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
2019-09-20丁栋虹曹乐乐
丁栋虹,曹乐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0 引言
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早期学者在权变理论框架下考察了二者间的边界条件,强调组织以及环境类调节要素对二者关系的直接影响[1-3],然而却忽略了二者间潜在的间接关系。近年来学者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从组织学习、新企业能力、高管胜任特征等视角探究了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传导机制,但忽视了战略柔性这一重要因素[4-6]。创业导向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导向,必然要落实到企业的实际行为中,并与之紧密结合且发挥一定指导作用,才会最终对企业绩效产生深刻影响[7]。创业导向型企业会发现许多潜在市场机会和资源,然而如果缺乏及时的市场反馈及行动,就会错失发展良机甚至带来较大损失[8]。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企业对环境变化的及时察觉和快速反应,进而保持竞争优势[9],而战略柔性作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整合配置内外部资源并做出快速反应和行动的综合能力的体现[10],对衔接企业创业导向和绩效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本文从动态能力理论出发,力图从如下方面做出一定创新:第一,本文同时关注了创业导向和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将三者纳入同一理论研究框架中,并探究战略柔性是否在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第二,本文选取中国长三角地区创业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收集的数据探究了创业导向、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从实证上进一步夯实三者间的假设关系进而佐证本文观点。
1 文献回顾及假设推演
1.1 创业导向
关于创业导向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Khandwalla等[11]的研究最早阐述了其定义并启发了后来学者对创业导向的理解与讨论。Miller[12]首次明确定义了创业导向,Covin和Slevin[13]将其结构化,提出创业导向的三个重要维度:创新性、先行性及风险承担性,Lumpkin和Dess[8]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竞争积极性和自主性并提出 “五维度论”,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后来学者主要围绕创业导向整体及细分维度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进行相关研究。本文采纳贾建锋等[6]的观点,创业导向整体上效果是各个维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将创业导向看作一个整体来探究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1.2 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
创业导向是包括创新性、先行性、风险承担性及竞争积极性和自主性五个维度在内的完整体系[8]。创新性是指企业在自身产品、服务及技术方面具有新想法及相关行动的倾向性,企业通过创新性能够在研发新技术或产品方面快人一步,从而在市场中抢占先机,获得发展优势、有利地位和丰厚利润[6]。先行性是指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领先于对手投入新产品和服务以获得竞争优势的倾向性,先行性使企业在开拓市场时更具有前瞻性和发现机会的能力[8],即使企业可能受限于一定的资源及能力,也能依靠先行性行为识别并利用机会,形成一定程度先动优势,从而获得并保持较大市场份额并取得良好绩效[14,15]。风险承担性是指企业敢于采取大胆行动为抓住市场潜在机遇而投入较多资源的倾向性,在大量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动态环境下,相对于保守型企业的风险规避态度,勇于承担风险的企业更趋向于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探寻新机会并加快战略决策,最终获得较大收益[16]。竞争积极性是指企业在与对手竞争时采取直截了当甚至激进猛烈的行为并向其发起挑战的倾向性,当企业采取积极的进攻性姿态并向对手发起挑战行动时,无论是自身占据优势还是处于劣势,竞争积极性都会有益于企业发现对手弱点,并通过独特手段压制或打败对手,从而维持或提高现有份额,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利[8]。自主性是指企业员工或团队能够不依赖组织而独立且自由地完成自身想法或愿景,自主性可以为员工或团队发展提供充足的自由权利,有利于员工提高积极性及增强自信心,促进相关想法及才能在企业构建的广阔平台上实现及施展,并带来显著的绩效提升[17]。
在经济转型期,市场环境变化频繁,技术迭代加快,这些情况迫使企业不断开发新技术及产品,并寻求潜在机遇来保障自身发展,从而维持或提升绩效[18]。创业导向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导向,可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关指导和帮助。企业可在创业导向指引下,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快速捕捉和反应,及时抓住机遇向市场提供新产品和服务,激发员工积极性并积极挑战对手,获得市场优势同时带来较好绩效[8]。一方面,各维度对绩效改进都有正向作用,另一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创业导向整体上能提高企业绩效并利用实证检验[19-21]。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创业导向整体上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
