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9-09-19高萌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系统化肢体脑梗死

高萌(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脑梗死是一种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所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性疾病,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影响较大,且往往同时会导致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下降,因此,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具有必要性。有研究证实,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越好,患者的训练依从性越高、效果越好。系统化康复护理通过制定全面、科学和规范化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1]。为了解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自理能力的影响,该文回顾分析了100例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资料,对其应用不同方法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对比,以期为临床护理方案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病例100例,均为在该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排除意识障碍、肝肾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48~65岁,中位年龄(53.7±6.2)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49~66岁之间,中位年龄(53.9±6.1)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要求。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定期主动翻身,并做好体位护理,指导患者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加速患者恢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由护理人员、临床医生等成员共同组成护理小组,经培训合格后开展护理工作,主要包括:(1)心理康复训练,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给患者详细讲解脑梗死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治疗方法以及效果等,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了解,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通过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体位康复护理,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增强患者舒适度,及时更换体位,减少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患者仰卧位期间可将患侧肩关节前挺上抬,使上肢自然伸展开。(3)肢体运动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开展患侧腕指关节、肩关节主被动功能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患者开展手指功能精细训练、肩关节内外收展、腕关节等训练,重点加强对患者的下肢康复训练,鼓励患者从独立起坐逐渐过渡到站立平衡、行走锻等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若患者恢复状况良好可适当增加上下楼梯等训练。(4)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患者播放舒缓性的音乐,通过语言、音乐等增强患者躯体感觉刺激,增强患者的辨认能力。开展系统化的记忆力、思维以及注意力等训练,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增强患者认知功能。(5)日常活动能力训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日常活动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指导患者独立完成洗漱、进餐、如厕、更衣、行走等活动,减轻患者对家人的依赖,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提升。(6)按摩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手背、肩部、前臂实施向心性按摩,遵循由浅至深、由轻至重、由慢至快的原则,对患者实施按摩康复护理,2次/d,每次按摩30 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

采用福格-米勒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对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主要包括上肢和下肢两个部分,该文主要评估下肢运动功能,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越好。患者自理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总分值为100分,评分越高越好。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和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ES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NHP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得分高于90分为满意,得分在70~90分为基本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对比两组总满意度[2]。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等评分用(±s)表示,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组间分别行t检验与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比较

经护理后两组各评分均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下肢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下肢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比较[(±s),分]

分组 下肢Fugl-Meyer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Barthel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22.8±5.6 23.9±5.4 0.999 8 0.319 9 45.2±7.8 36.9±6.5 12.744 6 0.000 0 27.9±4.3 27.8±4.5 0.113 6 0.909 8 65.7±5.9 46.8±4.8 17.570 9 0.000 0

2.2 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的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HP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ESS与NHP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ESS与NHP评分比较[(±s),分]

分组ES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NHP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41.5±6.3 41.8±6.6 0.232 4 0.816 6 75.5±8.3 60.9±7.6 9.173 5 0.000 0 58.9±6.2 58.8±6.5 0.078 7 0.937 4 26.3±4.9 39.8±5.5 12.959 2 0.000 0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78.0%,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 8,P<0.05)。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主要因脑供血异常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所致,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影响极大。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进步,脑梗死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但是大部分患者治疗后仍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遗留[3]。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脑梗死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也极为重要。常规康复护理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效果有限,系统化康复护理是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而制定的全面、规范化的康复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4]。

系统化康复护理通过给予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常规护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康复护理效果。有研究报道,将系统化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5]。该研究中,通过给予研究组系统化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的下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系统化康复护理更有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研究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NHP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两组满意度来看,研究组满意度为96.0%,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说明系统化康复护理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和自理能力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增强患者满意度,可加强应用。

猜你喜欢

系统化肢体脑梗死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