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湾区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2019-09-23李群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金湾区特色小镇

李群

摘 要:2016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 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特色小镇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全新发展模式。由此,全国的特色小镇建设迅猛推进。文章将对珠海市金湾区特色小镇建设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以糖文化创意园规划设计为例,结合金湾区的特点,探究糖文化创意园建设的有效建议和策略,为金湾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建议。

关键词:金湾区;特色小镇;糖文化创意园

特色小镇发展能够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是推进城镇化建设、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位于珠海市西部的金湾区迎来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在建设金湾区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因地制宜,根据金湾区的特点挖掘特色资源,提高城镇化服务水平,强化特色产业支撑,还要以人为本,构建宜人的生态环境,打造产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的特色小镇,展现金湾区的新面貌。

一、我国特色小镇發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截至2018年2月,全国两批特色小镇试点403个,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2000个。一些旅游、文化、体育等不同主题的小镇开始崛起,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譬如浙江的云栖小镇,聚集了一大批互联网科技企业,成为国内重要的大数据科技创业源地;冬奥会承办地之一的张家口崇礼冰雪小镇,凭借大型赛事与地方特色,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冰雪产业。但是,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特色不够鲜明,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好多地区都积极性应国家的号召,但是缺乏建设规划,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概念不清晰、定位不明确,急于求成,导致出现大量复制仿造现象,没有自己的特色,小镇的健身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旅游、产业、文化等功能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失去了特色小镇的真正内涵。

(二)缺乏特色产业支撑,阻碍特色小镇的发展

许多地区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缺少特色产业支撑,只有光鲜的外表,没有发展的后劲。有的地区盲目发展,急于求成,没有构建稳定的产业根基,从而阻碍其可持续发展;有的地区在建设的过程中,产业叠加功能不足,旅游、产业、文化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融合发展。比如,一些工业型的特色小镇,只有一些工业遗址作为旅游参观项目,没有优美的环境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有的地区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房地产开发过度,导致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

(三)欠缺保障机制,特色小镇产城融合不足

当前许多特色小镇的建设都是政企合作机制,有些地区出现政府主导建设,市场机制扭曲的现象;有的地区由于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支援,投入资金不足,阻碍其建设进程;有的地区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建设成果不理想;有的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物业管理方面缺乏完善,导致特色小镇运营期间管理陷入无秩序状态。另外,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过于注重产业平台建设、产业项目引进或者投资、产值和利润等方面,而忽视了小镇公建设施的同步配套建设,导致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度不足,小镇生活品质不高,降低了对高端人才、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从而影响特色小镇的竞争力和最终生命力。

二、金湾区特色小镇建设优势

(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发展的历程中,其产业、环境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糖文化创意园为例,红旗镇的糖厂是珠海的“五大糖厂”之一。1955年,广东省在平沙创建了广东省国营平沙机械农场,由于此地为盐碱地,不适于种植庄稼。随后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进行甘蔗的种植,并且形成规模,建成平沙糖厂,后相续建立了五山糖厂、白蕉糖厂、乾务糖厂和红旗糖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珠海的甘蔗种植地逐渐被工厂、鱼塘等代替。2003年,红旗糖厂宣布破产,但是红旗糖厂的遗址一直保留至今,慢慢孕育出了糖文化。糖文化创意园的建设规划是依托糖文化和周围的农业生态系统,建立红旗糖文化博物馆、沙脊基塘农业体验区等,并最大程度地保留可利用的建筑,包括富有年代记忆的红砖外墙,打造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旅游创意园区,赋予其新旧交融的糖厂文化形象。打造以糖文化为核心,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二)地理优越,投入充足

珠海充分运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的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引进一批更优质的创新要素,同时,结合珠海区域发展实际,保护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生态环境资源,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并且,红旗糖厂位于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北侧与斗门区隔鸡啼门水道相望,南侧与红旗镇城区为邻,东距珠海市中心约20公里,距澳门13海里,北距斗门次中心城区13公里,南距珠海机场10公里,西距高栏港区14公里,距珠海港24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塘糖小镇”奠定了发展文化创意园的基础。同时,整个糖厂文化创意园总投资达3.5亿元,建设资金充足,为特色建设提供了保障。

