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运动联合中药外敷对血透患者腕管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9-09-21吴庆峰
章 莉 吴庆峰 陈 影
血液透析腕管综合征(HD-CTS)是血透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5%~30%[1-2]。HD-CTS 是由于患者肾功能缺失,体内激素分泌失调,产生过多以β2 微球蛋白为主的淀粉样组织,在腕管隧道内沉积,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发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腕管松解术,此方法可能引起血透患者出血、内瘘损伤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3]。研究显示,非透析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患者通过手腕部运动,能减轻和缓解CTS 症状,使手腕功能得到恢复[4]。本研究采用自制手部运动器联合外敷中药活血止痛散治疗HDCTS,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5 月—2018 年5 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中心行透析治疗,发生腕管综合征的患者50 例,原发病包括肾小球肾炎26例,糖尿病肾病15 例,高血压肾病9 例,透龄5~19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 例。本研究遵循伦理学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1)正中神经分布区的麻木不适,夜间加重;(2)明确出现手指感觉减退或散失及大鱼际肌肉萎缩;(3)正中神经支配肌萎缩,Tinel 征阳性,Phalen 征阳性和正中神经压迫试验阳性;(4)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受损,传导速度减慢;(5)腕管切线位X 线片、超声、MRI 等辅助治疗判断是否存在腕管容积改变。符合临床症状与电诊断即前4 条,即可诊断为CTS[5-6]。
1.3 CTS 分级 根据CTS 临床分型标准进行分级,轻度:夜间觉醒,手指发麻,疼痛,针刺感。中度:维持某一姿势或反复手腕活动出现手指麻木、刺痛感,不伴鱼际萎缩。重度:鱼际萎缩,感觉异常,感觉消失[7]。
1.4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CTS 诊断标准;(2)规律透析≥6 个月;(3)根据CTS 分级标准,符合轻、中度诊断。排除标准:(1)透析<6 个月,且非在我院接受规律治疗;(2)原有手腕骨骼畸形、不适合本研究的患者;(3)重度CTS 患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手腕运动器加活血止痛散外敷联合治疗。(1)手部运动疗法[8]:①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使手与肩膀处于同一水平线;②将练习球中间部分(泡沫球)握于手掌中心,每次挤压5s;③将练习球5 条弹力绳,套于5 根手指指尖处,手指最大程度外展5s,每天练习2 次,每次5min。(2)活血止痛散药物组成:桃仁、红花、赤芍、鸡血藤、艾叶、桂枝、川芎、三棱、莪术、薄荷各100g,烘干后研磨成粉剂,加凡士林和香油调成糊状,纱布包裹后外敷于手腕疼痛处,妥善固定,每天2 次,每次1h。对照组给予活血止痛散外敷,方法同观察组。两组均治疗3 个月,每个月对疗效进行评估并记录。
2.2 质量控制 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后,掌握操作方法,对纳入本研究的患者统一指导,并给予运动教育小册子,患者记录每天手部运动和中药外敷时间,每周交分管人员进行检查,有问题及时沟通。
2.3 观察指标 (1)波士顿腕管量表(BCTQ)[9]:该量表是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手功能状况的自评量表,由症状维度(共11 项)和功能维度(共8项)2 个维度组成,每个问题分值1~5 分,1 分表示没有任何症状及功能限制;5 分则表示症状十分严重,不能从事活动甚至没有功能。(2)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正中神经鱼际支神经电生理运动传导速度与感觉传导速度恢复情况,检测电生理指标正中神经远端动作电位潜伏期(DML),DML>4.0ms,且数值越大,表明患者腕管处正中神经传导异常越严重[10]。
2.4 疗效标准 根据kelly 评分标准[11]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愈:患者手指肿胀、麻木、疼痛情况完全消失,手腕、手指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有效:患者手指肿胀、麻木、疼痛情况明显改善,手腕及手指功能有所改善;无效:肿胀、麻木及疼痛等症状未好转或加重,手腕及手指功能未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2.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17 例,女8 例,年龄(43.21±12.65)岁;双侧发病16 例,单侧9 例;病程(3.52±2.35)年;轻度15 例,中度10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46.35±12.73)岁;双侧发病18例,单侧7 例;病程(4.05±2.75)年;轻度12 例,中度13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治愈10例,有效10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治愈5 例,有效8 例,无效12 例,总有效率52.00%。观察组腕关节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3.3 两组治疗前后波士顿腕管量表比较 治疗前、治疗1、2 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CTQ 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BCTQ 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BCTQ 得分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腕管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BCTQ症状维度得分(分)
表1 两组腕管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BCTQ症状维度得分(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BCTQ:波士顿腕管量表;观察组给予手腕运动器加活血止痛散外敷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25 25治疗前2.36±1.21 2.03±1.06治疗1 个月1.93±0.72 1.92±0.67 2 个月1.36±0.73 1.88±0.85 3 个月1.05±0.26*△1.62±0.32
3.4 两组肌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DML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ML 值降低(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DML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腕管综合征患者电生理指标比较(ms,)
表2 两组腕管综合征患者电生理指标比较(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观察组给予手腕运动器加活血止痛散外敷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25 25治疗前4.87±1.22 4.82±0.96治疗3 个月4.12±0.56*△4.76±1.23
4 讨 论
轻中度CTS 患者的治疗首选非手术治疗,且CTS 具有一定的自愈性[8]。透析患者血液长期处于肝素化,非手术治疗更具优势。
通过手部运动器的使用,CTS 症状得到减轻。在训练挤压动作时,患者在拇指对掌功能的基础上,加强了其余手指抓、握、捏等动作的锻炼,加强手部肌肉,避免长期麻痛让患者手指处于制动状态,有效促进手功能的重新恢复;手指外展运动,使卡压的正中神经向手指远端滑行,减轻及防止正中神经和周围肌腱的黏连,减轻局部神经缺血、缺氧和水肿症状,有利于改善病情,增加局部血流,加速神经再生,有效缩短DML 时间,缓解肿胀、疼痛和无力感[8];结合血液透析患者特点,每天2 次,每次5min 的手指运动量,较符合透析活动耐力低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患者手部练习的成就感,产生持续积极练习的动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活血止痛散中桃仁、红花、鸡血藤、赤芍活血通络;艾叶、桂枝温通经脉、发散风寒;川穹行气活血;三棱、莪术破血化瘀;薄荷发热通表。手腕部穴位较多,大陵、内关、经渠、阳溪、外关均在腕管周围,通过药物的外敷,能疏通局部经脉,活血止痛,利水消肿,缓解挛缩,降低腕管内压力,有利于腕管正中神经和组织功能恢复。
本研究将活血止痛散烘干,研磨成粉,调成糊状,纱布包裹后环绕外敷于腕管疼痛处,此方法能增加外敷面积,不易掉落,使药物持久作用于疼痛部位,且活动不受限制;血透患者皮肤较薄,易发生感染[12],采用每天2 次,每次1h 外敷药物时,避免因药物过敏、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而提前终止治疗。
综上所述,手部运动联合中药外敷对血透患者中轻度腕管综合征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