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痛
2019-09-23杨亦心
杨亦心
@作者自画@
我出生在讲着吴侬软语的江南。儿时顽皮,我的童年经历像一本历险记。现在的我,早已褪去青涩,在不断的成长和历练中,努力向内探寻自己,向外捕捉世界的美好。卢梭曾说:“活得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这就是我始终坚持的人生哲学。
我很害怕巨响,尤其是玻璃碎裂的声音。
那是缘于一场意外,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仿佛仍能感受到那日阳光的温热。夹杂着暖意的春风穿过我的衣襟,穿过那单薄的岁月……
平静的午后,突然传出一声巨响,伴随着一个女孩的尖叫。我感到脸上掠过一阵刺痛,紧接着好像有一股暖流涌出,下意识地往脸上一摸,血顺着我的手滑落在地上,“血!血!”那时,我正在同学家,我的哭喊声唤来了她的父母,叔叔阿姨惊恐的眼神令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快送医院啊,快啊!”我感到一阵眩晕,眼前慌忙的身影渐渐变得模糊,耳畔的声音也变得渐近渐远。
是父亲的呼喊声把我从昏厥中惊醒,醒来时我躺在母亲的怀里。昏厥的过程好像是一场很深的梦,梦中有人紧紧拽着我,以免我跌入无尽的黑暗。母亲搂得我很紧很紧,她边搂着我边用颤抖的声音安慰我说“没事的,没事的”。但是母亲的眼泪出卖了她。母亲哭了,这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哭,哭声是如此的撕心裂肺,好像什么人夺走了她重要的宝贝。
“伤口这么大,要缝针,再迟一点,就会错过最佳缝合时间!”医生的话就像霹雳般打伤了我,我从小最怕尖锐的物体了,何况是要用针在我的脸上一点一点地缝合。我踉跄地挣脱妈妈的怀抱,径直跑向电梯,任由血滴了一路……爸爸妈妈赶来,把我抱进了手术室,我好像被捕获的猎物,误进了猎食者的大网,无论我怎么挣脱,也终是无济于事。
手术室的灯光亮得晃眼,显得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室内静得可怕,仿佛空气都紧绷着神经,只剩下时钟的嘀嗒声和我急促的心跳声在屋内回荡,整个世界好像在下一秒就要停止转动。
术后,我在镜子前,看到的不是我,而是一个陌生的女孩——她的半边脸被纱布缠绕着,面容苍白。我那么爱美,我不知道我的脸到底怎么了。不知道我的左眼是否还能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样走。空气中流淌着潮湿的压抑。大堆问号从我心中涌出,我想立刻得到答案,却又怕这个答案是一张更大的网,勒得我无法挣脱。这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令我陷入了纠结的迷宫,不知何去何从。我的脸上不由自主地流下一片温热,泪水浸湿了纱布,流进伤口,袭来一阵刺痛。
这条疤痕犹如一道痴狂的风,吹灭了我人生路上所有的灯。在学校里,我害怕被嘲笑,害怕被冷落。大家都怕我,不敢和我做朋友,这种悲伤的情绪弥漫了我的生活,抹去了我的快乐,让我有时也甚至会想“谁愿意和一个怪物做朋友呢?”。那个性格开朗的我仿佛坠入万丈深渊,一去不复返,我不能明白,上帝对我为何如此不公。
直到有一天,母亲对我说:“孩子,美不是注重外表,而是内在。妈妈一直相信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你不应该去悲伤那扇门的关闭,而是应该振作起来去寻找打开的那扇窗。这个意外只是你成长中一个再小不过的插曲。”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往事化为一缕青烟飘向时间的长河。时间,伤疤,早已将我磨砺。即使没有人看到坚强的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痛;即使那条疤真的很深,一直从我的脸伤到内心深处。可我依然相信这条疤痕只是成长送给我的一个小礼物,它让我比他人更早学会坚强,更早明白成长的意义。
每个人成长时的痛都是不一样的,你比他们经历得更多,只能说明上帝认为你比他们更需要成长。最终每个人都会明白,痛是人生中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存在……
(指导老师:龚 斌)
教师点评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過。”作者审视伤疤即审视成长,当“伤疤”成为“礼物”,当“痛”转化为“思痛”,文章就不再只是文章,那是成长的足迹,那是生命的痕迹。一切“痛”都是值得的,当然,也包括写作时咬破笔尖的痛。
创作感悟
《成长的痛》是我小学二年级的真实经历,即便现在想来,依然恍如昨日,对于那个特别臭美的年纪,这场意外可谓是给了我一棒重击。我曾一度走不出那段黑暗的日子,并因脸上的这道疤而自卑,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渐渐地意识到精神长相的重要性。居里夫人曾说:“17岁时你不漂亮,可以责怪母亲没有给你好的容貌;但是30岁了你依然不漂亮,就只能责怪自己,因为在那么漫长的日子里,你没有往生命里注入新的东西。”一个人的皮囊再美,也抵不过时光的流逝,唯有精神长相,历经岁月的磨洗而愈发蓬勃和丰盈,精神长相才是人生的必需品。因为痛过,所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