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师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观察与解读

2019-09-20江苏省南京市奥体艺术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楼房美术作品美术

江苏省南京市奥体艺术幼儿园

杨 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幼儿的美术创作常常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到底应该如何解读幼儿并支持幼儿的发展呢?笔者结合案例,从对幼儿美术创作过程的观察与解读、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观察与解读两方面进行解析。

一、对幼儿美术创作过程的观察与解读

(一)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幼儿的多领域发展

[案例一]中班活动“雨花石元宵”

幼儿之前对雨花石的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小班的时候也有搓白色元宵的经验。正好开学不久就是元宵节,幼儿提议想搓“雨花石元宵”。于是,教师提供了多种颜色的油泥,在元宵节之前,先让幼儿用油泥尝试搓一搓“雨花石元宵”。

每组的幼儿分别拿取了多种颜色的油泥。有的幼儿先拿取一种颜色的油泥,将其搓圆,再拿取另外一种颜色进行混合;有的幼儿同时拿取几种颜色的油泥,一起搓圆;有的幼儿先拿取一种颜色的油泥,将其搓圆,再拿取不同颜色的油泥,在上面进行装饰……幼儿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

“搓元宵”是幼儿园常见的美术活动。但是,大多数教师通常只关注最后呈现的元宵是不是很圆、有没有混色等,忽略了幼儿的创作过程。其实,通过观察幼儿搓元宵的创作过程,也能够解读出幼儿其他领域的发展水平。比如,艺术领域方面,幼儿是否能用油泥表现“雨花石元宵”的特征?健康领域方面,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是怎样的?是否会搓且会往同一方向搓?他们的揪、捏、双手配合情况如何?他们在搓元宵的过程中,情绪情感是怎样的?社会领域方面,幼儿是否有分享、合作、谦让、遵守规则等意识?语言领域方面,幼儿是否愿意交谈?是否会回应他人?是否能调节声音的大小?是否能完整讲述自己的作品特征?科学领域方面,幼儿是否会观察比较自己作品与他人作品的不同?是否能根据作品结果提出问题并猜测或验证(比如“蓝与黄混在一起就变成了绿”)?学习品质方面,幼儿在整个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乐于创造等?

其实,幼儿的美术创作过程,蕴含着幼儿多领域的发展,而不仅仅只限于美术领域。教师常常会关注活动的最后呈现部分,如看画面是否整洁、色彩是否鲜艳、布局是否合理等。然而,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活动过程的价值,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状态,对幼儿的创作过程进行观察,了解其多领域的发展水平。

(二)通过观察,可以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案例二]中班美术活动“楼房”

班级正在开展“去朋友家做客”生成性主题活动。幼儿经过多次讨论后,最终去了一个伙伴的家里。之后,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其中一组材料是毛笔、宣纸等。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围绕“楼房”进行了美术创作。

淼淼、星潼选择了毛笔和宣纸等材料。淼淼首先完成了创作,跟教师说:“老师,这是我画的楼房,这可是晚上的楼房……”当教师听完淼淼的介绍后,发现淼淼旁边的星潼,开始用毛笔将之前画的房子轮廓涂黑。教师虽然看到星潼的作品变成一团黑了,但是因为观察了他的创作过程,也猜想到了星潼画成这样的原因,所以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待星潼画好后,教师主动请他介绍自己的作品。最终,教师对淼淼、星潼的作品进行了解读。

作 品 解 读淼淼:我画的楼房是晚上的楼房,各家都开着灯,所以窗户是亮的。窗户的外面有防盗网。教师:幼儿不仅能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用涂黑的方式表现晚上楼房的特点,而且用棉签将窗户外的防盗网表现了出来。星潼:我画的是晚上的楼房,很暗很暗,都快看不见了。教师:星潼刚开始没有将楼房涂黑,但是看到淼淼的画后,他想到了晚上的楼房,于是将楼房全部涂黑了。这也是一幅很有自己想法的美术作品。解读:淼淼处于独立创作阶段,能够很好地运用棉签表现防盗网的细节,说明他对棉签这个材料很熟悉,也知道棉签比提供的毛笔要细。星潼处于模仿阶段,通过模仿同伴,并调动自身的经验,表现了晚上的楼房。在他的后续发展上,我们可以多为他提供些独立发表见解、独立创作的机会。

教师观察了两个幼儿的创作过程,虽然星潼的作品是一团黑,但是教师并没有责怪,而是主动地邀请他进行介绍。如果没有观察过程,只是看到这团黑色,教师可能会反问幼儿:“你画的什么啊?怎么一团黑?”可见,观察有助于教师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其实,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在幼儿自主表达的创作过程中,教师要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幼儿的内心,才能理解幼儿,才能与幼儿更好地交流。

二、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观察与解读

我们发现,幼儿通过欣赏观察、感知体验再去表现和表达,能够积累丰富的表象经验,激发出他们对美术创作强烈而持续的情感冲动。当教师给幼儿提供合适的机会和材料进行表达时,他们就能够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笔者分别以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美术作品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解读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

