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牵引带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前牵引中的应用

2019-09-19韩逸仙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压疮先天性患肢

韩逸仙(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小儿出生或生长发育时发生的髋臼发育不良及股骨头半脱位或脱位的疾病,该疾病在婴幼儿中发病非常高,患儿临床表现为:关节活动障碍、患肢短缩、皮纹及会阴部的变化[1]。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会造成患儿臀纹不对称、下肢长短不一、髋关节活动时弹响。其主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前牵引带下肢牵引时复位成功的关键[2]。该文对该院2018年1—11月收治的5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不同牵引带治疗研究,研究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5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按收治顺序方式分为研究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研究组:男性 10例,女行性19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 7岁,平均年龄为(3.27±1.04)岁。。 X 线示:双侧 3例,左侧 12例,右侧 14例。对照组:男性 12例,女行性17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9岁,平均年龄为(3.93±1.20)岁。。 X 线示:双侧 4 例,左侧 13 例,右侧12例。该研究已上报上级医院伦理委员会,并得到批准。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基础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患儿家长同意参与并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2)经X线摄片与临床诊断确诊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3)无精神异常合计认知力障碍患儿。排除标准:(1)患有先心病等重大脏器疾病患儿;(2)因外力损伤导致髋关节脱位患儿;(3)凝血功能异常患儿。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海绵牵引带术前进行牵引治疗,究组给予该院自制的下肢牵引带术前进行牵引治疗,具有内容如下。

1.3.1 制备方法 将内垫薄海绵的锁骨固定带进行改制,分别将牵引带膝部上侧面与下侧面安装塑料环(2个)并连接魔术扣,扣环之间的间隔距离保证在1.5~2 cm之间。

1.3.2 应用方法 将牵引带固定再患儿膝关节上5~8 cm处,可以借助膝部解剖特点与皮肤摩擦力防止牵引带下滑。膝部下侧面塑料环与魔术扣连接并将其固定于患儿小腿肌腹部上方与腘窝下方。该操作简单易行,且牵引带下滑力度小。

1.3.3 使用方法 研究组患儿穿戴宽松棉质衣裤,用棉纸将患儿患肢膝上 8 cm紧密缠绕2~3层,再在棉纸上用弹力绷带缠绕2层。近侧面2个扣环连接魔术扣并环绕患儿并固定于膝盖下方。牵引到远端扣环连接牵引绳并悬吊牵引砣。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压疮发生例数与牵引带下滑例数,并各自计算构成比;记录两组患儿牵引时间。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n(%)]、(±s)表示,χ2、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研究组下滑发生率13.79%(4例),优于对照组75.86%;研究组患儿压疮发生率3.45%(1例),优于对照组17.24%;研究组术前牵引时间(11.21±2.14)d,明显优于对照组(14.47±2.81)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牵引带下滑、压疮、牵引时间具体指标比较

3 讨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可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多是由机体发育不良或后天病变引起的,髋关节后脱位时,患儿髋部屈曲,内收、内旋、短缩畸形。髋关节前脱位时,患儿髋部伸直外展外旋畸形。髋关节中心脱位时,患肢短缩畸形,髋活动受限。该疾病新生儿发病率与致残率均较高[3],多由父母细心发现患儿下肢外观异常的异常异常后引起重视,患儿双侧大腿、小腿皮纹不对称,高低不一。腹股沟褶纹也不对称,一侧短或消失;臀部的褶纹亦不相同,即一侧升高或多出一条,一侧的驾部宽。其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双下肢活动不对称。例如,一侧下肢缩短,或一侧肢体髓外展不开,活动幅度减小,患肢静卧时位于轻度外旋位。如部分患儿发病后会出现步态不稳的现象,这亦是由患肢短缩引起的,患儿出现跛行步态、摇摆步态、鸭行等。而站立位时,患儿骨盆两侧高低不等,,腹膨隆,脊柱腰椎前突、醫部明显后翅。平躺卧位,可发现患儿下肢不等长,双侧黯部不对称,会阴耻部增宽,该疾病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治疗与处理不当,会对患儿造成严重影响,势必会对患儿成长造成重要负担,因此临床及时诊断发现、及早采用正确手段治疗非常关键。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常规治疗方式为石膏固定、闭合复位[4]。但在进行治疗前,必须进行双下肢牵引辅助进行复位,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股骨头坏死风险发生[6]。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差,在牵引过程中易动,所以会造成牵引带移位、下滑,影响患肢血液循环[5],甚至造成踝部压疮的发生,为保证牵引效果,降低压疮发生率,该研究用自制下肢牵引带对该院2018年1—11月收治的5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研究数据发现,应用该院自制的下肢牵引带患儿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且牵引带下滑的情况出现次数较少,两组患儿牵引时间对比,研究组患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术前应用自制肢牵引带牵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缩短患儿牵引时间,降低压疮发生风险,提高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压疮先天性患肢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