三、金湾区特色小镇建设策略

(一)政策引领,科学规划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条件。国家政策主要包括土地政策、财政扶持、保障政策等,政府要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为特色小镇的建设保驾护航。在土地政策方面,政府应该鼓励并支持特色小镇将其土地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对产业升级用地进行优先安排。在政府的财政扶持方面,应设立特色小镇发展的专项资金,并降低其贷款利率,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对特色小镇建设项目进行资金扶持。在保障政策方面,政府应对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交通、产业、服务、网络等方面进行及时的供给与支持,营造积极开放的市场环境,实现环境、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在政府政策的引领与支持下,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根据地区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引领下,还要结合生态保护、历史传承、农地保护的要求,完善其规划体系,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协调发展。在特色设计中,应该坚持艺术创意和科技运用相结合;在基础设施、环境景观、配套服务方面,应该全面应用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紧凑城市等各种先进理念,既要达到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又要坚持创新特色,留住乡愁,吸引创客,彰显魅力。以糖文化创意园为例,对旧址进行调查,根据其现状进行改造,应最大程度保留糖厂建筑及富有年代记忆的红砖外墙,并融合糖文化,打造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创意园。同时,创意园还包括休闲娱乐、运动场地、艺术教育、特色餐饮等,满足游客吃喝玩乐一体化的要求。

(二)资源挖掘,打造特色

特色小镇的建设主要是依托本地的资源进行开发,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应利用产业技术外溢和消费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求,引进创新力强的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建设环保、健康、旅游等现代特色小镇。坚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彰显自身特色。金湾区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地理资源、历史资源、资金资源等优势,应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充分把握其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等,将居民、产业、生态等有效融合,同时,挖掘各种优势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拓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并且,根据地区资源进行分类发展,强化其功能的叠加,包括旅游、文化、社区等功能。打造居住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浓郁、生活品质高档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突出的就是特色。就糖文化创意园为例,历史特色方面,红旗糖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糖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对糖厂建筑进行改造建设,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如建设红旗糖文化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向游客展示红旗糖厂的历史,甘蔗的种植与应用,并融入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让游客充分感受到糖厂的历史文化魅力,打造岭南水乡风格的“塘糖小镇”。同时,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保护好历史碎片,还要积极塑造产业文化和创新文化。在旅游特色方面,在创意园内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广场秀,如建设创意园中央公园,在公园中有现代化的灯光秀、怀旧的电影展、特色歌舞表演等,将本地的特色与现代化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三)产业支撑,产城融合

产业的支撑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动力,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突出产业培育,加强产业与城镇的融合发展。挖掘特色小鎮的传统产业,并引进新型技术,引导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把握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向,开发新型产业,创建规模化的产业群,带动地区人口就业,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为特色小镇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发挥小镇的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围绕产业聚集,填补产业链的空白,促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红旗镇的原有传统产业是农业,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红旗镇的产业发展要稳定农业收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基地,比如“四果一花一菜一桑”产业,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等7个种植示范基地。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逐步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在红旗镇的新型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依靠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餐饮业、教育业等,如糖文化创意园的发展中,建设婚庆基地、商业综合体或者文化博物馆综合景观区。糖文化创意园将与三板生态湿地景观区、沙脊基塘农业体验区、广发休闲渔业垂钓区、广益水乡民宿休闲区以及四村沿河十里花堤等旅游景观项目共同组成 “塘糖小镇”,形成集文化宣传、风景观光、农业体验以及乡村民宿为一体的乡村特色小镇旅游项目,增加经济转变的路径和手段,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因地制宜,打破城镇化建设的壁垒,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方应波,易文芳,汤铭春.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与政策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9(10):141-144.

[2]曹勐.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产业融合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1):19-21.

猜你喜欢

金湾区特色小镇
眼睛里的快递站
下雨天上学
浅析金湾区实体经济现状与发展方向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