[案例三]小班美术活动“我的妈妈”

小班下学期,3月8日是妈妈的节日。于是,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去表达自己对妈妈的认识,并提供了白纸、各种笔,供幼儿自由创作。

作品:

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幼儿自己对其作品的介绍如下。第1张:我画了我自己,还有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第2张:我画的是妈妈穿裙子的样子,我觉得妈妈穿裙子特别好看,特别是蓝色的裙子。妈妈还有长长的头发、大大的眼睛。第3张:我妈妈的头发是短短的,眼睛很大,嘴巴总是红红的。妈妈在家都会穿围裙。第4张:我的妈妈经常扎马尾辫,戴个眼镜。妈妈很喜欢穿裙子。第5张:我很爱我妈妈穿漂亮的裙子。妈妈化妆很漂亮,妈妈的头发很长。

从这五张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幼儿对自己的妈妈都很熟悉,每个人都画了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有的幼儿是从外貌上(比如头发长短、涂着口红的嘴巴)去表现;有的幼儿是从穿着上(比如穿裙子、穿围裙)去表现;有的幼儿画了他与妈妈相关联的画面,比如他自己、他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每个幼儿表现的点不一样,都很生动、形象。

[案例四]中班美术活动“幼儿园里的小竹林”

幼儿园旁边的小学有一片小竹林。这个季节不但有竹子,还有竹笋从土里钻了出来。一天晨间锻炼的时候,幼儿被竹林里的竹子吸引了过去,跑到竹林里钻来钻去。于是,师幼一起走进竹林,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里面的竹子,回到班级后用画笔进行了创作。

作品:

从这些作品我们能够解读出:第一,幼儿观察的点不一样,有的是对竹竿的观察,有的是对竹笋的观察。第二,幼儿能发现竹竿和竹笋的颜色不一样,竹竿是绿色,竹笋是棕色。第三,幼儿能发现竹竿的粗细不同,有粗有细。第四,幼儿表现竹叶的对称方式不一样,有的幼儿观察到竹叶是上下交错对称的,有的幼儿还停留在平齐对称。第五,幼儿美术表达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大部分幼儿用双线条表现竹子,有一个幼儿用单线条,后续教师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支持,引导他尝试用双线条去表现。

[案例五]大班美术活动“管子拼贴画”

关于管子,我们班开展了大量的观察与探索活动。在开展“会发声的管子”活动时,有个幼儿用吸管做成了一个“三角形”形状,然后立马松开,松开后会发出声音。她用吸管做成“三角形”形状引起了其他幼儿的注意,原来这些吸管可以变造型啊!于是,我们开展了“管子拼贴画”活动。教师先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吸管、剪刀和白胶,让幼儿在白纸上自主地进行剪和贴,将管子变成想要的造型。第二天,当白胶完全干透后,幼儿用水彩笔进行添画。

作品: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解读出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第一,计划性的水平层次。最后一个幼儿的计划性较强,他能有意识地将吸管拼贴成他打算完成的作品轮廓。第二,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情况。粘贴吸管是需要精细动作支持的,幼儿要能精准地将吸管粘贴在他想要粘贴的部位。第三,学习品质,例如大胆想象、乐于创造的能力,空间布局、构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发展情况。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幼儿的美术作品不仅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出幼儿美术经验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能够反映出幼儿发展的其他信息。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解读视角供参考。

第一,幼儿不同领域的发展水平。《指南》中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美术活动中,我们除了观察幼儿美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还可以关注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发展。

第二,幼儿的真正兴趣点。幼儿的美术作品有时能够反映出幼儿不同的兴趣点,比如有的幼儿对提供的某种材料感兴趣,有的幼儿对某个事物或事件感兴趣。只有我们真正了解幼儿的兴趣点,才能制定出更为适宜的策略,提供更为适宜的材料,不断支持幼儿的后续发展。

第三,幼儿的情绪情感。幼儿通过美术创作可以表达他的体验和感受。也许他不能像成人那样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他能够用美术创作的方式去表现他内心的感受,比如:“点点点”就是代表他在哭、在伤心、在难受;用红色画圈圈,表达他很生气……因此,解读不同的美术作品,能够感受幼儿不同的情绪情感。

第四,幼儿的性格。从幼儿的美术作品布局中有时能看出其不同的性格。曾经就有个才入园不久的幼儿,他画的画都是在画纸的某一个角落。通过他的作品,我们感觉这个幼儿属于相对拘谨的幼儿,和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其成长背景后,发现确实如此。因此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定的策略,不断支持这个幼儿大胆地表达和表现自己。

总之,教师要学会观察与解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作的作品,也要注重观察幼儿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表现,才能在后续活动中不断地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

猜你喜欢

楼房美术作品美术
楼房
“楼房”与“平房”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楼房魔方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