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诊救治观察

2019-09-19王宁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滤器肺栓塞溶栓

王宁(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因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异常凝结形成的疾病,该病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外科手术患者中尤其常见,诱发因素包括肥胖、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史、凝血机制异常等[1]。急性DVT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病,在急救过程中,采用药物或保守治疗措施尚有争议。为观察急性DVT的临床救治措施及效果,选择该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105例急性DVT患者,将急诊救治过程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以在该院治疗的106例急性DVT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2)临床症状为患肢肿痛、张力增高等;(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危及生命安全的疾病;(2)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无法配合治疗。采取抽签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2 例,年龄范围 21~78 岁,平均年龄(48.33±7.90)岁,发病时间 5~21 h,平均病程(22.65±9.43)h,对照组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范围24~80岁,平均年龄(49.10±6.54)岁,发病时间 7~20 h,平均病程(23.16±8.06)h,两组患者诱发因素均包括骨折、手术、妊娠、恶性肿瘤等,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叮嘱患者卧床,遵医嘱用药,进行手术护理,观察组则采取以下综合急诊救治措施,具体如下。

1.2.1 药物治疗 确诊后需绝对卧床,将患肢适当抬高,对患肢采取保暖措施,对合并原发疾病者进行对症治疗,重视降血糖、降血压等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采用生理盐水+尿激酶50万U,经足背静脉滴注,之后生理盐水+尿激酶50万U持续静脉滴注6~8 h。皮下注射5 000 U低分子肝素,每隔12 h注射1次,20%甘露醇+地塞米松静滴,1次/d。监测凝血指标,根据凝血指标变化调整用药方案,手术治疗前后需要坚持药物治疗,对消化道溃疡者需禁止行溶栓抗凝治疗。

1.2.2 手术治疗 (1)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对肺栓塞高危患者、溶栓抗凝治疗不理想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入路,如健侧腹股沟、右颈内静脉等,2周后取出。(2)股静脉切开取栓:植入静脉滤器后,实施局部麻醉,行股静脉切开取栓。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彩超检查显示血栓全部清除或清除率超过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彩超检查显示深静脉通畅,血栓清除率超过50%;有效:临床症状缓解,彩超检查显示仍有血栓残留,血栓清除率不足50%;无效:临床症状与彩超结果均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肺栓塞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的有27例,显效为13例,有效为9例,总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肺栓塞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未发现肺栓塞情况,对照组有6例患者发生肺栓塞,发生率为11.32%,观察组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DVT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在周围血管疾病中,DVT发生率占50%以上,本病进展快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肺栓塞[2]。近年来,人们对DVT的形成机制及危害性认识更为深刻,随着DVT发病率逐年递增,DVT防治成为临床关注重点。吸烟史、肥胖、急诊手术、浅静脉曲张等都是诱发该病的高危因素,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但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加强重视[3]。

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方案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后,总有效率仅为77.36%,而且肺栓塞发生率也较高,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不仅总有效率提高,达到92.45%,而且未出现肺栓塞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综合急诊救治措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肺栓塞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一般治疗中多重视药物治疗,且以经验性用药为主,对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缺乏严谨性。笔者认为,针对急性DVT的急诊救治,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做好基础性对症治疗,采取药物、手术治疗措施以便快速、准确地清除血栓,最大限度减轻深静脉瓣膜损伤,缓解临床症状,预防肺栓塞。临床治疗目标是消除血栓,缓解下肢症状,缩短病程,防止发生急性肺栓塞,抗凝是治疗的基础,可以选择溶栓药物、植入滤器等方法治疗[4]。尿激酶是临床首选溶栓药物,低分子肝素则能够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展,甘露醇则能够利尿消肿,采取抗凝、溶栓等综合手段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能够防止血栓脱落,从根本上防止肺栓塞,对于存在溶栓禁忌或存在肺栓塞高风险者,需要尽早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虽然临床对无上述情况者是否适宜行该术式仍有争议,但该次研究认为该治疗手段的利大于弊,而且临时性滤器优势显著[5]。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不仅能够有效预防肺栓塞,而且操作简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将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性DVT患者需要重视基础针对性治疗及药物、手术治疗,快速清除血栓,预防肺栓塞,挽救患者生命。

猜你喜欢

滤器肺栓塞溶栓
Denali和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单中心经验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两种工况下8 种腔静脉滤器疲劳强度的对比研究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花粉过滤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以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告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