1.3 战略柔性
市场环境动态多变的特征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战略柔性能力,从而不断维持竞争优势而不被市场淘汰[22]。因此,战略柔性对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受到管理者重视且相关研究成为一个重点方向。战略柔性概念萌生于Ansoff[22,23]的 “突变管理”思维和柔性思想,期间经历了两条路径探究:①期权理论到资源基础观;②权变理论。这两条路径最终都过渡到动态能力观的研究中。Sanchez[24]从资源基础观出发将战略柔性细分为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并定义为一种有利于企业战略制定和选择的能力,这种能力源于组织在转换利用资源柔性过程中与协调柔性所创造的联动效果。Grewal和Tansuhaj[25]在动态能力理论下把战略柔性看成一种企业通过自身迅速应对市场机遇和挑战进而减少风险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郭海等[26]认为战略柔性是组织内部一种重要的动态能力,并依据动态能力理论提出能力柔性的概念,将战略柔性划分为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能力柔性既包含了协调柔性的协同效应内涵又增加了资源挖掘和整合的新内涵。本文依据郭海等[26]观点对战略柔性维度进行划分和讨论。两种柔性既相互联系又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资源柔性是指企业对其拥有资源的有效转换能力,集中体现为企业资源从一种用途转换到另一用途时花费的成本、时间及转换难度三个方面[10,26]。资源柔性具有两个显著特征:①企业可利用资源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和可供选择性[27],这些属性能够帮助企业在多项活动中实现自由切换,为企业带来便利同时降低了成本且缩短了时间;②资源由不可利用状态转化为可被企业利用的柔性化状态的能力属性[27]。
资源柔性能为能力柔性的良好发挥提供基础,二者同属一个框架。两类柔性相辅相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有效运用资源并获取竞争优势提供有力保障[28]。然而能力柔性不仅体现在对现有资源的转化和用途再开发,还在资源柔性基础上强调对新资源的探索和发掘,以及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以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27,29]。能力柔性是在资源柔性良好发挥的前提下,企业对自身资源利用能力的提高和升华。与资源柔性相比,能力柔性更能体现企业在动态环境中获取和利用新资源、调整和分配资源从而实施快速灵活的市场回应行动的能力,并且其对企业整体视野和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在不断获取新资源过程中对其拥有资源做出整体把控和规划,从而将资源价值发挥到极致并促进企业发展。
1.4 创业导向与战略柔性
在企业成长发展中,组织结构扮演着重要角色。组织结构一般分为有机结构和机械结构。与机械结构相比,有机且柔性结构鉴于分散灵活的特性,可为企业带来战略的及时反应和快速转移[10]。相对于非创业企业,创业导向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学习并构建柔性化程度较高的资源系统和灵活且有机的组织架构[21],尤其通过对企业有机结构十分重要的知识、技术及生产方面资源的柔性化,从而帮助企业灵活有效且经济实用地配置利用同质或异质资源[26]。这种效率上的关注能够为企业扩大资源使用范围和发掘改进用途提供帮助[30],资源用途方式的改进进一步降低了其转换成本和时间,提升了企业资源柔性能力[31]。因此,创业导向战略使企业对柔性资源拥有更强的利用能力,即提高了企业的资源柔性。
相对于非创业企业,创业导向较高的企业在面对环境变化时,更倾向于通过积极主动开展风险性项目来参与市场竞争,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纠正认知偏差,正确理解并进行资源定位[32],不断改造现有资源用途并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克服企业长期依赖的固有发展路径及组织惰性[30]。在多变环境下企业通过主动探索新机遇和新资源,为自身成长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进而提升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而能力柔性本质上体现为新机遇的识别和对环境快速回应的能力[26,29],即创业导向战略带来了企业能力柔性的提高。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a:创业导向和资源柔性显著正相关;假设2b:创业导向和能力柔性显著正相关。
1.5 战略柔性和企业绩效
企业资源柔性的提升一方面扩展了资源有效使用范围和用途[29],另一方面缩短了资源转移时间,降低了转移成本,提高了利用效率,进而提升了企业绩效[26]。相对于会阻碍企业创新发展的固有专用资源[33],柔性化的资源拥有更强可调整性和更大适用范围,削弱了资源的专用性[34]。对于面临多变环境的企业来说,资源柔性能力通过对资源的柔性化,使企业对自身资源拥有更多把控权和选择权[29],并为其在经营发展上提供更多机会和空间,促进企业高效运作和绩效提升[34]。显然,资源柔性越高,企业对资源利用效率越高,越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绩效。
企业能力柔性的提升一方面加深了企业对资源诸如特性、用途及范围等方面进行准确定位和掌握[34],并进一步发掘资源的潜在用途和适用范围,获取新资源同时并合理整合配置内外部资源,获得资源的最大化价值,从而弱化能力刚性的负面影响[35],缩短创新时间以及降低企业成本,进而带来企业绩效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力柔性强调对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对机会的及时识别,它能够在动态环境中帮助企业及时察觉环境变化、识别及把握新机遇并积极创造有利变化,为企业绩效提升创造良好条件[29,36]。因此,能力柔性越高,企业对变化的环境适应及利用能力越强,对资源的合理调度配置及新资源发掘能力越强,进而利用这些资源创造收益,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34]。
