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同文献述评

2019-09-19苏聪文

财税月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苏聪文

摘  要 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厘清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内涵、梳理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对二者耦合协同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绿色发展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而产业转型升级是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研究新时代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耦合机制,对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关于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其后Walt Whitman Rostow(1959)、Albert Otto Hirschman(1983,1985)等发展经济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推动该领域研究沿“产业转型升级内涵——产业转型升级测度——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逻辑脉络开展。

(1)产业转型升级绩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进行了综合考虑,如曹贤忠、曾刚(2014)构建包含抗风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济效益、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2010年转型升级评价指数进行了测算。孙理军和严良(2016)基于全球产业链(GVC)视角,构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对中国2001-2012年制造业转型升级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国际比较。翟璐、刘春芝(2018)则以辽宁省工业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5年相关数据,从结构优化与驱动、企业产品竞争力和绿色生产三个维度对转型升级绩效进行了评价。

(2)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如肖兴志和李少林(2013)利用1998-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环境规制强度对产业升级方向和路径的积极影响,且存在空间异质性;原毅军和谢荣辉(2014)同样证实了这种积极影响和空间异质性,但指出环境规制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这一推论得到钟茂初等(2015)、童健等(2016)的实证支持。此外,全球要素分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新型城镇化形成的基础设施空间溢出及人才集聚等均被证明对产业转型升级有显著影响(Duke & Kammen,1999;Butler et al.,2011;金京等,2013;吴福象、沈浩平,2013;李烨等,2016)

(3)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现有关于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路径的研究多为规范研究。如金碚(2011)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环境条件和产业结构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提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应实施能源资源战略重大调整、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在新的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全面提升各个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徐丽梅(2015)借鉴澳大利亚和日本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长江经济带应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加强流域立体交通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并加强金融创新,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此外,健全的制度、充足的资金、全方位的创新驱动、增长空间巨大的内需等,均可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Saxenian & Hsu,2001;Gereffi ,2009;Azadegan & Wagner,2011;刘英基等,2015;吴传清,2015)。此外,朱晓霞和郝佳佳(2015)通过测算出口技术复杂度,结合脉冲响应和协整分析结果,对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两种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进行了对比与选择。

二、绿色发展的相关研究

绿色发展概念由绿色经济概念发展而来,最初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avid Pearce在其著作《绿色经济蓝图》(1989)中提出。此后国内外学者遵循“绿色发展内涵——绿色发展测度——绿色发展驱动因素——绿色发展战略”逻辑开展了大量研究(Mendonca et al.,2010;David & Daniele,2012;Bina & Olivia,2013;张叶和张国云,2010;胡鞍钢,2012)。

(1)綠色发展绩效评价研究。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评价指标体系多涵盖生态、经济、社会三个领域,如郭永杰(2015)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力、政府政策支持度三个维度测度宁夏县域绿色发展水平;马双和王振(2018)则从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绿色生产三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绩效进行评价,发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异质性显著,其中杭州、昆明和贵阳位列前三,宿迁、娄底、鄂州等资源型城市则普遍落后。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评价指标体系强调生态环境与技术创新的统一,如何剑和王欣爱(2017)从绿色效率指数、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三个维度,运用SBM- Malmquist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在区域协同视角下对产业绿色发展博弈进行了探讨;吴传清和黄磊(2018)采用熵权TOPSIS法,从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治理强度、创新驱动能力、增长质量水平四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与绿色发展效率耦合机制进行检验,发现二者处于中高级协调阶段。

(2)绿色发展驱动因素研究。李华旭等(2017)在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水平差异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技术创新能力、城镇化率、政府规制因素均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发展水平;和立道等(2018)将绿色发展划分为能源消耗、环境质量、空气污染三个维度,发现财政分权下的环保支出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但对空气污染的改善不显著。

(3)绿色发展战略研究。现有相关研究以规范研究为主。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肖金成、刘通(2014)构建“三圈模型”,分析了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交互机制,提出长江经济带应具备识别能力、投入能力、评估能力三大绿色发展能力,制定绿色规划、绿色金融和绿色财政三大绿色发展战略;任胜钢和袁宝龙(2016)提出以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其中转型升级包括调整长江经济带能源结构、推动现代农业生态化、传统工业高端化等五个举措,协调发展包括绿色承接产业转移、基于生态承载力优化产业布局、构建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三方面。同样,付保宗(2017)提出长江经济带应着力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跨区域协作,并建议强化节能环保准入约束。

三、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关系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关系研究源自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争论,经典理论有“波特假说”(Michael,1991,1995)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Grossman & Krueger,1991,1994),其后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的内涵及外延进行拓展,大体分为两部分:

(1)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之间单向影响效应研究,此类研究多从产业转型升级或绿色发展的子系统进行探讨,但分歧明显。如从影响效应看,认为环境规制对产业转型升级存在正向影响(Hamamoto,2006;Yang et al.,2012;Costantini & Mazzanti,2012;肖兴志和李少林,2013;原毅军和谢荣辉,2014;童健等,2016)或负向影响(Popp & Newell,2012;李强和丁春林,2018);从影响类型看,认为环境规制会影响产业空间分布(Ederington et al,2005;Mulatu et al,2010;彭文斌等,2015),但不影响产业技术升级(钟茂初,2015);类似的,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质量改善有显著作用(Lan et al,2012;杨建林和徐君,2015)或没有显著作用(Streufert et al.,2003;韩峰和王琢卓,2010)。

(2)產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内在作用研究。此类研究较为匮乏,同样从产业转型升级或绿色发展子系统进行探究,如李强(2017)选取2003-2014年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耦合机制进行研究,得出长江经济带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且二者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的结论。

四、研究评述

纵观已有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分别进行了大量研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内涵、度量工具及影响因素。但现有研究多从各自领域进行独立研究,对于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二者关系研究较少,且以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为主,缺少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的计量实证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耦合机制的研究则更为缺乏。然而,已有研究表明,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互为前提,又相互促进,将二者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揭示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切实推动二者长效发展。鉴于此,在厘清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内涵、度量方法的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构建相关计量模型,剖析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发展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趋势,探究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影响机制,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成为长江经济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参考文献:

[1]David Carfì, Daniele Schilirò. A coopetitive model for the green economy[J]. Economic Modelling, 2012, 29(4):0-1219.

[2]Grossman G M , Krueger A B .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 NBER Working Papers, 1994, 110(2):353-377.

[3]Rostow W W .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A Non-Communist Manifesto[J].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2010, 63(2):397-400.

[4]胡鞍钢,周绍杰.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01): 14-20.

[5]金京,戴翔,张二震.全球要素分工背景下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 57-69.

[6]李强.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例证[J].现代经济探讨,2017(10):71-78.

[7]任胜钢,袁宝龙.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的动力找寻[J].改革,2016(07):55-64.

[8]童健,刘伟,薛景.环境规制、要素投入结构与工业行业转型升级[J].经济研究,2016,51(07): 43-57.

[9]吴传清,黄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绩效评估及其协同效应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3):46-55.

[10]钟茂初,李梦洁,杜威剑.环境规制能否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8):107-115.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