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碰撞是有文学意义的
2019-09-20夏群
夏群
人的思想、情感、社会环境,甚至社会问题,在小说文本中,皆能借助动物的生活、世界、命运进行投射。在这样的小说中,动物是有情感、有思想的生命个体。在人们对动物的人性化属性认知中,忠诚,几乎成了狗的专属词。而有关狗的文学、影视作品,几乎也都是原生的催泪弹,如《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条狗的回家路》系列等。
朱长安的短篇小说《狗,或者老黑》,以极端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为引子,从当下人由于情感的缺失导致的多元化的孤独,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出发,通过两个叙事层面来构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奠定感情基调,并规划文本所指涉的问题范围,突出爱与忠诚超越人性的自私的主题。
文本的叙述逻辑由小说内部世界的体验,推向人物外部世界的深层体验空间。小说与那些知名的与狗有关的文学、影视作品一样,都拥有触动人心的艺术魅力。除了通过爱、忠诚与人性自私的碰撞而产生的震慑效果外,小说的指向还有关爱,有关忠诚。
朱长安是我熟悉的作者,之前读过他一些小说。这一篇相比他以往的小说作品来说,无论是在创作主张、叙事特质以及思想意蕴的深度挖掘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与他坚持不懈的创作态度有关,但也与小说的选材视角、艺术构思以及召唤结构有关。
《狗,或者老黑》讲述了一个患有严重失眠症与神经衰弱的男人,一个孤独的老人,以及一条狗之间纵横交错的故事。
男人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人到中年,来自社会、家庭方方面面的无形压力,正是令他们失眠的源头。“为了睡眠的事,他看过医生,吃过药,而且将卧室里的窗子换成双层的隔音玻璃,甚至与女人分房睡,但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收效甚微……”这样的他被楼上住户的京巴扰得痛苦不堪。机缘巧合下,他运用谎言欺骗一个拾荒老人,说狗是他家的,还患了癌症,他不忍看着它被病痛折磨而死,也不忍妻女面对京巴死去的伤心场景,于是给了老人200块钱恳求老人处理掉黑京巴。从某方面来说,男人虽然值得同情,但在这里,他的人性是扭曲的,道德是沦喪的。男人为了缓解自己的失眠症,竟对一条狗痛下杀手,殊不知,他这样做会给楼上狗主人的人生带来灾难。处理掉京巴后,他睡了一个踏实的午觉,看什么都很顺眼。但很显然,用无视生命与谎言欺骗换来的安宁,断不会长久。
老干部是小县城退休的干部,他的生活情状在当下社会,更具有代表性。他失去了老伴,为了凑儿子在大城市买房的首付,卖掉了自己在小县城的房子,带着他的黑京巴——“老黑”,搬到大城市与儿子一起住。他想融入儿子的小家庭,融入这个陌生的大城市,但都是徒劳。儿媳妇一点也不喜欢狗,演变到最后,“她给了丈夫两个选择,要么和她过日子;要么带着他爹和‘老黑过日子,她走!”这种生活态势,相信在诸多家庭中都有上演,这也是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用意,借此形象审视现代化背景下精神生态的变异,也体现出对当下孤独老人的关怀意识。在儿媳妇的相逼下,老干部搬离了儿子家,在附近租了一小套房子,一人一狗,生活倒也平静。但他没有想到,在一个寻常的中午,“老黑”出去撒尿就再也没有回来。
近年来,宠物消费市场的崛起,一方面是社会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体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城市生活的压力与疏远感,让那些独居、缺乏社会活动、人际交流和感情寄托的人群,越来越孤独。例如老干部,正是这类空巢老人的代表。儿媳的冷漠不屑,儿子的懦弱,城市生活的不适应,让他的晚年生活孤独无依。“老黑”是他唯一的情感缺口的填充者,是和去世的老伴一样,是家人一般的存在。所以它丢失后,老人用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最终在寻找的过程中出车祸身亡。
故事的生发具有曲折性,需要靠读者的艺术知觉去甄别。例如前文男人的谎言与情感的流露过于真实,狗与男人的亲密,让人以为被处理的京巴就是他家的患癌的宠物狗。直到老干部张贴“寻狗启事”,男人发出了这样的心声,“他在心里冷笑道:他妈的狗在你那里是宝贝,可你想过我住在楼下505的感受吗?一听到狗爪子在门上划过的‘吱吱声,烦得杀人的心都有。”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男人让拾荒老人处理的京巴,正是楼上老干部丢失的“老黑”。
男人因为那些四处张贴的“寻狗启事”,出现幻听,失眠症加重,是做贼心虚的体现。得知老人去世,无法压制的恐惧让他的病情更加严重。直到楼上再次出现狗爪子在门上抓的“吱吱”声,直到他看到毛发差不多都掉光的“老黑”,朝着他汪汪叫,他冰冻般地僵站在那里。小说到此结束,留有广阔的意境容读者思考与填充。
“老黑”是如何逃脱被杀死的命运,历经多少磨难才回到家的,我们都不知道。就像《一条狗的回家路》里,男主人公卢卡斯永远不知道,他的宠物狗贝利,用两年半的时间翻过雪山和草原,沿着落基山脉,跨越危机四伏的科罗拉多荒野,走了400英里,只为回到家,回到他的身边。小说最后,毛发快掉光的流浪狗“老黑”在家门前,朝着男人汪汪叫着时,我们的内心是震颤的。一是因为“无论在哪,总要回家”的家庭归属感,“家”的情结,“家”的文化,在中国显然处于一个很显著的位置,老黑的举动,引起了我们的情感共鸣;二是老干部因为寻找“老黑”而死,“老黑”因为想要回到家,回到老干部身边而历经了不为人知的艰辛,这份爱与忠诚,战胜了人性的自私与扭曲,即使代价非常大。
《一条狗的回家路》的观影介绍里说:动物总会用自己对世界最初的热忱,对待遇到的每个人,也让它们的主人,变得更有爱心、更懂责任。这大概就是动物总能治愈我们的原因吧!《狗,或者老黑》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小说最终的指向是爱与忠诚,能帮我们认清自己的世界。
人和人的生活情状是不一样的,但我们的情感需求是相同的;狗虽然和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但两者之间的某些情感是相通的,比如回家,比如爱,都是我们的一生所求。当这种爱与忠诚跟人性的自私发生碰撞后,产生的惊涛骇浪,有助于我们在迷茫的现实中解决精神危机,寻找救赎。
责任编辑 飞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