在动态环境下,市场条件错综复杂,依托于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的发挥,企业可以及时对自身资源进行快速整合与转化,实现企业战略的较快转移[37],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并降低风险,从而获得一定竞争优势,进一步带来企业良好的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a:资源柔性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假设3b:能力柔性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
1.6 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
动态能力理论指出,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动态环境中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需要培育能适应环境变化且能做出及时反应的能力[9]。动态能力的存在以企业获取资源为基础[37],并通过动态能力的及时转化才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带来良好的企业效益,而战略柔性则是企业动态适应能力的体现[29]。
创业导向型企业相对于非创业企业或保守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理念及对市场变化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强调对市场变化的及时反应,更愿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及时发现新机遇和新资源[38,39],并通过有效转换自身资源及合理配置内外部资源,即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的良好发挥,积极创造对自身有利变化形成竞争优势,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26-28]。而非创业或保守型企业对动态环境中的新资源及机遇识别缓慢甚至错失,不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也不能通过动态能力的有效转换进而带来良好绩效。依据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在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关系中战略柔性发挥中介效应。因此,本文提出假设4a:资源柔性在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假设4b:能力柔性在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
1.7 理论假设模型
基于上述文献回顾及假设设定,本研究将创业导向、资源柔性、能力柔性及企业绩效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构建出理论模型图,见图1。
图1 理论假设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成熟量表来保证样本数据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在正式调研前,向50位企业高管发放问卷进行预调研并做预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向他们征询量表改进意见,从而形成最终问卷版本。本文选取中国长三角地区创业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涉及制造、服务、科技等多个行业领域,依据Chen[40]的观点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将创业型中小企业定义为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员工数不高于1000名的企业:①处在孵化阶段;②成立年限在10年以内;③未公开上市。另外创业导向测量一般从CEO角度出发[41],但中小企业的CEO和中高管团队不相互独立,且中高管团队对企业经营情况拥有充分了解[18],因此作为研究对象较合适。本文选取企业里具有代表性的拥有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查,通过EMBA及MBA课堂和互联网等方式发放问卷,其中EMBA学生占78%,MBA学生占22%,发放时间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本次问卷共发放450份,收回429份,剔除未填写完整和明显错误问卷,剩余414份,并对调查对象职位和工作年限及企业规模和成立年限再次校对审查,进一步剔除未达标问卷,最终剩余386份可分析问卷,有效回收率85.7%。样本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N=386)
2.2 变量测量
(1)自变量:创业导向。本文借鉴Lumpkin和Dess[8]关于创业导向五个维度的完整量表,分别包括创新性、先行性、风险承担性以及竞争积极性和自主性五个维度,共包含10个题项。其中典型题项为:贵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倾向于强调研发、技术领导和创新。贵公司通常对于高风险项目 (也伴随着高回报的可能性)具有强烈倾向。在与竞争对手打交道时,贵公司经常是第一个引入新产品或服务、管理技术、操作技术等的公司。贵公司通常采取非常好竞争的 “消灭竞争对手”的姿态。贵公司有个人或团队的独立行动,以产生想法或愿景,并将其贯彻到底。
(2)中介变量:战略柔性。本文参考Sanchez[10]及王铁男等[29]关于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的量表题项,本量表共包含7个题项,其中主要题项为:贵公司资源从一种用途转变到另一种用途的成本和难度较小。贵公司现有资源的有效使用范围比较广。贵公司总是能够发现现有资源的新用途。贵公司能够不断获取和处理新资源。
