学严谨,或勇于创新,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对于学生而言,具有真实性、榜样性和可模仿性。如何发挥名人效应、汲取名人文化营养,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值得探索的领域,也是文化建设中一个强有力的切入口。高职院校应该紧紧抓住名人这一重要资源,通过对名人精神的学习、研究和弘扬,强化名人文化熏陶,让学生领略他们的风采,找到学习的标杆,拥有自信的力量,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需要强调的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人效应不等于名人崇拜,高职院校无需也不可能全盘学习吸收,需要对其深入研究和甄别,避开名人的某些负面效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

汲取名人文化营养,挖掘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源泉,具体可分为五个步骤实施:一是深入挖掘。学习名人精神不是人云亦云的“復制+粘贴”,而是要深入挖掘名人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可设立某名人研究所,组织教师深入研究。二是精心提炼。许多名人,特别是一代伟人,他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往往是多方面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很难面面俱到全面学习,必须结合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和时代实际,对名人所代表的文化精神进行梳理和针对性提炼,要找寻名人的某种先进思想与学校发展理念的最佳契合点。在学校办学理念中,要渗透并彰显名人的先进思想。三是宣传推广。可以通过建设队伍、阅读图书、组织参观、聆听讲座、举办诵读比赛、开展系列研讨、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多样化地开展学习名人的系列活动,让校园洋溢着浓郁的名人氛围。四是内化于心。让名人的崇高精神真正进入每个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对其产生强烈的敬意和自豪感。五是外化于行。以名人某些精神为指引,通过创建评比活动等形式,激励学生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的具体行动中,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汲取校友文化营养,激发学生职业自信和文化自豪感。校友文化是指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母校和校友、校友和校友之间的情感维系、价值认同、沟通交流、服务回馈等精神现象。⑦校友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汲取杰出校友精神,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自信、就业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杰出校友的榜样身份能有效激励在校学生。他们之所以容易成为在校大学生的榜样和学习标杆,是因为他们具有亲近性、便利性、可见性和可模仿性等特征。二是杰出校友的创业者身份能架起学生职业自信的心理桥梁。在企业独当一面或成功创业的杰出校友,能以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奋斗不止的敬业精神现身说法,对实习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他们增强职业自信。三是杰出校友是就业自信培养成果的最好代言人。他们良好的就业状况,既能反映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以及开设课程与岗位技能要求之间的良好契合度,也能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的良好认可度以及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

汲取优秀校友精神有如下五个路径:一是建立校友资源库,挖掘各领域杰出校友。在各条战线上建功立业的历届校友对于每一所高职院校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如果高职院校能充分利用好以上这些校友资源,加以适当的组织引导,能很大程度上为学校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二是研究提炼校友精神,提供精神食粮培养文化自信。每一位杰出校友的背后,都有其不同寻常的成功的感人故事。高职院校要加强研究、挖掘杰出校友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精神,从他们身上找到成功之道和内在精神,为培养在校大学生职业自信提供精神食粮。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发挥校友带动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校友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具体可以从校友环境文化、校友活动文化、校友机制文化、校友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构建。四是设立爱心基金,鼓励校友帮助在校生。通过成立“爱心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广泛发动杰出校友对母校的学弟学妹进行学业上资助,这是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具有杰出工匠潜质人才的理想渠道。五是跟踪服务校友,增进校友与母校的情感。对毕业不久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在思想上再引导,学业上再进修,工作上再帮助,搭建交流平台,增强校友之间感情和对母校的认同感、归属感。

4.汲取地域文化营养,扎根文化自信所需的良好土壤。“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这一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⑧地域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培养文化自信的良好土壤。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深深根植于所处区域的每一所高职院校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地方结下不解之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需要地方的支撑,需要地域文化的滋润,同时也应该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二是高职院校加强文化建设本身就是繁荣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为地方文化做贡献,同时也是对地域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三是具有产业性、职业性特征的高职院校文化既是高校文化中一个新的分支和发展方向,也为加强地域文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从区域的历史传统中,挖掘有助于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文化因子,引导和帮助他们从地方传统民俗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具有地域特色的真、善、美的体验,培养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注意的是,在汲取地域文化营养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不必面面俱到,而要结合自身实际,对地域文化进行有目的的取舍。即使在同一城市中有多所高职院校,也能错位互补、各显特色,避免千篇一律。高职院校汲取地域文化营养,具体可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专业实际,开设专题性地域文化课程。可以开设普及性课程,让学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比较全面、系统了解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专业和技能实际,有重点地编写并开设相关联的地域文化选修课程。二是結合节日实际,多样化开展地域文化宣传。传统节日中包含着许多重要的人文和历史知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我国地域辽阔,即使同一节日在不同地域,表达方式及内涵也不尽相同,文化底蕴有所差异。三是结合学生实际,多渠道开展地域文化教育。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各有不同,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以不同的社团为载体,采取多样性的、有针对性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四是结合校史实际,重视并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和教育意义。校史是学校所处地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根植于自身历史,不断挖掘、传承并发扬校史文化,对学生开展爱校情怀教育。

高职院校培育文化自信不仅需要充分汲取来自各方面的优秀文化营养,还需要在凝练核心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环境层面等进行系统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学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整体功能。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9.

②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22.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EB/OL].(2015-10-21)[2018-10-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

⑤周建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教育建设需要文化自信[N].中国青年报,2018-08-27.

⑥教育部等六部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EB/OL].(2014-06-23)[2018-10-18].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xxgk_170737.html.

⑦陈毕晟.论文化视野下高校校友文化工作推进策略[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7.

⑧徐吉平.地方高校特色馆藏建设与地域文化的传承[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25.

猜你喜欢

优秀文化文化自信高职教育
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吸收优秀文化促进身心健康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