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探究
2019-09-20刘伟伟
刘伟伟
摘 要: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发展的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现实的制约因素,并尝试提出了坚持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和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大众化发展的具体路径,力求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借鉴性思路和路径参考。
关键词:地方文化;传承创新;路径探究
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2017年1月,两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要求地方政府要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落实工作,要紧跟当下的时代发展潮流去对传统文化进行有利的创新和发展,在2025年之前,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体系,使得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在此背景之下,如何保护和传承好地方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发展的现状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也探索积淀了在推动交流中传承传统文化,在坚守传承中保护传统文化并重的宝贵经验。笔者所在的阜阳地区,就有历史悠久的阜南柳编,其编织技艺传承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创新,柳木文化产业已从传统意义的“编筐打篓,养家糊口”,发展为涵盖柳、藤、竹编、混编、家具、装饰和园艺等多元化的循环经济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吸纳了十余万人就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3000余人,成为了当地脱贫攻坚的支柱性产业。如阜南的柳编手艺一样,其他很多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以其他不同的形式展示,一步步地转变成了产业链般的经济模式,为当地的经济创造了很大的利润,有助于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市场定位不准
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只有吻合当下的时代特性才能够流传继承下去,但是一些传统文化并没有与当下相适应,还是一成不变,不愿意去做出改变,显然明显滞后。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文化盲目模仿,对国外的文化直接全盘照收,迷失了自己,让自己的产品成了“山寨”,而且产品销售的地区不同,销售情况也不相同,直接导致自身的产品没有销路。
(二)部分传统文化缺少自身特色
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是当地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但是,很多地方的传统文化民间节日都是一样的,没有地方的特色,大多都是当地的人们根据一些东西去拼凑得到的。如淮南这个城市的很多地方都有集会,但是这些集会大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些套圈和小游乐场,里面出售的东西也大都一样,地方的特色元素比较小。
(三)工艺技术缺乏传承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传统的乡土观念逐渐淡化,年轻人更愿意离开家乡到一些大城市去发展,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更为明显。当地的文化都是被一些老年人继承着,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去研究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工艺技术找不到年轻人去传承,导致工艺技术的传承出现断代,最终导致工艺技术走上了失传的道路。如中国传统的工艺弹棉花、瑶绣、雕漆、傩技等,因为没有合适的人传承正在面临着失传。
(四)缺乏保护意识
我国很多的历史传统文化从出现到现在都经历了很多年,在这么多年里如果想要给这些传统文化完整地继承下来,需要我们有对这些文化的保护意识以及一些保护措施,而当前的一些地方政府对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有一些流传了多年的传统工艺现在都已经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这些传统工艺的消失大多都是因为没有好的保护措施,而且一些制造这些工艺的店家不遵守这个行业的规则,为了让自己发展起来往往直接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创新者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对市场的经济发展也成了绊脚石,这种行为应该受到市场的严重打击。
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路径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工作重心要放在文化自身上,突出文化的特色以及文化的价值。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需要政府主导,要为传统文化提供一些对当地文化有利的资源,用这些资源去给传统文化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让传统文化在这个生存环境中能够不断地发展下去,绽放出传统文化的美。
(一)坚持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核心在于让这些地方传统文化能够适应时代潮流,还要去改变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传统模式,让更多的人去喜爱,走上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做到取长补短,可以成立一个推广优化地方传统文化的专门机构,把涉及地方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的职能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加强区域交流,促进全面发展。比如我国辽宁省营口市的文艺表演团体的转企改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营口市文艺院团资源配置由分散型向集约化的转变,实现了文化企业发展由单打独斗向合作共赢的转变,实现了文化企业由缺乏活力向充满生机的转变,正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文化市场主体。
(二)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
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积淀,必然是传统与经典并重,现代与落后并存。传承保护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仅依靠当地个别人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把保护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这件事重视起来,以达到更好保护的目的。政府可以投资一些传统文化的产业,用于当地传统文化的发展,如北京的长城、故宫,广州的南越王墓、石室圣心教堂,苏州的园林、运河,西安的大雁塔等,这些具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建筑能长久流传下来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重视,而且这些传统文化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政府还需要不断地借鉴国外在培养传承人这方面的优秀的经验,如日本在识别继承人方面的做法就很有参考价值。去年5月,教育部启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高校围绕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项目建设传承基地,旨在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大众化发展
文化惠民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能让群众的“获得感”实实在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文化惠民的重要内容之一,真正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润泽民心。与此同时,要主动借力互联网,建立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网络平台,传播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深受顾客青睐,数字敦煌平台将能够通过互联网看到。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博物馆中的文物收藏,广阔的土地上展出的遗产和古迹得以实现,正如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言,让传统文化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建立无墙的博物馆,传统文化才能活在当下,造福社会。当然,继承和发展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保护机制,培育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和文化意识。
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繁荣始终得到文化繁荣的支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条件。”传统文化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推力,是让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下去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明网.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EB/OL].http://www.wenming.cn/bwzx/ggtz/201805/t20180525_4698400.shtml,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