(3)因变量:企业绩效。本文采用Murphy等[41]所构建的量表,分别从公司效率、成长以及利润三个指标来衡量,共包含9个题项。从被调查者对本企业近三年来与其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在绩效各方面表现的主观评价来考察。主要题项有:贵公司通常对资产收益率感到满意。贵公司通常对销售增长感到满意。贵公司通常对净利率感到满意。
以上量表均采用五分制李克特量表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记作1到5。
(4)控制变量。考虑到企业内部特定属性可能会影响到组织资源基础并带来不同的组织行为,进而影响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8]。因此,对控制变量的选择,本文参考相关研究[42,43],选取公司规模、成立年限、所有制性质及行业类型作为相应的控制变量,其中用企业总员工数的对数来近似代表企业规模,成立年数来代表企业年龄。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
本文采用Harmon单因素方法来评估偏差的严重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非旋转因子分析共得出4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可解释样本总体上62.6%的方差变异,其中第一个且最大因子解释了39.3%的变异。低于临界值40%,表明不存在较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2 信度与效度
本文利用Cronbach′sα系数和联合信度CR来判别信度。由表2可知,各量表的α和CR值都大于0.8,表明各变量信度较好,且整体量表α值为0.933,量表整体上信度较高。本文选取成熟量表并依据高管改进意见修订,因此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并利用探索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检验聚敛效度和判别效度,各量表因子载荷均大于0.6,对总方差的解释都达到50%以上,平均方差提取值AVE值均大于0.5,KMO值均大于0.7,表明量表的聚合效度比较良好。且各潜变量AVE的平方根均大于其所属行列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说明量表间判别效度良好。本文进一步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来判别结构效度。结果表明,创业导向 (χ2/df=2.280,RMSEA=0.068,GFI=0.981,AGFI=0.943,NFI=0.969,CFI=0.977)以及企业绩效 (χ2/df=2.740,RMSEA=0.068,GFI=0.913,AGFI=0.924,NFI=0.954,CFI=0.962),结构效度较好。
表2 变量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3.3 相关性及描述性统计
表3描述了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均值和标准差都处在可接受范围内,在不考虑控制变量前提下,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创业导向对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以及两种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都呈现显著正相关,预期假设得到初步验证。
表3 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系数矩阵
注:**表示p< 0.01,双尾检验,下同。
4 回归分析及假设检验
4.1 序列相关和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文采用Baron建议的层级回归方法来检验假设。首先对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并对回归方程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和DW检验,结果显示,DW值都在2左右,表明变量间不存在序列相关,方程中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都小于2,显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4.2 战略柔性中介效应检验
表4描述了假设检验的步骤和分析结果。首先,在模型1只涵盖控制变量到企业绩效路径基础上,模型2加入创业导向,验证控制变量及自变量对绩效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创业导向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且R2显著变化,假设1成立。其次,模型7和8结果显示,创业导向显著正向影响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 (β值分别为0.41和0.60,p值均小于0.001),且对能力柔性的影响更大 (0.60>0.41),假设2a和2b成立。再次,模型3和5在模型1基础上分别引入两种柔性,结果显示,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都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 (系数分别为0.35和0.47,p值均小于0.001),假设3a和3b成立,并且能力柔性对绩效提升更大 (0.47>0.35)。最后,模型4和6在模型2基础上分别加入两种柔性,结果表明,回归系数较模型2明显减小 (由模型2中的0.52分别降为0.45和0.36),表明随着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的引入,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有所下降但仍显著 (p值均小于0.001),两种柔性在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间分别独立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模型7结果表明,创业导向、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都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影响系数较模型2,4,6又有下降 (由模型2,4,6中的0.52,0.45,0.36降到0.33,且p<0.01),再一次验证两种柔性在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间发挥的部分中介作用,假设4a和4b成立。
