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企业对科技艺术化领域的推动
2019-09-20李辕王洪见
李辕 王洪见
摘要:每年九月苹果公司都会在美国加州-库比蒂诺市的苹果飞船总部大楼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这一时间段内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均会被苹果抢占。乔布斯从第一次离开苹果到之后的奇迹回归,他给苹果带来的众多关键品质中,科技艺术化显得尤为重要。科技艺术化作为一个交叉方向,近年在各个领域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科技传播采用此方法最为广泛。企业参与到科技艺术化领域愈发频繁,其科学传播效果值得探究。以苹果公司为例,参照其历史发展脉络,系统梳理科技艺术化的结合特点,总结此方式优势,并为当前企业参与艺术科技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科技艺术化跨域合作科技传播苹果公司
一、简述苹果公司成功历程
苹果公司是在1976年4月1日,也就是当年愚人节的夜晚正式成立的,而最初的苹果公司商标并不像现在简洁,而是由创始人之一韦恩设计的“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场景”为商标。自此之后苹果几经波折,如今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旗下为人们津津乐道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数量众多,但如果从中要找到一个最具代表性和开创性的产品,非iPhone莫属。
第一代iPhone的研发工作始于2004年,当时代号为“ProjectPurple”的智能通讯设备项目被列為苹果公司的最高商业机密。此项目在公布之前,离岸公司内部核心的高级管理层都不知道此项目的存在。2007年1月9日,史蒂夫-乔布斯在MaCWorld 2007向大众正式推出了第一代iPhone,产品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发布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产品都处于大量短缺的状态,由于其出色的设计理念和应用模式一度被媒体誉为“Jesus Phone”。第一代iPhone共计销售了6,124,000部。至此正式开启了iPhone革命性的历程,自2007年6月至2017年3月,历代iPhone一共卖出11.6亿台,在历年苹果新品发布会上,不乏部分被媒体看衰之作如iPhone 4s,该代产品在外观上相较于iPhone 4并无区别,只是在语音系统以及照相机像素方面有所提升,在发布之初媒体便开始怀疑其销量恐难经市场考验,但根据当年苹果官方销售数据表示,自产品发售以来,3天的时间便已累计销售超过400万台,上市仅24小时便宣布售出100万台。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苹果在近些年来给予行业的印象似乎并不像十年前那样举世瞩目,其革命性产品的推出似乎日趋乏力,但无论从销量还是从整体的用户反馈上依旧处于行业标杆级的地位,其中的关键因素非“科技艺术化”莫属。
二、苹果灵魂“乔布斯”的科学艺术化
2.1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反省
乔布斯作为苹果的灵魂人物,他所具有的超前理念成为了苹果成功的关键,而这些理念、价值观的形成均与他所成长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乔布斯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美国六十年代的文化变迁,这也影响了他的一生。想要剖析乔布斯所具有的理念,有必要对当时美国文化的背景进行对照研究。
实际上,所谓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并不是一个十分严格的年代划分,它实际是指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中期的时间段。在这段时期,美国的主流文化与新兴文化出现了一次剧烈的冲突,它对当时的公众影响深远。二战之后,由于美国与苏联之间“两强争霸”的紧张局势愈演愈烈,导致当时国内的气氛趋于严肃紧张,公众的日常生活行为变得十分谨慎、保守。美国此时的文化渐渐丧失了创新、反叛的精神,中产阶级试发起一场“逆向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引起了部分群体的强烈不满,从而掀起了一场文化思潮,在本次思潮过程中,由文学领域中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文学家们承担了抵抗本次文化运动的主体力量,他们极力尝试消解中产阶级的主流价值观,鄙视传统理念,追求个体独立性。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乔布斯,其叛逆、不拘一格的性格特点得到了放大,在这场文化变革中,最为得到解放的就是艺术领域,在这一时期美国的艺术文化多样性的到了大爆炸式的发展,爵士乐、新文学诗歌和东方宗教文化都在这场变革中对公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乔布斯也得益于此,他对于主流的科学技术价值观不屑一顾,而是更加追求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完美理念,“万年不变”的牛仔裤、嬉皮士和修禅的文化交织,甚至那副酷似约翰-列侬的圆形镜框都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无形抵抗。他坚信科技产品绝不是向公众所认为的那样“丑陋”、“冰冷无情”,而是可以变得富有激情和艺术的。
