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探索
2019-09-20赵淑君
赵淑君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好的导入可以诱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获取新知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巧妙设计游戏性导入、问题性导入、操作性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状态融入课堂,实现高效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导入;高效课堂;游戏性;问题性;操作性
中圖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4-0097-01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期待,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中。传统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导入环节的设计,直接进行知识的讲授,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应付,结果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的效果也差强人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设计课堂导入,通过精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真正让数学课堂的精彩能从“头”开始。
一、游戏导入,诱发学习欲望
游戏是学生们喜爱的活动之一,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数学知识有其特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学习数学新知的期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深不可测的,而是就在身边,具有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新知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2、5倍数的特征时,新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写了“866”,然后微笑着对学生说:“这个数是2的倍数吗?”学生们没有直接作答,而是选择了竖式计算,然后回答:“是!”然后教师又写了“875”,学生还是选择了竖式计算,计算后回答:“是。”在此之后,教师微笑着对学生们说:“下面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由班长任意说一个数字,然后老师和大家一起判定它是不是2和5的倍数,老师直接判定,而学生可以口算、笔算。”游戏随即进行,但每次在班长说出数字后,学生们还在计算中,教师便早早说出了答案,而且准确无误。学生们在游戏后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每次都能准确判断,而且无一出错呢?老师究竟掌握了什么奥秘?这样的疑问,驱动学生进入了探索中。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实现主动探索,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入,指引思考方向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教学需要问题的伴随,才能圆满完成任务。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而且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数学问题导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真正让学生的学习自然发生。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这样一段视频:森林里,动物们正在举行运动会比赛,兔子上次与乌龟赛跑失败后,心中很不服气。终于有机会再次比赛了,不过这次兔子是沿着直径为40米的圆形跑道跑一圈,而乌龟是沿着边长为31.4米的正方形跑道跑一圈。兔子看到这样的情形,立即抗议:这个比赛不公平,我的路程比乌龟长。视频到这停住了,留下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乌龟和兔子的赛跑公平吗?”学生们进入了思索中,要判定比赛是否公平,就要看它们跑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即算出两个跑道的周长。这样就产生了新的问题: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4,而圆的周长应该怎么算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们迅速进入到了学习中。
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自然地引入了问题。运用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三、操作导入,促进学生探索
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自觉地探索新知。操作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巧妙设计操作性的导入,使数学知识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视化,让数学课堂更有活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问学生:“如果用不同长度的小棒围三角形,需要几根?”“3根。”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教师让学生们拿出小棒,选取不同长度的小棒,然后动手围一围,看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学生们在操作中发现了问题:有的学生抽取的3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而有的学生抽取的3根小棒无论怎么围,都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们的好奇心立即被调动起来,进入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中。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发挥指尖智慧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让学生产生“为什么”的疑问,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探索,而且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导入策略,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以渴求知识的状态进行新知识的探索,灵动学生的思维,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龚昆.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和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