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泸水发展生猪养殖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9-09-23周相兵
周相兵
摘 要:大力发展生猪养殖,是泸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必由之路。通过调查泸水生猪养殖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生猪养殖;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2-0103-01 中国图书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A
1 农户养猪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从业人员年纪大,文化水平低
目前,随着东西部帮扶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年轻的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务工,导致泸水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户中,很多人的年纪都已经在50岁以上,而且文化程度低。养殖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已成为制约泸水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的瓶颈。
1.2 科技含量低,效益不高
當前,泸水大多数农村养猪户缺乏养殖技术,大部分群众仍然按照传统的散养方式进行生猪养殖,生猪养殖工作只靠经验进行,缺少专业预测,对市场缺乏最基本的评估和预判,导致养猪难、赚钱难,养猪效益不高。
1.3 农村养猪多以家庭散养为主
缺乏规模化、饲养周期长、品种单一都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瓶颈。多数养猪户生活条件艰苦,甚至有的圈舍连最基本的地面硬化都没有,粪便长期堆积在圈舍内,养殖的卫生条件非常差。
1.4 养殖户动物疫病预防意识不高
近年,随着扶贫攻坚力度加大,通过多年的圈改工作,基本实现了卫生圈养猪,但养殖户不及时清理粪便、冲洗猪圈,农村养猪圈舍卫生较差。养殖户疫病预防意识不高是关键问题之一,仔猪副伤寒、猪瘟等各种疾病交叉感染,跨区域传播是近年影响泸水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因素,怕打预防针、不愿接受疫病预防注射、防疫意识差是制约养猪业快速发展的根源。
2 发展农村养猪业的对策
2.1 加大养殖知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认识
从实施“养猪八改”以来,泸水市虽然已经对生猪养殖条件较好的上江、老窝、六库、鲁掌和北四乡公路沿线进行了“养猪八改”技术推广,加大了圈改推广力度,解决了部分人畜共居的问题。同时,对“养猪八改”技术推广培训全覆盖,要求农业部门加大对农民科学养殖的培训力度,向广大养猪户传授种猪、育成猪、仔猪的饲养管理等技术,让养殖户了解、掌握疫病预防控制措施,促使农村养猪实现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疫病死亡、适时出栏,使养殖户养猪收益最大化。
2.2 以易地搬迁集中安置为契机,建立养殖小区
(1)根据泸水实际,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人员都是建档立卡户,没有养殖经验和技术人员。建设集中养殖小区后要让有养殖经验和技术的公司或个人承包经营,实行年底分红的模式,统一饲养,统一强制免疫,统一建立免疫档案。
(2)做好消毒工作。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养殖小区要设置消毒通道和消毒池,未经消毒的人员和车辆不得进入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实行场长负责制,小区要按照标准化养殖模式建立人员、车辆、圈舍消毒记录。
(3)养殖小区采取全封闭式的管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集中建设的养殖小区,要严格按照生猪养殖标准化小区建设。养殖生产场区要与饲料仓库、生活区相对独立,平时除负责生产的工作人员以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养殖生产场区,养殖生产场区要按照规定建设好消毒通道,通道内建设有规范的消毒间、洗澡间和更衣室。
(4)严格引种监管制度。各养殖场、养殖小区引进种猪时,要严格执行引种报备制度,引种前必须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或乡镇畜牧兽医站报备。引种时,严格按照相关防控要求,对所引进的生猪进行PCR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申报办理引进手续。引进的种猪在混群前要按规定隔离观察45 d,确定没有疫病后再进入生产场区饲养。
2.3 加强养猪技术培训
定期举办生猪养殖技术培训,系统地培训养殖技术人员的饲养技术、防病治病技术、生猪阉割技术、疫病预防控制方法等,并指导养殖场建立起规范的免疫程序、消毒程序、检疫申报以及无害化处置等管理制度。要做到每个养殖小区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较实用的生猪生长不同阶段免疫程序,不断提高生猪养殖的科技含量和养殖水平。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区三州”产业扶贫力度的加大,泸水生猪养殖得到了产业扶贫资金的支持,生态生猪养殖迅速发展壮大。同时养殖户也增加了经济收入,为如期实现2020年脱贫致富起到了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