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019-09-20汪华玲
汪华玲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数学估算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数学估算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没有选择合适的课程导入方式,将会降低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估算;生活情境;量化估计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9-0054-01
一直以来,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忽略了估算,所以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估算要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打算去超市购物根据要买的物品估算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教室的面积有多大,根据外出的地点和天数估计旅游的费用,鸟巢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1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估算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学习克以后可让学生试着估算一把黄豆的质量……
二、结合教学,总结估算方法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进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
常用的估算方法有:
(一)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境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材中安排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把两位数看作与之接近的整十数进行思考,这里的问题情境渗透了抽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样本信息与数据总体的内在联系,从而也就使接下来的估算具备了更为明确的现实意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
(二)规律估算法。就是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性质判断运算的结果。
(三)联系实际估算法。如人数、租车的数量一定是整数,汽车行驶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
(四)据零求整法。如一份文件有多少个字,一个学校的學生人数……
再比如,随着单位的出现,在学过米、厘米、克和千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等以后,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相应单位的观念,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填写恰当的单位:黑板长4___,课本的面积18___,一位小学生的体重2___,一辆汽车载重2___,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慢慢地学生就会以曾经练过的东西为参照来判断,感觉容易多了。
三、体验估算的合理应用
估算的结果是不唯一、开放的,接近实际值。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用估算取得的结果,有时候和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因此,教师应活化教材中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选择符合实际的估算策略。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