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光芒
2019-09-19柴俊勇红庐智库
柴俊勇 红庐智库
[摘 要]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演讲,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贯穿于党的整个发展历程,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要做到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服务本领,懂得尊重和服务的道理。
[关鍵词]为人民服务;初心;党性教育
75年前的9月,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中央警卫团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张思德的会上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①这篇《为人民服务》演讲,既是一篇悼念革命战士的沉痛祭文,也更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光荏苒,岁月更迭。75年过去了,毛主席朴素易懂的语言读起来仍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②“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③毛泽东同志用通俗流畅的言语点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和初心——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立党的根本、信仰的根本、革命的根本、执政的根本,具有永恒的价值意义。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一贯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公仆,是人民勤务员,执政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关于党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用语朴实简明,态度鲜明有力,内容提纲挈领,道出了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必须坚守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现在的领导干部中,存在两种价值观,一种为个人努力,为个人奋斗中客观上也为社会工作;另一种坚持在为国家为党的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第一种以官老爷自居,不以人民为本位,不在为人民服务上下功夫,而眼睛向上,为自己的升迁在努力,没有升迁机会,就从政不廉、为政不勤,甚至于贪污腐败,玷污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
为人民服务是真服务而不是假服务,是全面的优质服务而不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劣质服务,也不是“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假意服务,更不是荒唐的“为人民币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是全心全意的,全心全意是一种胸襟和境界,更是一种追求和理想,不是三心二意、敷衍了事的服务,或者心不甘情不愿被迫完成任务式的服务,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形式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自主选择、自觉担当,是心甘情愿的奉献,甚至奋不顾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全部价值所在,也是我们立足新时代、迈步新征程必须坚守的思想指引与行动指南。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然不能变,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目标依然不能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贯穿于党的整个发展历程,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必须坚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深入把握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要求,展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开篇就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报告结尾又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就是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意大利,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时,习近平主席铿锵有力地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④此言一出,引发国内外各界人士热烈反响。习近平主席简洁有力的回答彰显出人民领袖的真挚情怀。这里的“无我”是忘我,是随时牺牲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情怀。从人民性的角度说,共产党人所讲的“无我”是一种勇毅信念,是一种坚贞追求。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自然就没有“小我”的存在,也就能不言私利、恪尽职守、夙夜在公。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共产党人的“无我”
不仅体现为心中无私,更体现在“心中有民”。《党章》的总纲有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早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就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面临血与火的考验,共产党人一直用实际行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数先烈们怀着“主义真”的追求,可以不惧生命安危。毛泽东同志全家有六位革命先烈,所追求的“无非一念救苍生”,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干革命那种“不为一己私利,而为天下苍生”的胸襟和格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仅把“为人民服务”五大金色大字镌刻于中南海新华门的红墙上,更从内心深处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初衷永远铭记于每个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承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接续“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为人民服务,首要是加强党性教育。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党性观念,自觉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以党章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强化带头意识,任何时候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民谋事、为民担当,将“为人民服务”在各领域深层次发扬出来。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权力的敬畏就是对人民负责。毛泽东从西柏坡进北京,称共产党人是“进京赶考”。邓小平同志告诫领导干部,谨慎总是好一些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正是有了这些“怕”,才能在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上慎之又慎,时刻牢记责任,严格约束自己,清白为官、公正用权、坚守底线。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对权力心存敬畏,体现的是一种忧患、责任和自律意识。只有心中有人民,心存畏惧之心,才能于临事之际小心谨慎、严于律己,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为人民服务,必须要提高服务本领。进入新时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对的阻力前所未有、遇到的问题前所未有、肩负的重担前所未有,一些领导干部虽有为民服务之心,却缺为民服务之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⑤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本领恐慌问题“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⑥。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就难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而增强这“八种本领”,必须在全党大兴学习实践之风,让领导干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既要发挥领导干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协调性、推动性、监督性。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本领,才能踏踏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才能创造性地破解改革过程中遇见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才能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为人民服务,要懂得尊重和服务的道理。不能把联系群众当作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事情,这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素质。70年前解放上海时,解放军进城,露宿街头没有打扰市民休息,表明的是尊重和维护群众正常生活权利的态度。一个连群众休息都在乎的政党,群众当然会拥护和爱戴。延安时期的干群关系平等和谐,“只见公仆不见官”,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肉聯系,赢得了海内外的赞誉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我们要始终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从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立志“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到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203次提到人民、4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再到率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提出“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历程中,贯穿的核心理念一直都是“人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践证明,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真正带着感情为老百姓办事,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共产党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只有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坚持以为民为核心、以务实为基础、以清廉做护航,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难题、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注释:
①②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④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2019年3月24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24/c_1124275623.htm.
⑤⑥《习近平谈治国理论》,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作者柴俊勇系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红庐智库系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分公司党校智库团队)
(责任编辑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