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男篮“历史最差名次”背后梦碎的不只是球迷,还有国际篮联

2019-09-23陈洋

南方人物周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国际足联球星世界杯

陈洋

2019年9月8日,广东广州,2019男篮世界杯17-32名排位赛,中国以73-86不敌尼日利亚。易建联(左) 与姚明

时隔五年再度归来的男篮世界杯没能见证中国队十六强出线,反而目送东道主带着“历史最差名次”郁郁离场。

要知道今年3月世界杯抽签结束后,国际篮联(FIBA)官网曾发布预测文章称,虽然中国仅位列“FIBA世界杯实力榜”第30位,但在同时拥有主场优势和上乘签运的情况下,如能把握这一“绝佳机会”,中国队是极有可能挺进16强的。

然而,事与愿违,没能创造历史,反而将中国男篮拖入至暗长夜。梦碎的不只是中国球迷,同样受影响的还有国际篮联寄望借势丰收的心。已逝的前任国际篮联秘书长帕特里克·鲍曼曾公开表示,对赛事收入等的预期是中国赢得2019年FIBA世界杯主办权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公开资料,2018年俄罗斯足球世界杯上,来自中国的7家企业几乎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赞助商席位,而期间中国品牌以各种赞助形式投入的资金总数甚至超过20亿元。对于国际篮联来说,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企业强烈的体育营销需求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据2019年国际篮联世界杯中文官网的信息,本届世界杯共有18家合作方,其中12家来自中国,覆盖电子、地产、金融、保险、饮料等领域。而许多没能成为赛事赞助商的企业,也在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借题营销。

如果中国男篮能在家门口走得更远,无疑会为这一国际赛事吸引更多的关注,尤其是赞助商真金白银的加持。毕竟上届西班牙篮球世界杯,就有评论将赛事收入不达预期的原因之一归因于东道主西班牙队的过早出局。

看来难过的不只是中国球迷。事实上,相比赛场上运动员的争夺,赛场之外的拼抢也毫不逊色,各种体育赛事为了获取更多关注和资源而进行的博弈和角力,时刻在上演。

收入仅为足球世界杯的2%

对于很多人,甚至是搜索引擎来说,2019年之前,“世界杯”三个字几乎可以直接跟足球画等号。无论是那些耳熟能详的主题曲,还是就着啤酒龙虾吹着微风的夏夜,足球世界杯陪伴了多少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四年。

毫无疑问,足球世界杯的号召力是目前包括篮球在内的任何单项体育赛事都无法企及的。

以盈利能力为例。根据公开信息,2014年,为期一个月的巴西足球世界杯,给国际足联带来了48.2亿美元收入(按当时汇率约合近300亿元人民币),包括电视转播收入24.2亿、市场营销收入15.8亿、门票收入5.27亿、接待收入1.85亿,以及特许经营权收入1.07亿。而同年举办的西班牙篮球世界杯则相形见绌。由于国际篮联并未公布官方数据,根据新华网等援引业内人士的估计,后者的收入大概在1.4亿美元左右,仅为前者的2%。

为什么会如此悬殊?这是两项运动本身的差别么?不是也是。

说不是,最直接的反例就是和美国职业橄榄球联赛(NFL)、美国职业棒球联赛(MLB)并肩北美联赛收入前三甲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没人能否认NBA的品牌和商业变现能力。根据globalsportmatters的数据,2017赛季NBA给联盟带来的总收入就达到74亿美金,相较前一赛季增长了25%。

说是,似乎也有证据。比如根据Bleacher Report 2014年的数据,收入达到10亿美金的12大全球联赛中,篮球类的仅有美国的NBA,而足球类则豪占了剩余的七席,其中就包括英超、德甲、西甲、意甲等。

不少足球爱好者试图列出这项“全球最受欢迎运动”相对其他群体运动的优势:比如没有条件的时候,一个易拉罐就可以满足你踢球的兴致;比如不同于NBA运动员动辄两米的身高门槛,许多足球明星靠的更多是奔跑和灵活性……

