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遗产旅游景区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2019-09-20侯满平白怡鸽

中华建设 2019年9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文化遗产景区

侯满平 白怡鸽

(侯满平, 博士,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秘长 ;白怡鸽,研究生,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多年以来,世界遗产旅游景区的发展备受关注和争议。一些世遗景区对旅游资源保护不足,导致一系列问题产生,如:只重利用轻保护;只注重核心景区开发,周边基本空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开发;景区建设管理水平跟不上市场及保护的需求等。

世遗的宗旨是为保护人类发展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普世价值的文化及自然景观,以留后世,恒久珍藏。这一宗旨似乎与经营创收存在着不可相容的矛盾。

就国内世界遗产资源来说,一般是作为景区开发在先。但随着景区发展,或说人们心理预期的需要,景区开始不安于现状,为了进一步获得世人更多的关注,尝试争取世遗这块牌子。一旦获得世遗这块金牌之后,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品牌和名气,同时还有各种条款约束,这使得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不断被暴露出来。内业不少专家认为,既然想将景区作为“摇钱树,聚宝盆”,何苦又要给自己套上世遗这个紧箍咒呢?归根结底,景区在申遗前就得想明白,要名声可以,但既图赚钱而又不想下功夫做好保护工作,决然是行不通的。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建筑式样、建筑群、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均为“文化遗产”;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等均为“自然遗产”;各缔约国应出台一项旨在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作用并把遗产保护纳入全面规划计划的总政策,有相应的保护机构、实际方法、法律科学技术与行政财政措施及相关的培训与科研中心。公约提倡在保护中开发利用。

从公约的阐释就可以知晓,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并不矛盾,关键就在于如何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国外在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有不少比较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总结起来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科学的保护理念,完善的保护机制。如最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之一的意大利,其建立了多层次的历史城市建筑保护和管理机构,并形成了保护机构网络。而日本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则由文物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这两个相对独立、平行的机构共同负责。通常而言,国外文化遗产在资金投入上有一套长效机制,资金来源由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志愿者多方构成。典型的如美国实行文化遗产管理国家公园制度;英国实行协会制度,其有古迹协会、不列颠考古委员会、古建筑保护协会、乔治小组和维多利亚协会来管理文化遗产资源;墨西哥每年相关的国家投入约合14.2亿元人民币,保护力度较大;埃及旅游点门票收入的90%上交国库,再返还给文化遗产部门。

完备的法律保障制度。国外对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不仅有立法保护,而且法律保护体系和法律监督体系同样完善。如法国就制定《保护历史古迹法》(1913),成为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现代法律;日本颁布《自然保护法》《自然公园法》《都市计划法》《文化财产保护法》等16项国家法律,以及《自然环境保护条例》《景观保护条例》等法规文件,形成了日本自然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如英国的哈德良长城,就是世界遗产景区保护及开发的典范。哈德良长城是罗马帝国占领不列颠时修建的,长73英里,主要位于农业区域的中心。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其实现了世界遗产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开发同步进行,长城的保护与社区发展同步进行,达到了游客、景区、当地居民及遗产保护的多赢。

我国世界遗产旅游景区要如何做?结合我国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加强保护与利用工作:

第一,做好保护的专项规划,制定出战略规划及严格的保护工作机制。制定出严格的分区保护及开发界线,严格区划核心保护区、缓冲区、适度开发区。把日常保护与长期规划结合起来,制订出一个十年或二十年的阶段目标,定期向世人公布目标的完成情况,如自然景观区的生态指标提高程度,为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总体社会效应等。

第二,按保护及管理规划做好分区分点管理工作。各区的重点保护对象,各点的保护对象,都要落实在行动上,而不仅仅是在宣传上,从点点滴滴的行动上重视起来。如笔者某次去某著名景区考察,其古文物炮筒中有游客放的香蕉皮在里面,陪同考察的工作人员视而不见,还是笔者去捡了出来,这就是点滴工作。每天做到大小问题及时处理,对个别不合理的经营行为或违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游客的投诉要解决好并及时反馈。

第三,按规划设定的游客容量,定时控制客流量,不得随意进入景区。针对不同的区域与景观,要采取定时定量的开放方式,甚至个别景观应当采用提前预约的方式方可进入。特别是核心景区,不可以连续进入。及时告知公众,做好对游客及旅行社的宣传工作,限流限时进出。到时间点就得出来,不得久留。培育有素质的游客,不合格的游客可以请出去,或者对其进行现场教育,再让其完成游程。

第四,拓展经营,形成区域互惠,减少世遗景区的压力。为了受众的旅游需要,发展当地经济,同时也可以减少世遗景区的压力,分流旅游流量,可考虑采取互补发展,合作联合经营,或战略重组收购兼并周边近距离的小景区,成立联合大型旅游开发公司,发挥世遗景区的成熟管理经验与资金优势。形成山地景区与平原景区互补、山地景区与水域景区互补、自然景观景区与文化景观景区互补、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互补、世遗景区与非世遗景区互补等合作模式,走战略合作联合发展路径,利用品牌效应,把高峰期的游客分流到经营范围内的其他景区,采取灵活的接待方式,对景区间游客数量多少进行调节,实现循环式流动。这样既可带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也可减少品牌景区的压力。还可以利用已成形的品牌效应,与时下流行的乡村休闲旅游结合,与时俱进,拓宽发展空间,形成传统旅游与乡村休闲游互补发展。

第五,做好宣传保护工作,加强依法管理。既对游客公众进行宣传,也要重视对内部管理者的宣传。保护工作从我做起,人人有责。对有意破坏遗产的人进行处罚,视其轻重程度或现场教育,或公开通报或记入诚信档案,对有严重破坏行为并触犯法律者按照相关法律量刑处罚。

第六,增加对景区的投入,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只有经济投入有保障了,才能使保护工作到位。把保护投入工作做到实处,并定期对社会公布。部分有条件的世界遗产旅游景区可采取国家公园管理的模式,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文化遗产景区
中国的“世界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摘牌』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