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脉相承的建筑生命观

2019-09-23

中华民居 2019年4期
关键词:平定县关村砖石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使用土和木来构建房屋,对砖石,尤其是石是排斥的。这是由中国人的传统生命观所决定的。木材在古人眼中是一个生命体,它的年轮、柔性和温润的手感都表明它的生命处于持续中。而木构建筑对于中国人来说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砖石窑洞因为高大坚固、冬暖夏凉成为平定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主流民居,但它缺乏生命的符号。于是,在窑洞的砖石上雕刻木构件造型的装饰构件,展现木材的生命之美,成为晚明这一地区工匠的努力方向。模仿斗拱、垂花柱、梁枋飞椽等木构件的砖雕技艺在明代突飞猛进。

井陉县大梁江村窑洞民居

在平定县古长城遗址附近的固关村内,有四五户人家的先祖是守关人。他们现在仍然住在祖上留下来的窑洞中。而这几座明代古窑洞门前就装饰着用砖仿造的斗拱垂花柱。虽然岁月的痕迹遍布其上,但这些砖构件延续了木构件的生命,与其是一脉相承的。

平定县桃叶坡村有一座建于明代晚期的古窑洞。主人王氏家族已经在这里繁衍了21代子孙。王家古窑至今保留完好,石块砌成的墙体厚重坚实,窑洞前脸局部用青砖砌筑,门两侧有巨大的“将军石”伫立,石上雕刻着精美图案,门窗和屋檐进行了整体装饰,上面的仿木砖雕十分逼真,室内的起拱曲线科学合理。这座窑洞历经数次大地震仍十分坚固,是晚明窑洞的标准代表作。

窑洞建筑生命观的展示在晚明出现的轩廊建筑小品上达到了高潮。轩廊即在窑门口用实木的梁柱、斗拱搭建的探出窑洞墙面的挑檐式的建筑小品,远看像是在窑洞门前的墙上镶嵌了半座亭子。粗大的木柱、敦实的柱础、漂亮的斗拱、展翅的飞檐,陡然改变了宅院的气场。木质的轩廊和石质的窑墙映衬对比,冷暖兼顾,软硬有别,成为窑洞装饰中的极品,极大提高了砖石窑洞的文化内涵和建筑品位。

平定县固关村内带轩廊的明代古窑洞

在窑洞的砖石上雕刻木构件造型的装饰构件,展现木材的生命之美,成为晚明平定县及其周边地区工匠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平定县关村砖石
幸福的童年
闻喜关村
村村播下“高校”种 层层力推“联姻”招——山西平定县乡村振兴“联姻高校”效果好
梦想在关村起航
——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党支部书记王晋刚
岭南传统砖石牌坊文物保护技术研究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东梓关村体系化修复古建筑群
古韵新居
传统木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砖石结构古建筑震后破坏状态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