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脂肪肝、酒精肝50例临床观察
2019-09-22谢龙芳
谢龙芳
脂肪肝属于常见的肝脏病变反应[1]。酒精性脂肪肝是长期酗酒导致的一种肝脏疾病。脂肪肝、酒精肝的发病率正逐年上涨,并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中医领域虽未对脂肪肝、酒精肝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很提倡调理肝脾、理气化瘀。中药降酶汤配置了多种中药,能够有效控制脂肪肝、酒精肝患者的病情变化,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 年1 月-2017 年1 月入住本医院接受治疗的50 例慢性脂肪肝、酒精肝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 例。其中对照组男21 例,女4 例,年龄35~52 岁,平均年龄(43.82±3.24)岁,病程2~6 年,平均病程(2.98±1.44)年;研究组男18 例,女7 例,年龄40~65 岁,平均年龄(50.77±5.56)岁,病程2~6 年,平均病程(3.04±1.76)年。50 例患者中包括32 例脂肪肝患者,18 例酒精肝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6 例脂肪肝患者,9 例酒精肝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全部符合脂肪肝、酒精肝的诊断标准[2];无其他肝脏疾病的症状反应。②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疾病者、病毒性肝炎或者肝硬化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方案:给予肝太乐(国药准字:H44024759)0.3 mL+维生素C 1.5 mL加入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 次/d。10 d后以肝太乐、维生素C及联苯双酯口服法给药,并进行维持治疗。②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降酶汤,方剂组成:栀子20 g、田基黄20 g、旱莲草20 g、茵陈30 g、天花粉15 g、白芍15 g、神曲15 g。胁痛者加用香附12g,腹胀者加用木香10 g,恶心者加用竹茹12 g。水煎为500 mL,3 次/d,每天1 剂。肝功能正常后停止服用西药,单纯以中药治疗,持续治疗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检测肝功:由护士负责抽取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水平进行检测。检测中必须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照步骤规范操作。检测内容包括ALT、AST、GGT、ALP。②检测血脂[3]:分别在治疗的前后阶段抽取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后保存待检。检测要求同上,检测内容包括TG、TC。③检测肝纤维化:取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送检。检测要求同上,检测内容包括LN、HA、PCⅢ、CIV。
1.5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肝纤维化水平[4]。痊愈: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各项检测指标均为正常。有效:部分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明显好转,各项检测指标降低超过50%。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且加重,体征不见好转,各项检查指标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U/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U/L)
组别 n 阶段 ALT AST ALP GGT对照组25 治疗前94.29±7.66 75.95±4.28 136.82±15.51 121.15±12.55治疗后55.57±6.89 54.30±4.11 114.57±14.20 81.56±11.48研究组25 治疗前93.56±9.82 78.20±5.49 137.04±14.58 122.66±12.07治疗后36.82±7.47 33.05±2.99 84.19±10.65 50.84±7.54 t 治疗后 9.8852 8.4998 10.7714 10.0287 P 治疗后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脂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比较(,IU/L)
表3 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比较(,IU/L)
组别 n 阶段 TC TG HDL-C LDL-C对照组25 治疗前6.94±1.26 2.88±1.59 0.98±0.35 4.94±0.62治疗后6.35±1.83 1.97±0.84 1.71±0.22 4.38±0.40研究组25 治疗前6.83±1.14 2.78±1.64 0.97±0.24 4.58±0.56治疗后4.56±1.02 1.03±0.71 1.32±0.07 3.12±0.25 t 治疗后 2.2268 1.7689 1.2265 2.0842 P 治疗后 <0.01 <0.01 <0.01 <0.01
3 讨 论
慢性脂肪肝、酒精肝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恶心、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疼等[5]。中医范畴内定义慢性脂肪肝、酒精肝属“积症”“痰痞”“痞满”,也同痰浊肝郁相关[6]。西医常规保肝治疗联合中医降酶汤,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加速患者的病情康复,进一步促进脂肪肝的逆转。中药降酶汤以栀子、茵陈、田基黄为主药,人体湿浊、利胆排脂的功效十分显著。旱莲草平补肝肾,神曲消食化积,各味中药各司其职,充分保证了患者肝脏功能不受损害。整体剂方兼具了治、补功效,一方面促进了肝内血液循环,另一方面达到了降低ALT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药降酶汤结合西医常规保肝治疗,可以充分改善慢性脂肪肝、酒精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另外,慢性脂肪肝、酒精肝的发生,还与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因此在治疗及康复阶段,患者必须戒烟戒酒,保持适量运动,防止该病的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