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中职电类课程学业评价设计探讨

2019-09-23杨颂华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业导向中职

杨颂华

[摘           要]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质量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效用,中职电类专业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这一教学模式。但是,现阶段中职电类专业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学业评价,许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学业评价没有进行配套改革,只有形变而非质变,使职业教育改革慢慢走回学科体系教学模式的老路上。以中职机电一体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全面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业评价构建新路径。

[关    键   词]  行动导向;电类课程;学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171-03

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是近代教育领域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旨在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意识,促进团队协作精神,增加学生责任感。为进一步完善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电类教学中的学业评价方案,选取本校机电一体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实践,探寻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学业评价的原则要求。

一、中职电类课程学业评价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知道中职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差、学习能力不足、自主性较弱。然而,中职电类课程内容抽象、理论难、综合性强等,导致学生对于电类课程学习困难且兴趣不够高,虽然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融入在中职电类课程教学活动后,课堂教学情况有所改观,但由于学科性质不变,学生学习现状也没得到明显改善,这就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学业评价方案设计的职业针对性和内容有效性以及指标体系的综合考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类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学习者达到未来职业岗位如机电设备维修工,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但是这些课程在学业评价考核过程中,往往考核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以笔试,考查内容更多的是陈述性的知识与技能,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对团队协作、环保节能意识等情感能力缺乏评价。

二、行动导向学业评价方案在电类课程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设备组装与调试是中职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专业典型工作任务重、各环节要求的紧凑性高。这门课程依据行业企业调研、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确定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这样工作步骤,构建了岗前培训、陶瓷机械继电器控制线路的PLC控制、陶瓷加工生产线设备传送带变速控制、陶瓷机械手人机界面的安装与维护、陶瓷一体化加工生产线安装与维护五个学习情境。通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笔者根据课程培养目标,结合不同学习情境的教学侧重点,构建评价方案如下。

(一)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既要再现岗位任务要求,又要综合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职业成长规律,在构建的五个学习情境18个典型工作任务中,无论在专业能力、知识和技能,还是在关键能力培养,测评点都是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进行编排(见表1)。

表1 评价内容及权重结构表

(二)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选择要切实针对学习目标,对教学的学习成果评价实际是对学习者各类行为的评价。根据德国行动导向理论,学习成果分为认知性行动、运动性/认知性行为和整体性行为,对不同行为种为种类的学习成果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方式。针对认知行为的测试主要采用口试、笔试,针对运动性行为的测试采用实践操作技能考试,整体性行为的测试则采用模拟演习、角色扮演、项目工作、 企业委托加工任务等(表2)。

(三)评价主体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学业评价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因此,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必然的。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侧重,学生本人、合作伙伴、教师、组长、学生代表、中级电工证鉴定机构和企业专家都参与评价(见表2),这样才能更客观、多维度全面评价学生,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优势和可改进之处,鼓励学生在改进中不断成长,从而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

(四)评价表格

在学业评价中,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是两种常用的评价方式。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对学生给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定性评价是根据评价主体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和分析。机电一体设备组装与调试中,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补充,陶瓷包装生产线皮带输送机变速运行控制学习评价(见表3)中,专业知识部分采用的是定量评价,理解、归纳、团队协作采用的是定性评价。只有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互补充應用,才能对学生学习情况作业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助构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对于一门课程来说,最终成绩是由形成性评价的各个学习情景成绩为主,占70%,终结性考评价采取“笔试+综合答辩”的方式进行,占30%(见表2)。对于每个学习任务来说,成绩是由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各项测评点组成。以情景三中陶瓷包装生产线皮带输送机变速运行控制学习评价为例,测评点包括课前的知识储备、工作计划,课中的产品工艺、联机调试效果、团队协作等,课后的工位复原等(表3)。

三、制定学业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评价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学习目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即未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考虑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评价内容要能很好地回应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的不同水平,选择适当的行为动词来表述细化之后的每一项学习内容的要求,不同的行为动词所对应的学习目标的维度和水平不完全相同。

(二)评价标准与企业标准相吻合。企业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用户,学生学习认知领域、动作操作领域的学习评价标准要符合企业生产标准如安装工艺标准,情感领域的学习成果要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如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评价体系与教师专业水平相关联。学业评价工作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工作需要教师具备宽广扎实的电类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先进的课程理念。为了避免因教师个人经验不足而导致偏差,教研组集体通过企业调研后备课完成。

四、行动导向学业评价实施成效

笔者通过几年电类课程教学实践,发现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学业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兴趣,促进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都得以提高,而且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对话、互相学习,其团队协作能力、集体意识也将在其中得到培养。

五、结束语

学业评价是检验教师课程设计和教学成果的重要载体,是有效落实教学构思的重要实践,是衡量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中职电类课程教学的充分实践,经过多次探索完善、总结形成了较为可行和有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以抛砖引玉的心态供同行观摩参考,共同推进中职电类课程教改工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晶.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16).

[2]张英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2).

[3]胡洪.中职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采用行动导向模式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5(29).

[4]陈贤瑜.浅析行动导向法教学在电工电子课程中的运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4(2).

猜你喜欢

学业导向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犬只导向炮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