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续断胶囊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2019-09-19巩玉梅徐存军
巩玉梅,徐存军
(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寿光 262700)
下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包括:股骨头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及胫腓骨骨折等,临床多表现为疼痛、活动不便等,影响患者健康。手术治疗是下肢骨折患者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手术能促进骨折愈合,利于患者恢复。补骨续断胶囊是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物,具有补肾壮骨功效,但是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安全性研究较少。因此,该研究以2015年8月—2018年11月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补骨续断胶囊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7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 33~78 岁,平均(58.46±6.81)岁;骨折时间 1~15 d,平均时间(8.31±0.49)d。 骨折类型:股骨头骨折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0例,股骨干骨折8例及胫腓骨骨折7例。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32~79 岁,平均时间(58.77±6.84)岁;骨折时间 1~14 d,平均时间(8.43±0.51)d。 骨折类型:股骨头骨折 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0例及胫腓骨骨折6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下肢骨折诊断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2)符合手术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能耐受;(3)意识清楚,能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排除标准:(1)合并明确外伤史、下肢局部疼痛、压痛或伴有肢体畸形者;(2)合并精神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两组手术后均统一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止痛、预防血栓,结合患者恢复指导患者康复锻炼。对照组:术后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每次取碳酸钙D3片(国药准字H20093675)600 mg,1次/d,睡前温水服用,连续治疗1个月(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补骨续断胶囊治疗。每次取补骨续断胶囊(国药准字Z20025337)4粒,口服,3次/d,连续治疗 1个月(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骨代谢水平。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次日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35 min离心,离心力1 325 g,离心半径50 cm,血清分离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完成血清骨钙素(OC)、降钙素(CT)、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水平测定;(2)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两组纵向叩击痛、肿胀、压痛消失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3)安全性。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腹胀、牙龈肿痛、烦躁、便秘、头晕嗜睡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代谢水平比较
两组手术前骨代谢各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 1 个月 OC、CT 及 tPINP 水平,均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1个月OC、CT及tPI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骨代谢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骨代谢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OC CT tPINP观察组(n=37)对照组(n=37)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15.39±2.41(20.53±3.12)ab 15.40±2.42(18.42±2.58)b 1.15±0.35(1.49±0.38)ab 1.14±0.34(1.31±0.36)b 60.12±11.29(84.34±16.41)ab 60.13±11.31(73.27±14.39)b
2.2 两组症状消失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纵向叩击痛、肿胀、压痛消失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腹胀、牙龈肿痛、烦躁、便秘、头晕嗜睡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2 两组症状消失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症状消失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d]
组别 纵向叩击痛(d) 肿胀(d) 压痛消失时间 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n=37)对照组(n=37)t值P值7.49±1.15 13.25±1.43 10.291 0.000 5.39±0.79 9.51±0.81 6.485 0.000 11.32±3.23 21.59±5.38 9.381 0.000 8.58±1.21 14.31±3.59 12.121 0.000
表3 两组安全性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补肾续断胶囊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该研究中,观察组手术后1个月OC、CT及tPI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肾续断胶囊能改善下肢骨折患者骨代谢水平,利于患者恢复。补肾续断胶囊是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具有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及强筋健骨等功效,药物多用于肝肾不足、淤血阻洛等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现代药理结果表明:补肾续断胶囊用于下肢骨折能促进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结缔组织,实现骨折两端有效的连接,从而能对骨折局部骨外膜成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药物能构建骨样组织,促进骨折部位愈合,进一步巩固手术效果,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纵向叩击痛、肿胀、压痛消失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肾续断胶囊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此外,补肾续断胶囊属于中成药物,药物安全性较,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依从性。该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腹胀、牙龈肿痛、烦躁、便秘、头晕嗜睡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肾续断胶囊用于下肢骨折患者中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将补骨续断胶囊用于下肢骨折患者中能改善骨代谢水平,缩短症状消失时间,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