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应用中的问题与影响
2019-09-20马兆华
马兆华
[摘 要] 小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投入的关注度与精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与成就感,其中的成就感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果的系统性评价。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正确的评价语言应用技巧,而影响了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对有效课堂评价语言运用的原则、问题以及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重点提出了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优化的策略,旨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成效,全面提升评价语言应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评价语言;问題;影响
一、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原则
课堂评价语言又被人们称为课堂反馈语言,是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学习信息处理,而做出的口头反馈,这种口头反馈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性的,也可能是消极性的。为了维持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需要教师在课堂评价语言运用中掌握三点原则。首先,建立在学生课堂实际表现基础上;其次,需要确定评价语言应用的目的性;最后,评价语言的应用具备促进性,以此构建科学的课堂评价语言应用模式,发挥评价语言的积极作用。
二、课堂评价语言应用中的问题
1.不准确
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某种表现或者问题回答的评价,大多数都是“很好”“对了”“不错”或者是“不对”“有待改进”等侧重于判断性的语言。而这种侧重于判断性的课堂评价语言不仅缺乏实际意义,还增加了小学生对于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理解难度,又如,教师评价为“有待改进”,小学生会思考“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好呢”“应该改哪”“怎么改”,而小学生的自我总结与反思能力薄弱,对于教师这种判断性的模糊性评价语言难以理解,也就无法起到预期的评价效果。
2.评价语言脱离了教学问题
教学问题是课堂评价语言应用的起源,从教学问题出发应用的评价语言才会具备针对性。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应用中缺乏与所提问题的关联性,如在四年级语文《生命生命》中,教师提出问题“作者看见了什么而感到‘震撼”,此时学生回答“飞蛾努力逃生”,教师回答“很好”,此时学生静默,等着教师的下文。而教师因评价语言运用不当,而无法自圆其说,造成课堂冷场。
三、课堂评价语言运用不当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教师过于注重形式化的判断性评价语言,阻碍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深度思考,在单方面的课堂评价语言中,学生获取的信息过于片面,难以将知识与问题回答联系在一起,不利于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问题的深度剖析。其次,联系性不强。课堂评价语言,不利于小学生树立明确的语文学习目标,更加难以达成学习目标,阻碍了语文课堂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同时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后,缺乏合理性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利于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部分教师的评价语言偏成人化,增加了师生互动的难度。
四、教师评价语言的优化策略
1.明确评价取向,提升准确性
在新课改下,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因此,在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方面,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并允许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并善于理解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制定课堂评价语言系统,使其符合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从小学生的生活语境、身心特点、实际需求、思维特征出发,以丰富评价语言形式,提升课堂评价语言的准确性。
2.保障规范性,增强时效性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言过于随意的问题,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参加专业活动、研讨会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需要注重课堂评价语言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评价中找出自身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如在人教版一年级《四季》中,教师询问同学们分别喜欢四季中的哪个季节?让喜欢春天的学生读关于春天的部分,在阅读后指出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如“阅读流畅,没有读错字,但是,在阅读中缺少情感的融入,没有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此时教师示范,如何在阅读中融入感情,让学生明确需要改正之处。这种当堂评价的方式,保障了课堂评价语言的时效性,对于课堂评价语言应用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滕树杰.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4(23):62-63.
[2]张喜华.探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A].//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7.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