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

2019-09-20陈白露

醒狮国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胡林翼陶澍左宗棠

陈白露

中国古代财政在扶贫工作上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就是“为民治产”的理念。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提出“明君治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无死亡”。管子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提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所以,古代扶贫特别重视政府对生产的辅助:一方面在大同思想的影响下一再提倡均田地,汉代限民田,曹魏屯田制,西晋占田制,北魏隋唐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则对农民生产提供帮助,如大兴水利、提供种子农具的贷款、编制农书等等。在清代,林则徐与左宗棠修建水渠,为当地农业生产做下了不小的贡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838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湖广总督、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次年6月3日,他下令将英美等国炯贩缴出的鸦片共237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表明了中国人民敢于抗击任何外来侵略者的坚强决心。由于道光皇帝的昏庸,直隶总督琦善、两江总督伊里布办事不力,推诿责任,禁烟和抗英元勋林则徐被诬陷为导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臣”,被朝廷“革去四品卿衔,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是个不计个人得失的人,他没有因为流放而消沉,反而一直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宠辱皆忘”,为新疆的民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842年10月21日,林则徐进入新疆境内,到1845年12月4日在哈密接到获释谕旨,他在新疆一共生活了三年零两个月的时间。

林则徐到达伊犁之际,时值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巨额的战争赔款使朝廷财政越加捉襟见肘,拨给新疆的款项经常被拖欠。为了解决当务之急的吃饭问题,朝廷命令伊犁将军布彦泰进一步扩大屯田。布彦泰知道林则徐的能力。林则徐来此,好比给他送来了及时雨。林则徐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主动承担开垦阿齐乌苏荒地的任务。垦荒种田首先要有水源。林则徐经过实地勘查,决定修渠引喀什河水入灌。差钱咋办?林则徐带头捐资,用他的捐资建成了一段六里多长、三丈至三丈七尺宽、五六尺至丈余深的大渠和相连的其他渠道。在他的组织下,民工们历时四个月,完成了整个工程,滚滚的喀什河水途经一百公里长的大渠流到了新开垦的阿齐乌苏十万余亩荒地。这大渠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作用。布彦泰十分感动,上奏道光皇帝说,林则徐是有用之才,废置边塞,实在可惜,要求对他既往不咎,重新起用。昏庸的道光皇帝不仅没有采纳布彦泰的建议,反而诏令林则徐还要到南疆继续开垦荒地。

林则徐不以己悲,以国事为重,用一年多的时间走遍了库车、阿克苏、乌什、叶尔羌、和阗、喀什噶尔、巴尔楚克、伊拉里克、吐鲁番、塔里雅沁、哈密等地,行程2万余里,查勘了这些地方可开垦的荒地及一些水利设施。从1843年秋到1845年11月,林则徐带领新疆军民,总共开辟各处屯田884068亩。据有关史料记载:由于林则徐的查勘开垦,使新疆不少地方的大漠广野,变成了肥沃良田,每年为国家节省经费无数,老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大有改善。在开垦荒地中,林则徐十分重视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他在吐鲁番发现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卡井”(坎儿井)的水利设施,水在土中穿穴而流,经询问当地群众,才知道这是一种因地制宜、效果良好的地下水利工程。他动脑筋想办法加以改进:增挖穿井渠,每隔丈余挖一口井,连环导引水田,使井水通流。这办法很快就推广到新疆各地。新疆老百姓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卡井”、水渠称为“林公井”、“林公渠”。内地人民使用的纺车,其实很早就传人吐鲁番等产棉地区,但一向不为当地人重视。林则徐到新疆后,积极推广内地纺车的操作技术,促进了当地的生产技术发展。当地人民为了纪念林则徐的这一贡献,把他推广的纺车称为“林公车”。

金子放在任何地方都要闪光!道光皇帝可能真正认识了林则徐吧?1845年10月28日,道光皇帝以布彦泰奏请褒奖林则徐在新疆开垦功绩为由下诏,命林则徐回京,以四品京堂候补。由于长期的心情压抑和辛勤奔波,加上夫人郑淑琴的去世,使得林则徐旧疾复发,不得不向朝廷请假回乡调治。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他乘坐的船专门在长沙暂停,会晤相闻已久,但却始终未曾谋面的左宗棠。

