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护干预降低供应室人员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2019-09-19芦楠
芦楠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
消毒供应室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处理医院内使用后或新入院的污染医疗器械及敷料。由于工作较为繁忙,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行走、站立的状态,导致小腿机泵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影响静脉血液向心回流,导致下肢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增加下肢静脉曲张发生风险[1]。临床不断探讨加强护理职业防护的有效措施,以达到减少职业危害的目的,但护理人员往往对职业防护不重视[2]。为此,该次研究结合该科室实际情况,以2018年3月—2019年3月为研究时段,总结了工作经验,并制定了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目的是充分落实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损害,现将具体措施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对消毒供应室实施职业病防护干预 (研究组),并将其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消毒供应室的情况进行对照(对照组),两个研究阶段护理人员均未发生改变,纳入此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共34名,其中女29名,男5名,年龄均介于 19~48 岁,平均年龄(32.43±2.19)岁,工作年限 2~16 年,平均工作年限(5.47±1.31)年,其中主管护士2名,护士21名,护理员11名,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6名,中专及大专19名,本科及以上9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职业防护,研究组则加强对护理人员对职业病防护干预,具体如下。
1.2.1 下肢静脉曲张防治 下肢静脉曲张的防治措施如下:第一,自我管理。工作中应避免长久坐姿或站立,尤其是同一姿势长久工作的护理人员。应采取坐姿、站立交替进行的方法,或者可于长久站立后安排时间休息。每日下肢运动强度高的可选择穿弹力绷带或弹力袜,适当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回流。第二,治疗措施。如护理人员出现静脉曲张,应及早采取措施治疗,其中病情较轻的可采用运用、按摩、下肢泡浴、弹力袜等方法治疗。清晨起床便穿上弹力袜,睡前脱掉弹力袜,并于脱下前抬高患肢1 min。下肢泡浴即煎煮活血汤方剂,每剂包含当归20 g、红花20 g、赤芍15 g、白芍15 g、地龙10 g,取汤汁首先以药剂蒸汽熏蒸患侧肢体,药剂温度至38℃左右浸泡双下肢,每次30 min。第三,运动治疗。指导护理人员午休时可练习足部背曲运动,即抬高患肢与心脏齐平,3次/d,5 min/次。从下而上按压揉捏下肢,自足尖至大腿根部位,促进下肢血液循环,3 次/d,10 min/次。
1.2.2 职业防护知识专项培训 组织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开展职业防护专项培训,编制职业防护知识手册,以图文方式表示,将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整理成册,发放至消毒供应室,方便护理人员查看,理解。组织护理人员实践培训,规范其操作技能,并对防护操作方法加以指导,完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策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在制定工作流程时,应考虑到不同操作环节可能产生对职业危害,针对性培训该环节护理人员对操作规范及防护职业危害知识,从而提升科室整体护理人员对职业防护对重视程度,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3-4]。在培训结束后,针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方可上岗。加强消毒供应室职业防护知识专项培训,能够促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职业危险因素,并能够自觉主动学习并执行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发生。
1.2.3 职业危害因素针对性防护措施 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还需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尤其是存在一种或多种职业危害的护理人员,具体防护措施如下:(1)强迫体位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排班安排时注意避免长期从事同一操作,合理乱换岗位,减少强迫体位因素对护理人员的损伤,休息时定期组织护理活动,例如:徒步、羽毛球、瑜伽等,鼓励护理人员加强锻炼。对于存在下肢、颈部、腰部不适的护理人员,及时检查,轻度未达到治疗标准的提供专业防治指导,较为严重的及时到相关科室进行治疗,并采取理疗、按摩、穿弹力袜等措施干预[5]。(2)生物因素:穿戴隔离衣、防护镜、手套、鞋套、帽子、口罩等,特殊污染器械先打包消毒后再进行清洗。工作后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利器损伤立即冲洗伤口并消毒,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3)物理因素:科室器械定期维护,工作噪音大的安装防噪装置,紫外线灯夜间消毒,确保消毒范围内无人,避免照射人体,蒸煮等消毒物品需在冷却后再取出,以免烫伤[6]。(4)化学因素:按流程使用消毒液,避免接触皮肤,注意通风。(5)心理因素:关心护理人员情绪及健康,注意对心理压力大或疲劳护理人员进行疏导及调节,定期组织体检,表现良好的予以鼓励,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1.3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人员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症状评分及腿部周径分别为(7.19±1.28)分、(22.35±1.87)cm,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人员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 临床症状评分(分) 腿部周径(cm)研究组(n=34)对照组(n=34)t值P值7.19±1.28 12.98±2.13 5.897 4 0.000 0 22.35±1.87 33.28±2.94 7.465 2 0.000 0
2.2 两组护理人员因强迫性体位因素引发职业危害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人员下肢静脉曲张、轻度颈椎病、中重度颈椎病、腰椎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94%、8.82%、5.88%、5.88%,其中下肢静脉曲张、轻度颈椎病、腰椎病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因强迫性体位因素引发职业危害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下肢静脉血管疾病较为常见的类型,其致病的主要因素为长期站立工作。医院消毒供应室因频繁走动、长期站立,以及长期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因此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较高。加之护理人员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不高,尤其是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往往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7]。因此,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加强职业病防护干预,提高下肢静脉曲张等职业病的防护意识,以减少职业伤害。该次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职业病防护干预的具体干预措施及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人员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症状评分及腿部周径分别为(7.19±1.28)分、(22.35±1.87)cm,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曲张、轻度颈椎病、腰椎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94%、8.82%、5.88%,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供应室实施职业防护干预,有助于促进护理人员了解职业伤害及防护重要性,从而达到及早防治下肢静脉曲张等职业病,减少职业损害,确保护理人员工作安全的目的。
综上所述,医院消毒供应室加强职业病防护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降低护理人员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