但除此之外,正如Bleacher Report的数据显示的,真正让足球运动获得全球号召力的一个典型优势在于足球強队散布在世界各地。不同于篮球只有美国这样的超级强队,除了欧洲的众多足球劲旅,南美和东亚的足球实力同样强劲。这就使得无论是足球联赛,还是足球世界杯,都能调动起更广泛的球迷群体,以及背后摩拳擦掌的赞助商。

这一点为什么重要?其实不仅关乎参与的广度,也关乎比赛的精彩程度。和其他所有比赛一样,赛事是否精彩要看参赛双方的竞争是否激烈,从而呈现竞技的魅力。篮球当然有世界顶级水平的竞技表演,只是这种表演大多出现在另一个地方——NBA。

NBA每年的全球选秀活动保证了其能将全球最优秀的青年篮球运动员以高薪吸纳到联盟里,将最顶级的赛事囊括其中,延续其在篮球赛事上的垄断地位。根据公开数据,在NBA 2017-18赛季,联盟的30支球队共召集了来自全球42个不同国家的108名非美籍球员。可即便这些国际球员不乏星光熠熠,但在NBA占绝对优势的还是数量庞大的美国球星。以Hoopshype统计的2018-19赛季NBA球员薪酬榜单为例,包括斯蒂芬·库里、勒布朗·詹姆斯在内的前十位明星球员均为美国国籍。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飞人”乔丹在比赛中扣篮

也就是说,如果篮球世界杯想要呈现好看的比赛以提升商业价值,国际篮联就务必要请来足够多的优秀球员,即便做不到像足球世界杯一样劲旅分散,但中心化的另一面也意味着如果能搞定NBA,似乎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但想从既得利益者手中分一杯羹,谈何容易。

对NBA的球队老板们来说,最直接的顾虑还是无法预料的风险。以NBA马上开始的2019-20新赛季为例,揭幕战会在北京时间10月23日打响,相关的训练会从9月份陆续展开。而本次男篮世界杯的决赛安排在9月15日,这意味着如果顶级球员们选择参加世界杯,则在新赛季开始前将不再有充足的时间做休整和磨合,而更大的风险则是在比赛对抗中可能出现的伤病。

上届篮球世界杯开幕前就曾出现这种情况。当年7月,连续两年入选NBA最佳阵容的年轻球星保罗·乔治在一次队内对抗赛中意外折断右小腿,导致胫骨腓骨开放性骨折。等到他康复归来,已是次年6月。虽然复出归来的乔治状态并未受明显影响,但据ESPN 2014年报道,2013年,步行者队刚刚与乔治签署了一份5年9000万美元的顶薪合同;乔治的因伤缺席除直接影响球队的整体战绩外,给球队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超过1758万美元。

博弈

但为什么同样具有风险,篮球球星们对奥运会的态度会有所不同呢?

比如今年7月,在与费城76人队达成一份5年1.7亿美元顶薪合同的次日,球星本·西蒙斯发表声明称不会代表澳大利亚男篮参加2019男篮世界杯。但在随后的采访中,他却表示很期待明年的奥运会,希望能有机会帮澳大利亚队赢得一枚奥运奖牌。

事实上,同样作为世界杯,同样是专业队员代表国家队出战,足球也曾面临世界杯和奥运会的资源之争。但由国际足联颁布的一项开创性政策帮助世界杯顺利奠定了自己在足球领域的绝对地位——规定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的球员年龄必须低于23岁,从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

这项政策的背后策划者正是在足球领域享有“教父”之称的时任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虽然是运动员出身,但阿维兰热极具商人头脑。正如他任职时提出的目标,国际足联不应该只是一个每四年办一次世界杯的行政组织,而应该是一个专业的商业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推动足球产业市场化。

