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闻1+1》为例谈电视新闻节目精品化

2019-09-20王玉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8期
关键词:精品化电视节目受众

【摘要】精品化是电视节目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电视节目精品化可以使电视节目的思想内容更加深刻、节目形式更加多样,也可以使电视媒体更积极地与新媒体相互融合 。论文以《新闻1+1》为例对电视节目精品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电视节目精品化产生的原因:受众参与、媒体竞争和技术进步;电视节目精品化的策略:思想内容精深化、艺术制作精良化以及节目主持精干化。以《新闻1+1》为例以期推动电视节目的精品化发展。

【关键词】《新闻1+1》;节目精品化;表现形式;策略

2011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1+1》栏目全新改版亮相。改版后的节目无论是在内容、形态还是在题材上都力求突破,节目制作也精益求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也引发了业界对电视节目精品化的讨论。

本文从电视节目精品化的概念入手,以《新闻1+1》节目为例,研究了电视节目精品化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以及电视节目精品化的策略。电视节目若要实现精品化就应以《新闻1+1》为例,注重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越来越多的受众。

一、精品化的界定

精品化是电视节目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精品化是要求电视制作人在电视节目的内容选择、思想把握、艺术审美、栏目包装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受众以及时代的需要,吸收和借鉴自身发展和外国先进经验,广泛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去粗取精,生产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使得电视节目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能够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一席之地。

精品化并不是精英化,它要求电视节目在制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广大受众的需求,利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的变革来吸引更多的受众。因此电视节目精品化的过程也是通过变革争取受众的过程。

二、电视节目精品化成因

(一)媒体竞争

任何一档电视节目都不可能避免竞争。这种竞争,一方面有来自其它媒体如报纸、广播和新媒体的竞争,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电视节目受到了强烈地冲击;另一方面也有来自于电视内部的激烈竞争。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新媒体在这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我们几乎进入了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随身的手机、相机随时随地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事并通过手机网络终端快速地发布信息。这使得不断追求速度的电视媒体倍感压力。

由于网络的自发性和互动性,不少话题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引起普通民众的关注。而网络的脱域性,也让网络事件摆脱空间束缚,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会引发来自各行各业、四面八方的网民的关注,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除互联网等新媒体之外,传统媒体如广播、报刊等紧跟时代潮流相继改革。

电视节目内部的竞争同样激烈。一档节目一旦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其它电视频道也会纷纷推出类似节目。如面对同质化的现象,电视节目要保住自己的市场,不得不在内容、形式等各方面寻找自己的特色,在制作方面也精益求精。与《新闻1+1》 有着同样节目性质的电视节目有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颇为类似,两者同为新闻评论类节目,《时事开讲》出现时间较早,《新闻1+1》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也用自己更加广泛的覆盖面,更具权威的新闻评论使自己在与同质节目中赢得竞争。

(二)技术进步

从《新闻1+1》的前期采访来看,数字化摄录设备正取代传统的模拟摄录设备而占据主导地位。数字化的摄像机不仅有模拟摄像机的功能,而且还有高质量的画面、高稳定性、简单的操作等丰富的功能,这些为制作出更好更快的电视节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后期制作来看,数字化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不仅仅能有高质量的画面影像,提高工作效率,甚至会改变电视节目的影像风格和制作流程。数字化的节目载体和网络化的制作环境极大地改变现有的节目生产方式,计算机网络化的节目制作手段以及信息化的流程管理渐渐取代原有的业务形态,成为主流。

(三)受众参与

电视节目精品化也是电视受众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

受众的主导地位上升新的广播电视文化和技术使得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积极的参与方式,在传播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数字化电视的时代,受众的主动性将凸显。电视不再是只可以“视”的媒介,而是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受众对电视传播所起的主导作用,已渐渐开始超越传者对受众的主导作用。研究表明,一档节目如果不能在5秒内吸引受众,受众就会是用手中的遥控器转换频道,选择另一个节目。因此,受众手中的遥控器往往决定着电视节目的生死存亡。

其次,受众群体分化日益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和分化。在媒体资源相对稀缺的年代,电视媒体是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大众媒体的传播目标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随着电视频道的日益增加,电视媒体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受众的需要也显现出复杂、多变和个性化的特征,电视收视的分众化日益明显。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观众的收视偏好有明显差异。媒介既要及时、充分地满足多元群体的多元化要求自身也必须相应实行分流,从笼统“共赏”走向细致地满足“分赏”。《新闻1+1》作为一档央视的高收视率节目,一开始的目标受众主要是接受过一定思想教育的、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学者、专家、知识分子等,在稳定自己的目标受众的同时,《新闻1+1》也积极通过思想内容的贴近性来赢得更多受众。

