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趋势

2019-09-19宁国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趋势

宁国骞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新型农业体系的基础,加快农村经济模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振兴战略的先决条件。主要分析了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经济的关系以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趋势,指出了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认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只有战略上判断准确,具有科学的谋划,才能从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建设的事业就大有希望”。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上提出,具有丰富的时代和思想内涵。乡村振兴战略也可以改变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促进农村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党中央加强了对“三农”问题的关心和解决力度,此前也分别提出了农村新发展思路和新方针,对推动农业发展、带动相关农业产业经济增长十分关键。但是由于以往国家政策的制定都比较倾向于城市,农村居从属地位,让农村为城市服务,再利用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农村反哺,农村只能被动地接受城市的带动和辐射,而没有自己的内生发展动力以及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农村经济增加但幅度不是十分巨大的局面。这一现状被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村现代化”战略所打破,这两大战略是立足于农村特色产业、各种天然资源优势,发挥乡村地区的主动性和激发乡村的内生发展活力,使得农村地区发展协调可持续。以城市产业辐射农村区域经济,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1 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经济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中,现代农业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将农村现代化作为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年相关部门发布文件,制定工作目标:到2020年,培育1500个左右独具特点的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循环农业、智慧农业和农业公园等多种类型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党中央全心全意打造新型农业经济模式,可以壮大相关地区的经济,将农业与商业更好地结合,进而带动全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住建部公布了两批次共20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的建设。预计今后十年内,我国将出现数千乃至上万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必将极大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早日达到十九大提出的农村“生态宜居”的总要求,积极打造美丽乡村,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现代化,农民生活绿色化、生态化。农业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提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需要抓住提升农村经济这一主要矛盾,进而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让乡村不再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常住地,而是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2 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现代农业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不可单单只靠广大农民群众“撸起袖子努力干”,在信息化时代和农业现代化大前提下,现代农业经济增长需依托高科技设备的配备与技术,高精尖、高效率农业劳作需要普及。在新的现代农业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高科技机械设备、特别是信息和硬件程序不足以及相关设施的应用和管理问题。另外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研发技术匮乏、资金不足以及智能化普及率低等问题。目前,国家虽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也颁布了相关文件和出台相关政策,但还缺少完备的法律条文作为支持和保护,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到拖延,相关部门也没有做好相关统筹工作,可能导致整体效益较低、治理效果不显著、实施周期长等问题。

2.2 现代农业经济体系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自从国家倡导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以来,乡村治理方针得到落实,经济得到提升。但是,现代农业体系的总体设计目前是不合理的,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的第一阶段,所有政府部门都根据当地条件发展,并没有科学地对各地区每一部分进行系统规划,也没有自上而下全方面地进行设计,使得农业经济无法稳步持续上涨。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完善,与政府的引领是分不开的。现代农业经济上涨得益于经济效益高的现代农业种类,同时需要发展其他农業项目,如农业、畜牧业、渔业等。要想实现农民富裕,巩固农业经济基础,就需要在政府的正确引领下,完善农业经济系统,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稳住农业农村这一“基本盘”。

2.3 现代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问题。农业经济增长需发展高效农业劳作,需要购入相关农业设备,需要引进技术人才,需要稳定的投入机制以及整套项目体系的建立,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之前国家发展的重心偏向城市,导致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不足,另外,由于相关人员自我责任意识较弱以及监管不力,都可能造成投入资金被私自调用或是克扣的情况,使得本来用于现代农业的专项资金重新流入城市或其他产业,导致资金供应链断裂,拖慢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2.4 缺乏现代农业经济建设人才

农业效率增长有利于农业经济大幅上涨。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是不可或缺的,相关部门需要对相关人员加强培训。经济体系构建同样如此,可以在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中设置一些3D实景地图、人脸识别进出口、微信或支付宝购票、扫码语音导游讲解、参与相关知识问答门票免费送、在线客服等服务,引进新型经济,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增添农村活力。目前,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农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现代农业信息的快速发展无法与农业系统中信息工作者的数量和质量相匹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增长。

3 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对策

3.1 加强现代农业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要在政策扶持上着手,财政扶持政策要向现代农业倾斜,政府可拨出一笔资金用于农业现代化专项扶持,这笔资金用于聘请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家为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和指导,确保农业人才供应充足;对于农业经营者给予相應补贴,同时可以采取新型合作社制度,让农民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对于相关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也需要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工程的建设和维护。

3.2 做好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一是政府要承担一个领导者的角色,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现代农业经济有一个宏观把控,有一张积极带动各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宏伟蓝图,发挥政府规划引领作用。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形成自上而下连贯的经济体系。要建立大数据中心对周边地区每一季度的农作物销售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对经济走势及时调控。

3.3 构建现代农业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国民经济才可稳步增长,二者相辅相成。要强化农村金融机构责任和义务,推出融资平台,积极推出关于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不同类型的贷款形式,出台相应投资政策,在试点地区减免商业投入农业产业资金相关税务,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引入工商资本,借助土地流转、规范化经营模式,将小农户转变为“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利益共同体。要成立融资业务中心,农户可凭借相关证件进行融资,解决因农业规模太低导致农业经济不足的问题。

4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趋势

4.1 以科学技术引领现代农业

通过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通过进行大数据电子商务以及智能物流,对以往的农业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地区的试点提出指导性意见,让科学技术渗透进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完美过渡。不断推进各市县级政府与国内外大型农业公司合作,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供应链技术,建立耕种、采收、销售的完整体系。

4.2 以产业融合催生现代农业新经济

将农业中的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对农业、加工、销售和服务进行整合,形成各种创新形式,如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和循环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链的有效整合,提高产业链效率,促进农业生产一体化,深度整合营销与相关农村产业形成现代农业新经济。

4.3 以互联网+、农村电商等模式助推现代农业经济

新时代下催生出新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需求由城市渐渐影响到农村,应当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机遇,通过农业经济上涨为居民带来新的消费点。个人消费将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其他先进信息技术将应用于休闲农业,从而形成特色农业和农场体验等新的农业形式。

[参考文献]

[1] 许丹丹.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 李庚.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 卢大伟.农村居民福利乡村发展类型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4] 李鹏.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及运行机理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6.

[5] 孟祥波.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7).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趋势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