2.2从NeXT到皮克斯,科技艺术化的成功
自乔布斯回归苹果并开创一个“帝国”后,公众热衷于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苹果公司成全了乔布斯,笔者更倾向于是乔布斯给苹果注入了力求完美的理念。乔布斯对艺术的痴迷从很多细节都可窥见,1985年9月乔布斯第一次离开苹果,独自开创NexT,对于第一次以为自己意志作为绝对主导的新环境下,乔布斯曾为这家新公司注入了很多艺术元素。如各地NexT办公室中,都具有一个设计独特的楼梯结构,鹿溪路的办公室,上下两层之间是一个漂亮的圆形扶梯,而红木城的楼梯则是一个半透明的,没有多余支撑物的“悬浮”楼梯。据说,这两处楼梯均出自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之手。乔布斯这种楼梯情结延续至之后的苹果专卖店,成为了一道亮丽的建筑艺术风景线。他的办公室中常年挂有著名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的作品,用来提醒自己世视觉艺术的重要性。乔布斯不仅在产品外观上追求艺术化,同时将自己对于产品工业内在的艺术感也带到了NexT,在这里,他对细节和完美的追求近乎疯狂。他甚至要求工程师将产品主机内的电路板设计出工业美感,在要求高度集成化的同时还要兼顾整齐、统一性,工程师曾不理解这一举措:“电路板又不会暴露于消费者眼前,为什么要加入美学设计,谁会去看机箱内的电路板呢?”
“我会”乔布斯答道。
1986年,乔布斯以1000万美元收购了乔治-卢卡斯的电脑动画部,随后更名为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乔布斯曾表示“今日,我们依赖的是一家我所知最大的电脑制造商,我们运用超过一千五百颗全世界处理速度最快的处理器,来制作每一个画面。而我们所制造出的软件,百分之百都握有专利权,这一切已经足以开一间博物馆了”。随后皮克斯推出动画短片《TinToy》并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部短片不仅使皮克斯在业内声名鹊起,同时也为之后的“动画革命”积攒了宝贵的经验。1995年由皮克斯独立开发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影片《玩具总动员》一经推出,迅速风靡世界各大院线,影片以1.92亿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动画电影的记录,成为当年全美票房冠军。乔布斯率领这支年轻的团队集合了当时最尖端的电脑科技技术加以超高的艺术处理,将动画片领域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3D动画片时代。纵观时下著名的动画片,3D制作早已成为好莱坞动画片的主流制作手法,2003年上映的《海底总动员》作为皮克斯和迪士尼公司合作的动画电影,以3.4亿美元的全美票房再次成为动画片最高票房纪录,荣膺全美历史上最卖座的动画片。皮克斯在本次影片制作过程中,并未将高技术性作为主导,而是融入了高度的文学艺术性,整个影片剧本基于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创作团队对于影片细节方面的处理近乎变态。在前期准备阶段,全体编剧在导演的带领下,远赴澳洲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通过亲眼目睹和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象后,再构建电影剧本的雏形。3D技术并未喧宾夺主,工作人员在实地考察时,被要求注意海洋生物的行为特点、海底世界光线和色彩的变化。通过后期3D技术将海洋几近真实的背景氛围铺垫于电影始终,“技术团队非常能干,他们复制了海底世界,让人根本无法区分电脑制作的动画和真实世界。但问题在于,会说话的鱼与这个逼真的海洋格格不入。于是工程师们又对工具进行了一番调整和改造,以便能够重回所谓、夸张现实。在皮克斯,‘夸张现实指的是风格化的现实,有生命感,但不是完全写实。”要知道电影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同样也是其他诸多艺术领域的集合体,乔布斯在科技与艺术方面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他始终相信,技术可以释放艺术更多的潜力,而艺术也可以让技术更加鲜活可爱。
2.3科技艺术化在苹果产品的应用
苹果公司的成功,其背后除了与雄厚的科技实力以及公司自上而下致力于追求“艺术感”、“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有关,更与将其二者进行了高效结合密不可分。近些年来,无论从电子产品、服装设计,还是到建筑设计等领域,简约风格越来越得到普罗大众的接受和认同,如在服装品牌中,无印良品(MuJI)和优衣库(uNIQLO)的服饰都是以简约风格为主基调,近几年的销量也是呈上升趋势,侧面体现了简约风格的市场广阔。乔布斯被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将工程化、艺术化和公众需求之间契合点把握最出色的企业管理者,其中他对于工程与艺术之间的完美融合最为重视。1982年,他曾带领Macintosh全体研发团队参观艺术家路易斯-蒂芙尼(Louis Com fortT iffany)的作品展。路易斯-蒂芙尼为著名珠宝商查尔斯·蒂芙尼(charles Lew is Tiffany)之子,他对于彩色玻璃的艺术设计和拼接工艺品颇有研究,而这个观点与乔布斯则是不谋而合,二者都認为出色的技术就该匹配最好的艺术感,而拥有出色艺术感的技术是公众能够接受它的前提条件。甲骨文公司的拉里-艾莉森曾评价乔布斯:“他有一个工程师的头脑和一颗艺术家的心灵。”iPhone从第一代产品的推出就将这种“极简主义”进行贯彻,从大面积触屏尽可能代替繁琐的机械按键,到产品的外部干净简约的白色包装,苹果设计理念的统一性令人称奇。这种概念并不只流于表面,内在的系统设计、操作方式无一不体现这这种“简约“的风格。需要明确的是,简洁并不代表着“简单”,优秀的简洁背后是通过高度缜密、庞大且繁琐的逻辑进行高度提炼后的产物。