2009年,国际足联在欧洲足球俱乐部老板们的压力下,曾再次向奥组委提出建议,试图将奥运会足球项目的参赛年龄进一步下调至21岁,希望将那些刚刚20岁出头便崭露头角的足球巨星们也挡在奥运赛场之外。但这次,国际奥委会不打算再次退让。有奥委会官员就公开发言称,如果国际足联坚持变更23岁的年龄限制,足球可能会被踢出奥运会。最终,国际足联只有作罢。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之后,时任NBA总裁的大卫·斯特恩也曾提出模仿足球,为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的运动员设置23岁的年龄门槛。但这次,最先站出来反对的不是奥组委,而是美国知名球星、两届奥运会篮球冠军科比·布兰特。他觉得联盟一直都是投资者(NBA球队老板)的利益至上,但是否参加奥运会的决策权应该交给球员自己。

事实上,无论是对于美国篮球明星,还是提出这一提议的斯特恩本人,奥运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当年,正是在颇有商业头脑的斯特恩的力推下,由“飞人”迈克尔·乔丹、“魔术师”埃尔文·约翰逊等NBA超级巨星组成的美国“梦之队”才得以亮相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借助奥运会这一舞台,NBA球星们开始为全球所知,也打响了NBA的全球扩张之路。

后来,包括斯科蒂·皮蓬、沙奎尔·奥尼尔、勒布朗·詹姆斯、阿伦·艾弗森等众多我们熟知的超级球星都曾代表美国队出战奥运。奥运会对于很多NBA球星来说,不只是一枚金牌,也是一项NBA联盟荣誉之外的重要补充。

而另一方面,不同于国际足联积极推进奥运会的年龄限制条款以确保世界杯的绝对地位,斯特恩的限龄提议也没能获得国际篮联的支持。

时任国际篮联秘书长的帕特里克·鲍曼同时也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在他看来,这是因为世界杯尚未做好準备走上舞台中心,如果过早调整奥运会篮球赛事的参与门槛,反而会拉大奥运会上美国和其他国家篮球队间的差距,毕竟其他国家并不具备美国的人才储备深度、培养体系和发展速度,这将更不利于篮球赛事扩大影响力。

虽然和长袖善舞的斯特恩一样,鲍曼也是律师出身,但目前对于国际篮联来说,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多。虽然鲍曼希望NBA的球队老板们能看到NBA市场的局限性,愿意向奥运会和世界杯这样的国际赛事敞开怀抱,但想要劝服精明的商人并不容易。2012年伦敦奥运会,公牛队同意英籍球员罗尔·邓代表东道主参赛的前提就是,英国队必须为邓支付一份每年50万美元的高额保险,以防范伤病影响。

虽然为了缓解球队老板们的担忧,国际篮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比如在比赛前限制训练营的长度,加强伤害保险和随队医疗质量。但要从球队老板们手中拿到通行证,还是得提供足够的利益回报。曾经有消息称,FIBA未来将会与NBA分享篮球世界杯收入,各球队老板都能从中分成。

鲍曼很清楚,撬动的关键在于“足够”二字。“蛋糕足够大,自然会有更多人想参与进来,NBA的球队老板们也不会例外。我们不介意分享蛋糕,问题是分享前,你得先把蛋糕做出来。毕竟以篮球世界杯目前的状态,还不足以调动起大家的兴趣。”

而无论是从“世锦赛”改名“世界杯”,还是推迟一年避开其他热门赛事,抑或是来到中国,都是国际篮联做大蛋糕的尝试,只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死亡循环并不容易摆脱。和中国男篮一样,摆在国际篮联面前的课题同样严峻。

猜你喜欢

国际足联球星世界杯
国际足联世界杯奖杯的由来
多彩世界杯
嫁个伪“球星”
国际足联危机性案件的延伸论证
扁平化的球星
扁平化的球星
世界杯搞笑来袭
球星版“乡爱”
FIFA:足球是世界的,钱是我的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