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来了! 带你了解杭州版垃圾分类
2019-09-20
“你今天垃圾分类了吗?” 继上海之后,杭州市民也将直面这样的灵魂拷问了。
8月15日,新修订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实施。杭州垃圾分类情况如何?新《条例》有哪些变化?分好类的垃圾都去哪儿了?这些你关心的问题,本刊编辑为你揭秘!
旧《条例》实施情况如何?
2013年度,杭州市垃圾处理总量达308. 7万吨,日均量约8500吨。天子岭填埋场日均填埋生活垃圾5000余吨,大大超出了设计处理能力。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2015年,杭州市制定推出了《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旨在通过立法引领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
2015年12月1日,《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是全省最早关于生活垃圾管理的地方条例,某些制度设计至今仍在全国同类立法中居于前列。《条例》自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垃圾分类生活小区3413个,分类覆盖范围稳步扩展,分类质量持续提高,生活垃圾总量也得到有效控制,生活垃圾量增长率持续保持在3%以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目前,全市已有204个小区成功创建市级示范小区,60个小区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小区。同时,《条例》实施至今,已累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6399件,其中处罚单位3097件,个人3302件(含个体工商户、居民),实施拒运惩戒26例。
新《条例》有哪些变化?
变化一:餐厨垃圾改名易腐垃圾
新《条例》中,杭州市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分别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以前的“餐厨垃圾”改名为“易腐垃圾”。虽然名字改了,但分类方式还是一样,内容不变。
目前,在杭州市内,其他垃圾投入黄桶或灰桶都可以。但根据国家、省最新垃圾分类标准编制情况,“其他垃圾”将确定为灰色,现在杭州市“其他垃圾”桶所用黄色也将在2020年底前逐步更新调整。
变化二:大件垃圾投放调整
原来的《条例》规定,大件垃圾主要以有偿的上门收集为主。新《条例》规定:“家具等体积大、整体性强,或者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大件垃圾,实行定时定点收集、运输,收集、运输的时间和地点由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告。”对于有条件的小区,可以在小区内设置专门的居民大件垃圾投放点,集中定点清运;对于没有条件设置的小区,就实施定时清运,居民只有在固定时间才能投大件垃圾,否则就会违规。
变化三:加大处罚力度,增加信用惩戒
本次修改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增加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受到行政处罚,依照《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制》等有关规定应当作为不良信息的,依法记入有关个人、单位的信用档案。”
对三种行为的处罚:
1、乱丢垃圾、错丢垃圾
新《条例》中规定,个人处以“200元以内罚款”,单位将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取消了罚款下限。
2、管理不力
主要针对物业、居委会等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的处罚。
原来的《条例》:200以上1000元以下,或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新《条例》提高到了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3、垃圾混装
对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3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的罚款。
生活垃圾分几类,到底怎么分?
生活垃圾分类简化细分表
分好的各种垃圾,都会去哪儿?如何处理?
易腐垃圾
将用专用的绿车送入生化处理厂资源化处理或就地资源化处理。易腐垃圾进入处理厂后,要经过人工分选、磁选机、破袋机之后,再通过风选、滚筒筛、生物分离器做一次分选。最终选出能“厌氧发酵”的有机物,打成浆,进入厌氧消化罐处理,产生沼气,然后进行发电,并入国家电网。这些垃圾被彻底利用变成沼渣后,还有部分沼渣可以继续变成营养土。
可回收物
经过清运车辆定时定点收运之后,运至分拣场所进行分拣。二次分拣后的可回收物将会进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杭州计划到2020年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000个,建设分拣中心48万平方米。
有害垃圾
虽然在生活中的产生量不是很大,但是若不能合理投放、处理,将会对环境乃至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每月10日,是杭州市有害垃圾清运日,有害垃圾经过清运车辆至清运点进行专业收运,然后进入危险废物处理厂,根据有害垃圾的具体类别进行无害化处置。
其他垃圾
经过环境集团黄车直运,直接送入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再利用。其他垃圾需要在仓内发酵3至7天,控干垃圾的一些水分,然后再进炉焚烧。100吨垃圾焚烧后剩余19吨炉渣,体积大大缩小,炉渣还可以再生利用。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按照国家标准,属于危废,在厂内经过稳定化、固化后,运送至安全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将会经过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置后,作为再生水回收利用。
