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劳动素养,实现立德树人

2019-09-20佘丽牟海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7期
关键词:劳动中职素养

佘丽 牟海美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劳树德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由于家庭劳动教育失范、学校劳动教育失衡、社会劳动教育失向,导致当前中职学生的劳动素养存在思想上怕吃苦、劳动意识淡薄、劳动价值取向重物质重回报、劳动行为被动、劳动能力退化等。要进一步认识到提升劳动素养的现实价值,通过锁定校园传播媒体、锁定日常生活教育、锁定利益契合点、锁定现代学徒制和实习实训环节来探索提升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途径。

[关    键   词]  劳动素养;立德树人;状况;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19-0006-02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以劳树德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重视学生崇尚劳动精神的培养。实践中,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从业学生中常见问题主要有:吃不了苦、环境适应性差、不能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愿选择平凡的工作岗位。职业素养中职业技能很重要,但劳动素养才是重中之重。中职学校林业类专业的学生,一部分将来要深入到林业系统第一线,林业基层工作需要长期在野外与大自然接触,上高山,下林海,翻山越岭,调查记录,要进行林地保护,森林防火,幼林抚育,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环境艰苦,一些地方林业基层单位出现了人才留不住,毕业生吃不了苦,不适应工作岗位的情况。因此,学生的劳动素养直接关系到未来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状况与原因分析

劳动素养是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呈现出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的综合概括,是评价劳动者最基本的能力指标。然而现实情况是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一直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当代中职生普遍缺乏劳动意识,漠视、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成为一句口号。

(一)中职生劳动素养状况分析

1.思想上怕吃苦,劳动态度消极,劳动意识淡薄

出生于“00后”的中职学生生活在经济全球化、生活科技化、交往虚拟化的社会下,生活条件优越,他们没有体会到劳动是生活的需要,在两代长辈的关爱下,家务劳动被包办,学生坐享其成、好逸恶劳。有的学生甚至自私地认为劳动是长辈的事,是他人的事,对他人的劳动付出视同理所当然,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缺乏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有的学生在实习时因为天气太热就放弃工作,怕吃苦,劳动态度消极,劳动意识淡薄。

2.劳动价值取向上重物质、重回报、重眼前利益

不少学生信奉劳动就是为了赚钱,一旦付出劳动就想索要回报,询问能得到什么好处,虽然课堂上教师也会强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功利,讲奉献的少,讲索取的多,着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在劳动价值的衡量标准方面以个人财富、权势大小来衡量成功与否,他们向往做有前途的大事,不愿低头踏实做小事。

3.劳动行为被动,劳动能力退化

劳动态度决定着劳动行为的发生。劳动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直接决定劳动行为。从小依赖父母长辈,导致许多学生不会劳动,缺乏劳动习惯,不爱惜劳动成果,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中职学生的寝室里,大多数人更愿意仅仅管好自己的内务卫生。许多人被动接受劳动,超过一半的学生在承担寝室内务工作时是出于被动的原因,如“太脏了,自己看不下去”,只有部分学生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应该主动为之。即使被迫劳动,部分学生的劳动能力很差,劳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对义务劳动尽可能地躲避,有的甚至花钱请人打扫,不断逃避劳动使中职学生的劳动能力不断退化。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劳动教育失范

伴随着城乡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家庭生活日益优越,许多父母从小给孩子灌输“只要学习好就行,什么活也不要干”,把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长辈不愿、不舍、不敢让孩子劳动,更有一些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目的设定为“长大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吃不了苦,适应性差,家长纵容孩子离职离岗,一些孩子宁愿回家当一名“啃老族”,也不愿做一份自己和家长认为不够体面、风光的工作。家庭教育失范导致学生从小就对劳动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

2.学校劳动教育失衡

从小学到中职,没有将劳动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有的只是表面纳入,实际并没有对劳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考核,淡化了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的教育,削弱了对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培养,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短板问题严重。同时由于后勤管理日益社会化,许多学校把校园环境和卫生外包给校外服务机构,甚至有的班级用班费花钱请人打扫,学校教育的失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偏差。

