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地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保”与“用”以鲁朗林海风景名胜区为例

2019-09-20何允全

中华建设 2019年9期
关键词:名胜区风景区保护区

何允全

一、高原地区风景名胜区的特性

高原地区风景名胜区具有资源丰富,幅员广阔,多重身份三大特性。以西藏林芝鲁朗林海风景名胜区为例,风景区位于林芝市中北部,属青藏高原藏东南山谷地带,是冰川、高山、峡谷、草甸、森林、河流、湖泊等各种景观并存的顶级风景资源地,具有极大的价值。风景区幅员广阔,面积540km2,属于特大型风景区。风景区同时具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多重身份,保护和利用要求不一。

二、以保护为基调的风景资源评价与保育规划

1.以保护为重要因素的风景资源评价

通过分层综合赋值,以保护为重要影响因素对风景资源进行分级评价。通过对风景资源的摸查及分类,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自然、人文景源的不同特征拟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级指标评价体系(总分100)里包括景源价值(60)、环境水平(30)、利用条件(5)、规模范围(5)四大项。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生态特征、保护状态、环境质量、监护管理是与保护直接相关的二级项,分值占55%。另外与保护间接相关的有游赏价值、游憩价值、体量、容量等项。保护成为了分层综合赋值的重要影响因素。得75分或以上的为一级景源,得分在60~74之间的为二级景源,得分在45~59之间的为三级景源,得分在44及以下的为四级景源。评价得出风景区一、二、三、四级景源分别有20、24、67、71处。

2.生态安全格局下保护区划的审视

通过地质灾害评估分析,结合生态功能分区,从生态安全格局审视保护区划。风景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所在的鲁朗镇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分布占巴宜区的53%,高于区内其它乡镇之和。风景区内的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位于河流、沟谷两岸,地质断裂带附近及工程活动强烈的地方。地质灾害频发于国道G318线、鲁朗河、雅屹河沿线。生态功能区划分是为了阻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消极作用,保持和维护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特征。结合生态保护红线进行考虑,风景区内生态功能划分不利区、稳定区、有利区三类。保护区划必须考虑生态安全格局。

3.多层保护因子约束下的分级保育规划

通过对风景资源的综合评价,结合生态安全格局及GIS地形等多因子分析,划分特、一、二、三级保育分区。特级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科研、教学价值,应整体地加以保护。一级保护区是风景资源价值较高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生态价值较高的游览区域。二级保护区是风景资源较少但有一定生态价值的区域。三级保护区是风景资源很少、景观和生态价值皆较低的区域、游览设施集中区域及城乡建设区域。

风景资源综合评价得出不同等级的风景资源,其空间分布是保育分区的划分因子,一级资源应纳入特级、一级保护区,二、三、四级资源综合考虑后划入二、三级保育分区。在生态安全格局因子上,通过对地质灾害评估,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空间分布应纳入二级以上保护区,生态功能分区生态有利区应纳入特、一级保护区,生态稳定区应纳入一、二级保护区。结合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等GIS分析,考虑植被景观的连续性,划分各级别的保育分区。

保育分区规划图

三、保护基础上适度利用的风景游赏规划

1.景观可视性与游赏行为的规范

分析景观可视性以利用不宜到达的区域,避免破坏环境和危害游览安全的行为。风景区幅员广阔,受到地形条件、交通条件、游览设施的影响,部分景点无法近距离观赏。部分重点的风景资源及周边环境所形成的景观可达难度高、安全保障要求高,生态敏感性高。近距离赏玩的游览方式并不适合此类风景资源,只能采取远观的方式进行游赏。风景区内此类景观资源主要是雪山和林海两种类型。借助GPS定位与摄影技术,确定雪山和林海的可视距离及最优感受视距,通过景观可视性分析,综合可达因素确定最佳的观赏点,并合理设置观景平台等游览设施。

2.典型景观游赏利用与游线组织

关注典型景观的游赏利用,合理组织游线串联利用景观景点。根据资源禀赋,鲁朗林海风景名胜区划分五大景观典型景观区,分别是原始森林景观区、田园牧场景观区、高原雪峰景观区、藏族小镇景观区和河湖山谷景观区。根据景群的空间关系与景观特征,衔接现有景区与待开发景区,结合风景区的典型景观及游赏项目设立三大游赏线路,分别是河湖探险线路、最美国道线路、人文民俗线路。每条线路分段设置不同的主题。在人文民俗路线里重点打造以自然风光,乡村民俗景观为主的鲁朗河谷精品民俗游线路。另外在河湖探险路线内规划特色科考路线,以定点定时摄影、物种多样性研究为主题,在特别保护区内开展科考活动。典型景观的游赏利用及游线的组织要充分考虑游赏安全保障,避免在危险区内进行游赏活动。

3.低生态冲击的设施配套及项目策划

高原地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高强度的景区开发。在设施配套和项目策划上,综合考虑保护和利用,选取低生态冲击的设施和项目。设施配套应体现保护优先的原则,建设必须在充分保护现有水体、山体、植被等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严格控制开发的强度。规划服务基地、服务中心、服务点三级服务设施体系。各级设置相应游览设施。设施的分层次布局应考虑各个功能区的定位与主题,满足游客的需求。设置对生态环境影响较低的游赏项目,项目类型以美丽乡村建设、景区景点升级、新景点打造为主。依托扎西岗村、罗布村、东巴才村进行美丽乡村改造。对现有林海、牧场等景区升级扩容。新景点的打造要依托现有的资源禀赋,设置低生态冲击的项目,规划雅屹河及索姆浦河打造沿岸景观、利用德木寺遗址建设公园、结合花海资源设置观景台等新项目。适度对环境提升利用,禁止大规模开发。

四、结语

通过对高原地区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分析,明确在保护基础上适度利用的发展方式。强调保护培育,在风景资源分级评价、地质灾害评估、生态功能区评价等多因子评价基础上,对风景区进行分级保育。在保护基础上进行合适的游赏活动,规范风景资源的利用,合理组织游线并利用典型景观进行游赏,配置低生态冲击的设施及游赏项目。

猜你喜欢

名胜区风景区保护区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赤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议如何平衡风景区建设再投入和收益平衡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怪树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