三、电视新闻节目精品化的表现

2008年开播以来,《新闻1+1》便迅速成为了一档热播的新闻评论类栏目。多次在央视的收视调查中居于前位。无论是业界还是广大观众,对《新闻1+1》节目无不交口称赞。2011年8月,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全新改版亮相。改版后的节目无论是在内容、形态还是题材上都力求突破。以更加精良的制作再次赢得了社会的好评,由此也出现了对电视节目精品化的广泛关注,电视节目精品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思想内容更加充实深刻。《新闻1+1》节目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型:时事政策解读、公共话题、突发事件。每类主题都及时选取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触角也会伸向体制机制各个层面,为决策层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谏。这不仅需要胆识和评论策略,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握好评论时机,在大量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寻求忠恕、公允、客观、平衡的新闻意见。新闻话题的及时迅速,新闻评论的深刻中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节目内容本身就擁有着较高的思想性,使得该节目与单纯的新闻报道划清了界限,也因时效性更加具备针对性和启迪性。

除此之外,电视节目精品化要求节目制作精良,这对节目的形式和包装都提出了要求。《新闻1+1》原有的节目形式是主持人加观察员一问一答的“二人转”式,由主持人担任串联者和提问者,对节目观点进行的系谱进行宏观把控,而评论员主要的职责是回答主持人的提问,对事件展开进一步评述,引人深思,这样一问一答的相互配合的形式在2008时是一个先河,但到了2011年,随着电视节目形式更加多样以及观众对“二人转”形式的审美疲劳,《新闻1+1》也改变了这种播出形式,由主持人自己担任评论员的职能,这就加强了对主持人的要求,主持人在串联节目各个版块的同时也要加强新闻评论的功能。

在包装上,我们统计了从2010年到2015年该栏目所使用的节目包装,短短几年也存在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变化。2010年,《新闻1+1》在段与段之间所采用的包装是黑色背景下用黄色框框住的动态视频,视频框在画面的右三分之二处,而左边三分之一则是零零星星像雪花般飘落的该栏目的标志,稳重而不失动感。而到了2011年,节目的片头则变成了在深蓝色的海洋中渐渐升起的地球,地球不断自转,转出“CCTV新聞,21:30,NEWS1+1”的字样,整个片头以蓝色为主,沉稳大气。而到了2013年的3月6日,时值两会期间,《新闻1+1》推出了《两会1+1》的节目形式,片头则与时俱进,以橙红色为主,契合两会,十分吸引眼球。到了2015年以5月8日为例,节目的片头是动态视频下不断切换的是时间、摄像机以及白岩松认真地工作状态,突出了节目的严谨与踏实的态度。

另外,精品化也表现在积极与新媒体相融合方面。面对网络的普及,电视节目要实现精品化,固步自封、孤芳自赏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要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其他新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为广大受众服务。《新闻1+1》在制作方面就积极利用网络平台,选题上采用了不少网络上热议的话题,对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积极进行探讨,充分倾听不同利益群体的情感诉求。《新闻1+1》通过网络话语和官方话语互搭梯子的方式让草根议程走上了公共议题的舞台,既集纳公共领域意见,又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让偏私或者非理性的网络语言得到自我修正。除此之外,节目也十分注重节目的反馈与修正,通过网友的监督意见不仅保证了节目的质量,也对节目播出之后有关单位的态度或者整改情况有了及时的了解与反馈。

因此电视节目精品化的表现形式是与思想内容的精深、形式的新颖、制作的精良分不开的,只有这样的电视节目才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更多的受众。

四、结语

一档节目节目实现精品化的目的就在于将自己的传播理念和内容传达给受众,因此要全力以赴地扩大和稳定自己的受众。然而,当今电视节目百花齐放,受众拥有很多选择机会,随着受众审美情趣的提高,对节目质量的要求也随之上升,媒体人作为电视节目的直接参与人,要努力提高节目各方面的质量,以实现电视节目的精品化。

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离不开每一名媒体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一位电视节目制作人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使电视节目实现精品化,才能更加受益于观众。

作者简介:王玉娇 (出生年份1993-)女,汉,山东省日照市,  职务/职称:助教 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影视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精品化电视节目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拓展新空间 推动精品化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从广播节目的碎片化看广播媒体的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