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斐然 赏心悦目
2019-09-22王丽华
王丽华
好的作文,除了语言要得体、流畅、生动以外,还应该有文采。所谓文采,本来指事物具有错杂艳丽的色彩,这里指文章语言典雅艳丽,令人赏心悦目。那么怎样才能让一篇文章文采斐然,令读者眼前一亮,如赏一景呢?
1.用词尽量优美一些。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描写而言。比如写人时,可抓住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展开描摹,用词考究,美而不俗。我们来看一段人物描写:
在星月相映下,只见他目如朗星,唇红齿白,面目皎好如少女,而神情之温文,风采之潇洒,却又非世上任何女子所能比拟。他全身上下,一尘不染,竟似方自九天之上垂云而下,纵然唐僧再世,玄奘复生,只怕也不过如此。
这段描写,用词美艳却不失典雅,修饰恰到好处,字字有味,令人过目不忘。
另外,恰到好处地运用成语,也能让作文语言富有文采。我们再看一个作文片段:
那人手持竹笛,旁若无人,面湖而弄。正好一曲伊始,我便伫身聆听。笛声宁静透明,澄澈悠远,气息控制徐缓有致,张弛分明;双吐明快,犹如玉盘溜珠;历音轻短,几疑铜琶击水。一时间只觉得周围的一切人和景开始变色、变蓝……
这段文字,运用了多个成语,读起来别有一种美。
2.行文多用排比句。
排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就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并列排放在一起。在描写、抒情、议论时运用排比句,不仅可以加强语势,还能增加语言的美感,使文章富有文采。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
乡村是秀丽的:竹外桃花,青草池塘;乡村是热闹的:莺飞草长,蛙鸣稻香;乡村是静谧的:柴门犬吠,风雪夜归;乡村是忙碌的:水牛待耕,布谷催播;乡村是舒缓的:炊烟袅袅,阡陌弯弯。乡村是每个人最初的故土,是游子一生渴盼回归的精神家园。
上述这段文字,以一组排比句,描写了乡村留给人们的美好印象,优美的画面纷至沓来,让人有美不胜收之感。细细品读,文采斐然,回味久远。
3.巧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常用的写作技巧。在写人绘景时,联想和想象经常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糅合在一起,因而可以增加语言的美感,使文章变得更有文采。不妨看一个片段:
炊烟则是一群无骨的动物,善于表达幸福、温馨、热情、喜悦等情感。它们如同潮水一般,从瓦缝里、门缝里、窗户缝里、烟囱里,汩汩冒出来,无可阻挡,激情四射。一进入天空,就如同牛羊进入辽阔的草原,任意驰骋;也仿佛流水奔入宽阔的海洋,随意奔涌。在天空中张扬着、奔跑着、舞蹈着,把幸福扯成一片片的旗帜,把温馨拧成一股股绳索,把热情放飞成一只只风筝,把喜悦扭成一支支舞蹈,生动、优美、豪放。只有炊烟活着,乡村才是生动的图画。
这段文字,在写景时进行了联想和想象,再以比喻句、拟人句表达出来,非常有文采。
4.适当引用诗文名句。
古诗文名句都是作者精心锤炼出来的,有的辞藻华丽,有的对仗工整,有的描写生动,有的意境优美,如能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无疑能增加文采。请看一个片段: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詩的意境之中。
这段引用,是多么富有文采呀!
同学们,阅读如赏景,文采好的作文,自然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佳作展示】
学 会 拒 绝
李 芸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渴望,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应当学会拒绝。
追溯历史,多少古人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做了示范。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满腹诗书的诗仙李白,在那个繁荣昌盛的年代里,本可用吟诗作赋取悦皇权以做高官,但他面对厚禄与权力,大声说不,坦然拒绝。相反,却留下了高力士为他脱靴,杨贵妃为他磨墨的故事,千古流传。世俗的枷锁永远羁绊不了他坦荡洒脱的胸怀,也无法扭曲他高洁自由的灵魂。因此,他注定孤独,只能以酒为伴,以月为友,却仍旧用孤傲的心继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但是,盛唐最明亮的星中有一颗就是他。且看余光中先生赞誉他的诗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还有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拒绝为官,隐居山林,最终成就一代名士的风范;苏轼拒绝富贵,独上高楼,让我们看到他被雨打湿的脊背,被风吹刮的身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与才情……是拒绝使他们千古流芳。
大声说不,坦然拒绝,是为了更好的选择。拒绝低劣,就为高贵留下了空间;拒绝丑陋,就为美丽准备了机会。拒绝,是为了更有价值的收获。拒绝城市的喧嚣,你就收获了乡村的宁静与闲适;拒绝忧伤的阴霾,你就收获了跳跃着的阳光与活力。拒绝是一种高质量的思考,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美丽高贵的生活姿态。
年轻的我们更要敢于大声说不,坦然拒绝。拒绝之后,蓦然回首,你会发现,生命因拒绝而更加美丽。
【微点评】
本文围绕“我们应当学会拒绝”这一观点,运用李白、陶潜、苏轼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事例加以论证,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更使文章具有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一会儿引用古诗名句,一会儿运用排比句,并巧妙运用成语,使文章文采斐然,令读者为之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