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9-09-23

科学导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

摘要:在教学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课题。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本文从激发兴趣、增强自学信心;预习新知,培养自学能力;质疑交流,掌握自学知识;应用知识,巩固自学成果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发展智力;质疑交流;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课题。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自学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增强自学信心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教育学生。笔者介绍了华罗庚的故事,他虽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曾被人称为“低能儿”的爱迪生,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这些典型实例使学生受到启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时,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要让学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

二、预习新知,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感知新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教材特点恰当地提出要求,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下子放手让他们独立预习,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教学中,笔者先揭示第二天的新课内容,要求他们仔细阅读新课的复习题、例题、解釋语、尝试题,然后重读一遍,用直线标出新课的重点,用曲线标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上解决。此外,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

三、质疑交流,掌握自学知识

质疑问难是让学生把预习阶段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交流,这样就使预习时个别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全班的思维活动。通过数学交流,使学生探索而获得的数学方法相互启发实现了数学知识本身的创新增值。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进行集体交流,把各讨论组的见解进行比较引起争论,通过争论从而能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四、应用知识,巩固自学成果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数学的方法自觉的、有意识的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只学不用”,将导致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脱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认识周围事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又能使学生巩固自学的成果。

总之,笔者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只有这样才会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单中惠.《外国教育思想史》(2000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2000版),南师大出版社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0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苏州相城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聋哑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浅谈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