为了进一步验证中介效应,本文利用Bootstrapping方法抽取2000个样本进行分析,分别按照假设设置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结果表明,在95%置信区间内,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所产生的间接效应分别处于0.0793~0.2188和0.0090~0.0931区间内,两个区间都不包括0,间接效应显著,再次验证假设4a和4b。
表4 样本数据分层回归分析标准化结果 (N=386)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4.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分层回归分析初步验证了中介效应的存在,但该方法在检验多个变量关系尤其涉及多个中介变量时存在不完善,本文再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假设从而使结果更严谨且具有说服力。构建模型图1并导入相关数据,结果显示,χ2/df=1.796,RMSEA=0.069,GFI=0.968,NFI=0.933,CFI=0.935,IFI=0.935,整体模型拟合指标符合规定标准,拟合效果较好,将结果输出成表。表5显示,所提假设各路径标准化系数都显著,假设1,2a,2b,3a,3b得到验证。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创业导向显著作用于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 (系数分别为0.41和0.563,p<0.001),两种柔性显著影响企业绩效 (系数分别为0.193,p<0.05和0.25,p<0.001),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 (系数为0.337,p<0.001),因此,两种柔性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4a和4b成立。并且在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关系中,创业导向通过能力柔性进而间接影响企业绩效的效应 (0.563×0.250=0.141)明显高于资源柔性 (0.410×0.193=0.079),说明能力柔性发挥的部分中介作用更大。
表5 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5 结论及启示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中国长三角地区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实证数据研究,在动态能力理论框架下探讨了创业导向、战略柔性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依据回归结果和模型检验,得出下列结论:首先,创业导向能提高企业绩效;其次,战略柔性两个不同方面: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能提升企业绩效;再次,创业导向促进了企业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的发挥;最后,两种柔性均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显著且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本文进一步发现,创业导向对企业能力柔性的作用远大于资源柔性,并且能力柔性发挥的部分中介效应更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创业导向作为一种比较耗费企业资源的战略导向[44],实施起来需要较多资源,而许多创业企业会或多或少处在不同程度的资源困境下,这就阻碍了资源柔性的良好发挥。为了生存发展,强调新资源开发探索和资源整合的能力柔性得到了企业持续重视和发展。
5.2 管理启示
第一,积极培育以创业导向为主的战略导向。企业要注重自身产品和服务创新,做到创新层面和形式的多样化,从而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同时重视员工创新作用,努力 “放权”给予员工更多自由,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为企业创新提供源源动力。在进入新市场时,既要采取勇于承担风险的姿态,也要做到对市场行情的准确判断、分析和把握,在尽量减少错误和降低进入风险前提下抓住新机遇并抢占市场,进而带来绩效提升。
第二,更加重视企业战略柔性能力发展,尤其是能力柔性的建设。中小企业要同时关注战略柔性二维度的积极作用,在保证资源柔性有效发挥的基础上注重对能力柔性的培育。利用资源柔性对其有限资源进行最大化开发利用,减少资源转换时间并降低运营总成本;通过积极探索发现新资源和开发自有资源新用途,克服发展初期资源短缺劣势,将新资源和已有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并运用到新业务发展及创新活动中,为企业生存成长及绩效的提升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第三,积极构建柔性的有机组织架构。柔性组织结构的建立需要企业依据自身特点,进行相关部门的整合、撤销与重构,可设置能够对上下级指令和行动做出及时反馈的机动部门,尽量减少或去除繁琐的办事环节和规定,从而建立动态柔性的有机结构,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为企业在多变环境下及时快速反应提供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