3.社会劳动教育失向

科技的发展带来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日益普及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有些人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劳动能力并不重要。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导向对那些风光、体面、高薪的职业异常追捧,大众传媒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平庸化,小鲜肉、好声音的一夜走红,轻实践,轻工农,加深了学生的认知偏差,使得许多学生和家长没有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追求和选择正确的劳动价

值观。

此外,许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网恋、网购,整天宁愿宅在家中也不愿参加社会实践,对劳动必然性和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这些因素构成了当代中职生特殊的劳动思想环境和心理氛围,给我们的立德树人带来更加严峻的考验。

二、提升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现实价值

(一)提升劳动素养有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中职生的竞争力在哪?中职学生入校几乎没有分数限制,不仅文化基础差,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一样不出色。在学历、技能都不如别人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认清现实,准确定位,从提升劳动素养入手,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不断提升劳动能力,才有利于开辟属于自己的就业机会和上升通道。

(二)提升劳动素养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成人的標准不应该只有年龄的界定,更应该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使学生“能劳”继而“成人”,为将来“有职成业”打下良好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智力发展的丰富源泉”,劳动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从劳动中还学到责任与分享,变得更体贴、更懂事,学生间的友情将会加深,处理情感的能力随之提升,逐步成长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提升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路径

提升劳动素养要经历从情感认同到理性认知再到实践自觉的跨越教育,这样才有利于构建契合中职生认知接受特点的劳动素养培养路径。

(一)锁定校园传播媒体,营造尊重劳动的氛围,唤起情感共鸣,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可以在校园广播、校刊、电子显示屏等传播媒体上营造正能量,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尊重劳动成果,着力培养学生“吃苦、协作、奉献”的务林人精神;劳动教育与班团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劳模报告会、职业技能大赛、劳动成果展演,推动学生“走下网络、走向劳动赛场”,在尊重劳动的氛围中引领学生成长。

(二)锁定日常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实现实践自觉

实践自身就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提升劳动素养不能一直停留在思想教育的层面,提升劳动素养必将经由向日常生活的复归才能得以解决,提升劳动素养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统一。

1.学校可以从班级卫生、宿舍内务入手,以特色寝室评比和生活技能擂台赛为重点,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2.中职学校还可以借助专业社团和兴趣小组,以净化和绿化环境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如我校园林管理服务社团吸收各班贫困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进行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完成学校绿化任务后领取补贴。

3.学校团委可以为学生建立义工卡,通过组织志愿服务队、福利院爱心服务队,依托学雷锋日、植树节、助残日等节日拓展活动范围。还可以组织勤工俭学学生组成物业公司,承担全校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

(三)锁定利益契合点,把劳动实践纳入考评机制

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中职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提升劳动素养只有与中职生的利益融汇一体,才能赢得信赖和认同,才能建立长效的自我约束机制。为此,应着力锁定利益契合点,着眼于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以满足其现实需求为载体,将劳动观认同落到实处。对中职生来说,其切身利益包括评奖评优、入党入团、推荐就业、推荐高职等利益,学校可以将劳动实践情况纳入考评,合格者奖励学分。对于申请勤工俭学岗位的学生在给予报酬的基础上,也可以给予一定学分。学校还可以设立类似“劳动奖学金”,激励学生热爱劳动、自强自立。

(四)锁定“现代学徒制”和实训实习环节,提高理性认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技术

我们还应该把劳动教育从校内环境绿化、卫生保洁拓展到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和专业教育实训基地,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理当与专业实践、实习实训相结合。“现代学徒制”是高度情境化的教学手段,能让学生进入到企业和岗位体验,培养学生忠诚岗位、吃苦耐劳、感恩师傅、团结同事。中职学生专业不同,实训实习的时间长短和场合不同,但都是与社会、生产、岗位以及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在这样的场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更能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劳动素养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艰巨的树人工程,学校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把中职学生劳动习惯养成融于日常生活中。社会应该注重通过各类传媒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潜能,在点点滴滴的行为中提升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向兵,李珂.论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的培养[J].教学与研究,2017,51(4).

[2]王亚男,付海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困境问题思考[J].青年时代,2015(14):86.

[3]黄东桂,李生,梁小洁.重塑“劳动最辉煌”价值观探析[J].桂海论坛,2014(1).

猜你喜欢

劳动中职素养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热爱劳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