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居才能乐业 藏在社区的幸福密码

2019-09-20王幸芳杨洁通讯员郑沁兰

杭州 2019年32期
关键词:灯芯和睦街道

文| 王幸芳 杨洁 通讯员| 郑沁兰

20年前,私家车还不多,不存在停车难问题;20年前,养老问题不像现在这样突出;20年前,即使房子小一点、公共配套不健全,大家也觉得没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的推进,日益陈旧的居住条件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了一对矛盾。

2018年,浙江省发改委进行的3万份问卷调查中,有70%受访人员希望对老小区进行改造。一边是政府大刀阔斧地推动,一边是居民一团和气地商量,一场让居住更美好的城市自我革命,正在杭州的许多老旧小区内如火如荼地上演。

▲ 花艺工坊

▲ 乐享园(生态园)

▲ 乐养中心

|和睦街道:街区式养老获得满满幸福感

“你知道吧,总理来杭州就来了我们小区,我还和总理握手了。”当说起李克强总理在来和睦新村考察那天的事情,住在和睦新村5幢的熊菊芳有些激动,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988年,熊菊芳刚搬到和睦新村的时候,门前的马路还没那么宽,而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值得期待。住在和睦新村32幢85岁高龄的严美珍也有同感:“小区以前没那么好,但是现在了不得了。”

房子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房子,为什么居民的获得感这么强?“和睦新村老人多,60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户籍人数的32%,属于比较严重的老年化社区。同时,老国有企业退休员工多,集聚了当时橡胶厂、化纤厂、轮胎厂等传统工厂的产业工人。因此,我们以他们的养老需求为老旧小区改造的突破口。”和睦街道党工委书记饶文玖介绍说,“从2014年启动的小区日间照料中心,到健养中心、乐养中心,再到一体化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街区,和睦街道街区式养老服务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强大。”

让老百姓一出门就可以享受到养老服务,将街区式的养老理念运用到老旧小区治理中,和睦街道提供的经验具有示范意义。这里有提供老年人日托、休养的“阳光休养中心”,有为老年人提供基础医疗、保健康复、心理慰藉服务的“阳光健养中心”,也有老年人可以聚会谈心、参加文娱活动的“阳光乐养中心”。

“乐养中心以前是一排破旧不堪的平房,一半是非机动车库,一半是杂乱无章的小店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收回商铺后,原有的自行车库进行异地扩建,将这里改造成500平方米的乐养中心。”饶文玖说,最早决定要改造时也有很多反对、不理解的声音,而现在居民群众走过乐养中心都赞不绝口,这让他工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硬件到位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实现了老人们的文化养老梦。住在50幢的75岁的黄阳生,也是和睦社区第十党支部书记,他说自己“退休了,在这里可以做很多有益、公益的事情,生活非常充实”。前不久,他参加了“和睦议事港”,和不少居民代表一起为下一步的老旧小区改造建言献策。

住在46幢60岁的郑光悦,也是社区的大忙人。他是社区“姻缘对对碰”便民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常常为年轻男女“牵线搭桥”,他说道:“这很有意义,期待可以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发挥自己的余热。”

正如和睦街道居家养老综合服务街区写着的橙色的“和”字一样,这里正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初心——家庭和顺、邻里和睦、环境和美、社会和谐。

景昙社区改造效果图

|景昙社区:小空间做出居民满意大文章

“一开始通过社区告示、楼道小组长宣传,知道要老旧小区改造时,我们是反对的。因为小区这些年来,施工一直陆陆续续没有停过,多多少少对生活有影响。”居住在江干区凯旋街道景昙社区32幢的来芳坦言。

来芳的感受不是个案,景昙社区是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房子,这些年先后经历了庭院改善、雨污分流、立面整治、屋面平改坡等改造项目,让居民感觉一直在“缝缝补补”,但是没有太大变化。

“小区没有物业,由社区代管,社区要做社区服务,又要做上级部门工作,难免力不从心。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影响居民生活。”凯旋街道公共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富强介绍说,“凯旋街道2017年就注意到了这个现状,2018年就决定每年做1~2个小区环境提升,并引入物业管理。”