上个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设计师包豪斯曾提出理论:“向死的机械品注入灵魂”,他提出将机械工艺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乔布斯显然将这一理论出色地践行于他的产品中。外观方面,极简风格是苹果设计团队始终坚持的原则,大到整体结构,小到仅有的几个物理按键简约化,而外观颜色也是以黑、白、灰这样的中性色为主色调,可以最大限度地迎合消费者且不违背其简洁的品牌风格。系统上的“极简”首先体现在图标、界面尽可能的简单明了,所有的应用程序以最直观的方式平铺在操作界面上,让用户可以用最直接的方式使用。而每一个操作手势的准确性也很人性化的,苹果致力于在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建立起一个“点对点”的桥梁,直接明了。没有人会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日常所能见到的产品设计种类愈发多样、复杂,这些设计理念更多的是以一种三维的、动态的、变化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内,但这样的设计理念与都市高强度、高节奏化氛围的结合产物让都市人群倍感疲乏,而极简主义产品则在意识形态上成为了都市大众更佳青睐的领域,因为人们寄托于极简主义逃离复杂的现实生活,它代表了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是大众所追求的。
2.4科技艺术化是大势所趋
乔布斯曾在其产品发布会上不止一次的提出过这个观点:“苹果的产品并不是单靠科技撑起来的,它是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以及人文的陶冶,才能感动人心。”这也是苹果从科技巨头林立的硅谷闯出一片天地的成功基石,直至今日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已经不再处于行业发展的附属地位,而是作为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重视。前白宫顾问鲍尔曾感叹:“现在硅谷的人太把中心放在科技,他们每天坐在电脑前超过20小时,莎士比亚、贝多芬和莫奈都离他们太远了。”
实际上如果我们从历史的维度去审视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并不是单一分离或聚合的关系,更多的是相互交织生长。早在3000年以前,“工艺(techne)”一词便已经出现并用来形容给事物以形状的动作的词语,如羊毛制成大衣、把银打成首饰等,这样的词语释义反映出了在那时的社会已经认同科学技术与艺术并不分家。
自古希腊时期,临摹便是西方艺术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追求艺术对象的高度还原。而至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光学、透视学、以及部分生物解剖学领域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该时代艺术家实现这一目标,甚至17世纪的著名艺术家维米尔已将用于光学实验、调节焦距的暗箱直接作为其艺术创造的工具。自此开始,艺术领域开始大量借鉴和分享科学领域所带来的成果,19世纪出现了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为基础的立体派、达达主义分子图解方式以及形而上艺术。直至今日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同时,科技与艺术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又映射出更多功能。类似于“科普美术”等跨专业式的领域发展前景也十分明朗,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科普美术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纷纷成立,科普美术期刊及出版物层出不穷。
在科学界,学者对于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联系已经趋于认同,李政道曾经说过:“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科学与艺术看似是两个不同的认知领域,在人类的认知中很容易界定出哪些属于科学,哪些属于艺术范畴,实际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者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处于悲观状态,即科学与艺术性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但这一观点在近些年来开始发生转变。首先从这个领域所追求的目标上观察,二者并不冲突,它们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和全人类,是人类认识这个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同方式。