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 时刻不忘初心
2019-09-19
7月31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湖北省委,联合举行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张富清的事迹,令在场听众深受震撼和感动。本刊摘编五位报告团成员的深情讲述,与读者一同再次感受和学习他那颗始终不曾忘却的初心,还有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赤子情怀。
英雄无言 深藏功名
报告人:胡成(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报副总编辑)
老人家身为国家干部,可4个子女身上没有一丝干部子弟的气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与农家子弟一样吃了上顿愁下顿,一样穿打补丁的衣服,一样为交学费发愁。他们的学费都是放学后到河边捡鹅卵石艰苦挣来的。
大年初九,我与湖北日报记者张欧亚、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俊华,踏上寻访之旅。
张富清老人住在一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楼房里,两室一厅,陈设简陋。老人家从泛黄的《立功登记表》讲起,参军、入党、炸碉堡、打援敌、解放西北、新疆垦荒……
2月15日,一篇不拔高、不渲染、平实纪录的报道,同时在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刊发,立即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引起网络广泛转发。
5月10日,我们来到陕西省蒲城县永丰镇,千里寻访英雄曾经战斗过的足迹。永丰战役旧址上,建起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陵园,330名烈士安葬在苍松翠柏之间。
此情此景,让我们想起3个月前首次采访时,张富清老泪纵横,哽咽地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哪有什么功劳啊,他们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九死一生的张富清对生与死的理解超乎寻常,对名与利的追求淡泊如水。
保家卫国 战功赫赫
报告人:刘海伦(恩施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
1948年,张富清刚刚24岁,在瓦子街光荣入伍,成为西北野战军赫赫有名的359旅的一名战士。
入伍4个月后的一天,连队党支部为他一个人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从那时起,“坚决跟党走,为人民去打仗,让千千万万个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成为张富清最朴实的初心。
1948年6月壶梯山战役,他担任突击队长,获师一等功和战斗英雄称号。7月在东马村,他带领6名突击队员扫清外围之敌,获团一等功。9月临皋戰役,他先敌抢占制高点,圆满完成截击任务,获师二等功。
1948年11月的永丰战役,张富清所在的六连是突击连。他迎着“嗤嗤”的子弹声,时而匍匐,时而跃进,迂回接近到敌人碉堡下,炸掉了碉堡。硝烟还没散去,他又飞快逼近另一座疯狂扫射的碉堡……
张富清在永丰战役中因作战英勇,贡献突出,荣立军一等功,并赢得“战斗英雄”称号,王震将军亲自给他佩戴军功章,彭老总握着他的手说:你在永丰立了大功,我把你认准了,是个好同志!随后,西北野战军总部加授他特等功,并专门向他家寄送报功书。
1949年至1950年,在党中央“解放大西北”的战斗号令下,张富清跟随部队向西前进,日以继夜,攻城拔寨。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对解放大西北的英雄进行表彰,张富清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我打仗的秘诀就是不怕死。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情愿牺牲,牺牲了也光荣!”张富清铿锵有力地说。
选择艰苦 为民造福
报告人:田文莉(恩施州扶贫干部)
1955年1月,张富清即将转业。他和新婚妻子孙玉兰从武汉历经一个星期的艰难跋涉,抵达来凤县。这里是湖北最西南的偏远角落,生活条件艰苦。
张富清夫妻正是奔着这份艰苦来的。这一来,就是一辈子。
张富清在来凤县的第一个岗位,是城关粮管所主任,后来被提拔为粮食局副局长,不久又担任纺织品公司党支部书记。1959年,他被派往更远、更需要他的地方——来凤县的“穷窝子”三胡区担任副区长。
他直接住进了最艰苦的村。白天,和大家一起栽红薯、种苞谷;晚上,组织研究生产计划,宣传党的政策;空暇时间,帮社员挑水、打扫院子。那会儿,他“手上的血泡从没断过”。社员们对张富清,从冷漠抵触到情同手足,当年就顺利完成了供粮储粮任务。
随后过个一两年,他就要转移一次“阵地”。究竟住过多少村,张富清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20年里,自己像突击队员一样,从一座山,搬到另一座山,攻坚战一场接着一场。
60年代初国家困难,要求精简人员,张富清动员妻子从供销社辞职下岗。在担任卯洞公社副主任时,张富清先后分管供销社、桐油经销等事务,可是他全家却挤住在一座年久失修的小庙里,3张木板挤6个人。“我要是以权谋私、先考虑自己,咋对得起党,咋去面对老百姓?”这就是张富清,铁心向党、清白做人!
坚守初心 朴实纯粹
报告人:李甘霖(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行长)
我第一次去老行长家里探望,就深深被他的淡泊与质朴所感动。他离休30多年,仍居住在两室一厅的宿舍楼里,水磨地面磨得发亮,木质窗户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小竹椅、小木桌至少用了30年以上。家里虽然简陋,但整洁得像个军营,床铺、被褥、箱子、书籍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老行长的书桌上有一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因经常翻阅,原本的黄色封皮四周早已泛白,书里很多地方用红色的小点做了标记。读本旁边有一个笔记本和几叠信纸,密密麻麻记载着摘抄心得和学习收获。老行长对我们说:“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怎么能说听党话、跟党走?我虽然离休了,但永远都是党的人。”
老行长家有一条铁的纪律:任何人都不能吃他的药。他的理由很充分:“我是离休人员,我的药费是公家报销的。只能我用,其他人不能占公家的便宜。”为了管好自己的药,他甚至找把锁,把装药的抽屉给锁住。
去年10月,老行长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他自己做主用了最便宜的。“我老了,离休了,再也不能为党、为国家做什么贡献了,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国家能省一点是一点。”
坚强刚毅 永葆本色
报告人:张然(湖北民族大学教师、张富清孙女)
7年前,88岁的爷爷膝盖发炎化脓,高烧不退。
为保住爷爷的腿,刚开始保守治疗,采用灌洗引流术,把膝盖切开,用导管输送盐水冲刷脓液,然后填压大块纱布。每次换药时,爷爷怕影响到医生的治疗和其他病人休息,咬着衣角,痛得大汗淋漓也一声不吭。
后来,爷爷病情加重,需要截肢。截肢后,爷爷不坐轮椅,坚持用顽强的毅力与不懈的锻炼,独自练习站立和行走。爷爷靠着墙、靠着床铺练习,一次次摔倒,一次次重新站起来,不知摔了多少跤。可爷爷始终没有放弃,他咬着牙、喘着气,经过几个月的坚持,终于凭着难以想象的毅力,重新夺回了对“腿”的控制权。一年之后,他已经可以独自上楼下楼、上街买菜了。
爷爷截去的是一条腿,站起来的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山!
这么多年,爷爷总是特别刚强、乐观。但今年以来,爷爷却一次又一次地哭了。
3月2日,爷爷当年的老部队从新疆派代表来看望他。这一次,爷爷又哭了。那天,为了迎接战友,爷爷特意将一排军功章别在胸前。多少年了,这是他第一次高调地亮出赫赫战功。
爷爷仔细地倾听部队代表朗读全团官兵为他写的慰问信。当部队战士大声念到“三五九旅”“王震将军”时,爷爷先是兴奋地拍手,紧接着又激动地落泪,然后用一条独腿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脊背,对着部队代表,庄严地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军礼。
这是爷爷离开部队64年后的第一个军礼。
一个老兵,一个从战火硝烟穿行到改革开放年代的老兵,用一个牢记了大半个世纪的军礼,表达了他所有的情感。这是一个曾经为共和国流血的战士,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爷爷一辈子被这样的初心和使命感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