景昙社区老旧小区工作启动得早,但是经费有限、场地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小空间做出让居民满意的大文章?景昙社区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把居民的需求、居民的意见摆在首位。“小区哪怕再老旧,居民也是需要品质生活的。”王富强说,“我们街道的理念是尽可能满足居民的需求,确保后续管理长效,把社区办公场地尽量地还给居民。在之前的改造中,我们清出了100多平方米面积作为居民活动室。”

社区收集居民意见的方式也有很多,如“周三访谈夜”、楼道小组长汇总、社区前台反馈等。针对来芳等居民的异议,街道、社区多次召开会议倾听、收集民意,做好沟通工作。来芳说:“看到绿化、游步道的改造前后对比图片后,感觉小区没那么旧了,路也平整了,后来我们都很支持。”

同样列入改造清单的景芳二区的门卫室,前期收集意见时,一位住在门卫室北面的大伯提出,由于门口常常发生堵车,车鸣声影响了他的生活。经过改造,门卫室变成了移动岗亭,同时道闸也将拓宽,7米的宽度也将方便大消防车的进出。

在这次老旧小区改造中,景昙社区主要进行弱电上改下、屋顶补漏、路面改造、绿化等硬件改善,改造的项目都是由居民经过讨论票选出来的。王富强说:“我们欢迎每个有想法的居民来提意见,其实我们做工作,最怕的是碰到漠然的情况。美好社区的建设需要大家的参与。”

下一步,景昙社区也将在文化上发力。“景昙二字,和清朝的桃花庵有渊源,桃花可以作为景昙社区的主题设计。加上周边是茅以升小学,我们想挖掘下桥的文化。在邻里关系上,我们也将进一步打造‘和’文化。”王富强说。

|灯芯巷社区: 从黑榜到红榜,打赢垃圾分类“翻身仗”

知晓率100%、参与率95%、当日正确率85%。在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入口,有一块电子公示牌,每天更新着社区垃圾分类的情况。从今年3月21日起,灯芯巷内原有的44对黄绿垃圾桶全部撤销,现在,只剩下了5个垃圾集中投放点。

在其中一个投放点,可以看到商户垃圾和居民生活设置了分开的垃圾投入口,有害垃圾收集箱有灯管、杀虫剂、电子垃圾、过期药品、化妆品5个投入口。更先进的是,垃圾桶还配备了智能识别系统,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识别,居民在扔垃圾时,可通过上方显示屏查看是否投放正确。

“每天早上7点到8点半,晚上6点到7点半,是灯芯巷社区倡导集中投放垃圾的时间段。我们早晚各在这里值班一小时,对居民垃圾分类进行指导和监督。如果垃圾桶满了,我们会打电话让垃圾车及时运走。”两位戴着红袖章的阿姨是垃圾分类志愿者,他们是自愿报名的热心居民。

如今,被网评为“最美小区”的灯芯巷,位于杭州市中心,是曾获浙江省文明社区、创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等众多荣誉的“先进分子”,去年却因垃圾分类上了几次黑榜,被“拖了后腿”。今年,社区干部铆足干劲,用5个月时间打了一场垃圾分类的“翻身仗”。

“改变人的习惯很难,最难的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签垃圾分类承诺书。”灯芯巷社区副书记张翔说,灯芯巷社区共有38幢居民楼、1570户家庭,社区工作人员每个楼道发通知,挨家挨户上门告知,竖指示牌引导到规定的投放点。“要让居民们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分,以及怎么分;垃圾投放点为什么要减,为什么要倡导定时。”

有的居民用没有垃圾袋做借口,社区就给每户居民配发了垃圾袋。有的居民不乐意多走几步,社区就动员党员干部带头行动,看到不按规定投放的,就帮他们“代客扔垃圾”,几次下来居民们也觉得不好意思了。“最初,我们还会打开每个人的垃圾袋进行检查,对易腐垃圾重点检查,不达标的就手把手地教。”张翔说,“社区有24%是老人,现在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分得很好了。”

灯芯巷社区成为了杭州全域定点投放垃圾的示范小区,居民们对现在的生活环境很满意,但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要让“新时尚”习惯成自然,“守得住”还需要常抓不懈。

灯芯巷社区

猜你喜欢

灯芯和睦街道
“和睦”
你会怎样做?
齐心
灯芯草的陪伴
热闹的街道
不说谎话的小狐狸
街道生活
大石灯草文化节
为什么煤油灯需要借助灯芯才能燃烧
风居住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