历史上很多科学家都曾表达过自己对于艺术的看法,其中褒义之言不在少数,钱学森教授曾经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时曾经提到“把科技发展的结果简单地归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量大科学门类已经不合时宜了”各个学科之间的差别实际上面对不同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法和角度不同而区分的,其最终目标或研究对象都是统一的,从研究方向来说艺术与科学具有关联性。众所周知,许多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牛顿、郎之万、海森堡,再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等,不仅在自己所擅长的自然科学领域有极大造诣,同时他们在艺术修养上也颇有建树。爱因斯坦曾经在其所著《管乐音乐家的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古典音乐毫不掩饰的热爱,他认为古典音乐是“内在结构统一的艺术形式”,量子力学主要创始人之一海森堡则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就连性格沉稳内敛的经典物理学奠基人牛顿也十分喜欢在闲暇时光把玩手风琴。从这些科学家映射至苹果的科技产业,直至今日我们认为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人文因素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艺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因素之一,其作用也是举足轻重。苹果的众多产品之所以得到大众的青睐,源自从中可以窥见未来科技的雏形,而这个雏形并不是远离大众认知的,而是艺术的、可被理解和接受的。
三、苹果的科技艺术化传播
3.1科技企业参与科技传播具有优势
目前,以科技手段为媒介对艺术领域进行革新的优秀案例比比皆是,2018年年末,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手借助时下前沿的8K超清显示技术,将国宝《清明上河图》打造成可沉浸体验、可分享的新型艺术展演形式,同时借助4D影像技术,将参观游客图像植入画作,“走进汴京”体验艺术之美。展览主旨虽为艺术作品,但公众在参观之余也对“8K”、“4D影像”的新型技术建立了直观印象,这其中与提供超清显示器科技企业在前沿技术的支持有莫大关系。
苹果对公众的科技影响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其本身的消费群体“果粉”,它们对于更加广阔的普遍公众群体也有很大的影响和号召力,其中对于教育、医疗和科技传播领域的影响力尤为突出。当今我国处于科教兴国战略深入贯彻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在科技传播领域,不仅政府部门在着手探究更加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同时部分科技型企业也纷纷纳入到科技传播领域之中。
像苹果公司这样的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其产品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拓展现有科技水平,也正因如此,在此类公司中,从事技术和产品研发的专业人员数量庞大、专业性强,这些科技人员其中很大一部分专业方向就是研究如何将现阶段科技前沿的成果通过处理后变得通俗化传递给消费者理解甚至是融入产品使用,这一特点对于科技传播来说十分重要,同时企业通过科技传播,也可以做到宣传自身品牌价值、企业文化、展示科技水平拉动潜在消费者,最终形成“双赢”的合作模式。“面部识别”、“云端存储”这些曾为公众强烈质疑的技术,在苹果的产品普及模式中均收获了不错的口碑。2014年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美国著名的综合医学中心梅奥诊所(Mayo clinic)参与了HealthKit演示,这一医疗框架通过iw atch产品可以实时收集患者的各项基本生理参数,包括血压,脉搏,体重及运动强度,这些信息会帮助医生改进治疗方案,不仅如此,根据检测基本生理体征,iw atch还能为房颤、心率不齐、早搏等风险进行预测和提示。不仅如此,随着样本数据的增加,这一技术还可供研究人员检测某些特定疾病的患病概率,Duke大学的LeeHartsell通过HealthKits的数据探究了一种大脑疤痕引发的多发性硬化症,而有意思的是,这种疾病在过去150年唯一的检测方法就是通过疤痕位置来判断症状。但这一技术在设计之初,苹果内部就曾表示担忧,人体健康检测技术对公众会有潜在的不信任感,但在设计师巧妙设计下,iw atch以其独特的简洁机械美感,搭配不同风格且舒适的表带,让消费者很快将这件时尚的电子产品与令人厌恶的冰冷医疗器械印象分割开来。
公众对于前沿技术会天然产生“畏惧感”和排斥心理,而降低此类负面心理最佳的方式就是让公众亲身体验前沿技术所带来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时下公众最为好奇的新兴技术非“5G”莫属,但这一技术究竟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革新公众还不甚了解,2019年4月1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研究所所长王文林在显示器和镜头前完成了一台远程手术,手术细节全程凭借“4K+5G”技术进行信息传递。这种实际应用案例虽有实际成果,但在传播角度并不能提供收效更好的公众关注。同样还是5G视频传输技术,2018年年末科大讯飞公司赞助的第十二届音乐盛典,不仅加入了“4K+5G”直播,还加入了实时AR技术,粉丝通过更加清晰的视频影像、360度AR舞台效果瞬间领略了新技术的优越性。由此可以理解,将此技术结合于大众艺术范畴变能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而在技术领域率先可以进行探索性普及的非科技企业莫属。科技企业为技术持有者,艺术为传播媒介,二者结合的公众传播对于普及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即收获公众认可,又能扩大产品收益。