杭州向全市机关党员干部发出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倡议书
全市广大机关干部:
垃圾分类,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作为新时代杭州机关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推进会精神,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主动参与全市垃圾分类工作。为此,我们倡议:
守初心,担使命,争当先行者。要把垃圾分类作为机关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倡导树立“垃圾分类新时尚、机关党员要先行”的理念,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带头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在所在机关,在自身家庭,努力营造“人人都是分类员、家家都是参与者”的浓厚氛围。
抓结合,强作风,争当宣传者。要把垃圾分类与“走亲连心三服务”,与机关社区“双千结对”等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主动进社区、走企业、到学校,了解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宣传情况,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群众树立垃圾分类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传递绿色文明、健康生活正能量。
善作为,优服务,争当志愿者。要立足长效、创新载体,把垃圾分类列入第六轮文明机关创建重要内容,当成“红色钱潮”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重要手段,结合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大力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员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机关党员居住小区,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及时纠正错分、混投行为,积极打造小区清洁生活环境。
让我们对标初心使命,迅速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共同努力,以垃圾分类为重点,合力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打响杭州市民文明素质新名片,为打造与世界名城和重要窗口相匹配的城市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杭州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媒体评论:科学设计的分类标准,让杭州更优秀
评论人:刘雪松
杭州新修订的《条例》中加大了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规定,虽然人尽皆知“处罚不是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没有处罚就达不到目的。但杭州与外地基本相同的处罚标准,更加重视前提条件设计的人性化。换句话说,如果连更加简单的分类标准也做不到,对不起,罚你没商量。
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的人性化,不是降低标准故意“放水”,而是体现循序渐进的分类原则,同时体现“简单的由居民来分、复杂的由后端处理”的分类原则。这也是对未来科技留下的期待。
垃圾分类作为世界性难题,难在源头,难在居民的畏难情绪。目前,这场垃圾革命全国各地撸起袖子下决心干,争做全国垃圾分类的新样板。结果,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越是分类严苛、处罚严格,就表明动静越大、执行力越强。殊不知这种“硬着落”,本身也是需要“分类”看待的,也是缺乏科学设计的。
生活垃圾分类,不是越细分、越科学。越是需要强行细分的,越是表明没摸到垃圾分类的门道,表明科技感远远没有到位。目前,全国垃圾分类流行一句话叫作:“城市看上海、农村看浙江。”前半句是从强着落的刚性来讲的,后半句则是从垃圾分类的效果来讲的。前半句没有体现效果,后半句却没有经历声势浩大的强制。此中对比,耐人寻味,也值得深思。
垃圾分类,农村看浙江,看的是效果,而浙江农村垃圾分类的效果,却是缘于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非基于严苛的细分与严格的处罚。这表明,没有处罚是万万不能的,但处罚又不是万能的。关键看宣传教育是否深入人心,看分类标准是否具有人性,看科技介入垃圾分类是否给人带来信心。
目前,浙江城乡都在探寻垃圾分类的标准设计。杭州新修订的《条例》,没有“跟风”一些城市的细分标准,只是“借风”凭力的一次整合设计。表面看,杭州的标准不“入时”,但仔细看,却也“入世”。杭州毕竟已经积累了将近20年的经验,比如政府主导、机关带头的机制创新,鼓励、投入并始终对接的科技创新等,这些都为开展新一轮垃圾革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杭州这次将生活垃圾中原来的“餐厨垃圾”改成“易腐垃圾”,显然不是二字之差的区别,而是给后端处理留下了可行性空间。事实上,杭州已经出现了易腐垃圾兜底处理、接近百分之百就地分解的科技设备。上海市民日常焦虑的骨头、贝壳、粽叶之类的厨余杂物,对于新进设备处理系统已经不在话下。厨余垃圾就地分解不出街道,“零增长”指日可待。新科技不仅解决了居民垃圾分类生活中的烦恼,也对传统的垃圾分类标准起到了颠覆作用。科技革命与垃圾革命一旦结合与发力,几十年来垃圾分类中出现的社会问题,都可以探到新路、找到“钥匙”。
让百姓源头的垃圾分类越简单越好,让机制与科技来解决后端复杂的问题,这才是解决社会难题与社会问题的关键。让百姓的垃圾分类有决心,首先要让百姓有信心,有简单适用的放心与安心。在此基础上,施加处罚的力度,才能罚到痛心。所谓处罚不是目的,讲的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