湘舟夜话两伟人、共酝戍边卫国计

林则徐是如何知道左宗棠的呢?他最早是从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婿胡林翼那里知道的。左宗棠在长沙渌江书院任院长时就被陶澍视为奇才,后将自己的儿子与左宗棠的女儿订婚,两人成为娃娃亲家。胡林翼是益阳人、陶澍的女婿。左宗棠是湘阴人,左胡两人同为长沙府人,又是同年所生,交往甚密。陶澍逝世后,左宗棠受托前往陶澍家中教授陶家儿子,胡林翼也回乡到陶家帮助理家,两人常“风雨连床,彻夜谈古今大政”。胡林翼对左宗棠极为赞赏,称他是“近日楚才第一”。因此,当胡林翼得知林则徐急需辅助人才时,便大力加以推荐。林则徐听了介绍后非常满意,函复胡林翼道:“承示贵友左孝廉,既有过人才分,又喜经世文章,如其噬肯来游,实所深愿。即望加函敦订,期于早得回音。”

左宗棠对林则徐则更是心仪已久。左宗棠被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感动,使其“心神依倚,惘惘欲随”。左宗棠十分关注林则徐遭贬后的动向,自称“仆之心如日在公左右也,忽而悲,忽而喜,尝自笑耳。”

左宗棠当天就赶到了,两人在舟中彻夜畅饮倾谈。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啊!一位是流芳百世的偉大爱国者,一位是未来的民族英雄。左宗棠赞誉65岁的前辈名臣林则徐为“天人”,林则徐推崇37岁的布衣左宗棠是“绝世奇才”。共同的宏伟抱负和旷世情趣,使他俩一见如故。

1875年,朝廷正式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这一次,清政府是豁出去了,面对经费不足,皇帝甚至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可见什么时候都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清廷这一次不要命了,北极熊还不是乖乖服软,可见事在人为。

左宗棠不是“躺在安乐椅上的战略家”,他是一位具有丰富战争经验的军事家,面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左宗棠决定采用“缓进速决”的战略战策。其实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所谓“缓进”就是要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调集军队,操练将士,作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新疆偏远辽阔,作战物资补给十分困难,因此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作好后勤保障准备,而且面对艰苦的条件,必须对部队进行整编,不愿去的可以发路费回家,以确保出塞之师的斗志和士气。

三年苦战,左宗棠大军德胜,整个新疆全部收复。期间,左宗棠还命西征军前锋部隊驻军哈密并兴修水利、屯田积谷。但是哈密水渠年久失修,渗水严重,而且是砂土地,需用毡毯铺底。左宗棠提出:“开屯之要,首在水利。毡条万具,既所必需,文到之日,即交宁夏、河湟各郡并力购造。”经过努力,屯田积粮成绩巨大,1876年一年就收获粮食五千一百六十余石,基本上可以解决该部半年军粮所需。在收复失地过程中,左宗棠就设立善后局,重建地方秩序,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各地善后局在安置难民、招民垦荒时,一方面招抚当地流散人员,给予土地耕种,另一方面招募内地人民,收留清军中老弱士卒,鼓励地方军队中有妻室者解甲归田。务农人员的增加和内地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给新疆各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带来了活力。大规模发展生产,必须全面整治水利。左宗棠始终把“兴修水利以除民患”,列入“最为切要之务”。

新疆各地全面整修旧有渠道灌溉系统,清理淤毁河道,同时还兴建了不少新的水利工程。荒地开垦为良田,戈壁变成了绿洲,新疆各族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太平生活。这些举措为稳定局势、恢复经济发挥了作用。但这毕竟是临时性和局部性的成果。要在各地实施行政管理职能,建立有效的统治,就必须对新疆前景做出通盘筹划。正因为此,左宗棠才一再提出要在新疆建立行省制度的主张。他说:“为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是清人杨昌溶一八七九年写的一首七绝,它改造了唐人王之涣《凉州词》里的佳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并赋予新的意境。这首诗热情歌颂了最高统帅左宗棠的为新疆人们带来的福利。此诗不但轰动当时,而且载入史册,长期流传。凡是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的功绩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猜你喜欢

胡林翼陶澍左宗棠
一身正气,万口仁声的胡林翼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做官就是为了
渟涵无际 瑰辩洪音——评陈蒲清《陶澍传》
读陈蒲清《陶澍传》——兼谈陶澍传记研究及其发展与展望
陶澍的为官之德及其评价
左宗棠挥师定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