3.2苹果公司科技传播的艺术性手法
苹果公司在科技传播的领域中大胆尝试,已经成为了企业参与科技传播中的先行者,公司不止从传播过程参与,更是从整个科技传播過程的上游,也就是科技创造阶段就加入进来,充分利用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和以公司在公众内部强大影响力,依靠宣传媒体进行多方向、多受众的科技传播,在整个过程中以“创造者”和“传递者”两个角色参与其中。
在众多理念的渗透过程,苹果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和宣传特点尤为突出。通过2018年苹果发布的《环境责任报告》中系统介绍了2017财年内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资源节约及再利用等方面的成果。在气候变化部分,一方面现阶段苹果公司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场所社会是,包括办公室、零售店及数据中心在内,现以完全采用清洁能源供电。另一方面在降低碳排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自2011年以来,尽管能源使用翻了三倍以上,但苹果却将全球范围内所有设施和车辆的碳排放量降低了54%之多。在资源高效利用方面,苹果定义并构建了线型“闭环供应链”,只使用循环利用的或可再生材料来制造产品,这个闭环供应链由四个方面组成:(1)材料来源(2)高效制造(3)持久使用(4)回馈整个过程不仅需要苹果公司整个团队,也需要各个供应商和回收机构合作。
这份报告相较于其他企业报告,在语言描述上十分简练明确,更多内容实际上是以绘图的形式进行描述。关于如何做到100%清洁能源使用方面,报告直接使用四个简笔绘图进行呈现。报告整体设计风格简练、美观,以大量使用绿色调和自然图片让其内容变得可读性极强。这份报告的功能很明显并不仅仅是供企业内部进行使用,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位对环保理念感兴趣的公众都可以轻松阅读。报告最后的附录内容分别体现了碳排放量的明细、2017财年天然气与电力消耗明细、数据中心电能来源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证明,提高了《环境责任报告》的客观准确性。
报告本身的简洁美观化视图只是苹果公司传播环保理念的方式之一,另一手法是公益环保视频。2017年4月21日,苹果公司在该年“地球日”的前夕向互联网上传了4条关于环保理念普及方面的短视频,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公众讨论,视频中苹果环保部的负责人向公众介绍苹果公司在环保领域提出了哪些有效的应用措施并简述其工作原理,着实为科技传播领域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四段短视频中分别提出了四个问题,即:“太阳能发电厂能养牦牛?”、“我们的生产能否实现零废弃?”、“为什么Apple要自己制造汗水?”、“一栋楼会不会呼吸?”内容涵盖高效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为其办公室和零售店的同时,又不会过多占用牧场草地以供饲养牦牛:生产车间内组装设备在组装产品的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零浪费:通过建筑结构设计降低苹果新总部“ApplePark”的耗能用量,使全年冷却耗能总量降低35%,不仅如此苹果还发布声明将致力于实现停止对稀土和金属矿物的采集。视频拍摄手法十分考究,拍摄构图及色彩调教美观性很强。借助苹果的影响力为桥梁迅速传达至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国家,收到公众的广泛赞誉,其中宣扬的环保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均得到共鸣。一方面使公众和大型企业在树立正确环保理念方面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对苹果企业核心文化价值观的一次高效输出。
四、结论
苹果,这个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具含金量的商业品牌,它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在某一个领域做到旗舰地位就可轻易达到的,而是在多个方面影响的结果。乔布斯作为苹果的灵魂人物为这家公司所带来的“科技艺术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成为了当今各大科技公司所争相模仿和学习的理念。根据该案例,不难发现“科技艺术化”对于企业、公众均产生积极影响,且说明企业通过科技艺术手法参与科技传播的效果明显,可为其他行业所借鉴和参与。科技艺术化并不是一纸空谈,通过追根溯源、梳理历史脉络可以从大量史料中提炼出其应用依据、特点及优势,值得推广于科技传播、教育等诸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