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2019-09-19杨晓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二聚体病情

杨晓玲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糖尿病会使得患者长期血糖偏高,并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症状,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危及患者性命[1-2]。作为一种常见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由糖尿病血管组织病变、神经组织病变、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在临床上表现为溃疡、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以及神经病变性骨折等症状,病情持续加重将导致截肢,若能早期诊断,判断病情,采取对症治疗方案,对于病情控制有着积极作用。此次试验以2018年1月—2019年3月为研究时段,旨在探讨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纳入研究,作为A组,患者基本资料为: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最小者43岁,最大者76岁,平均年龄为 (59.06±3.27)岁;将同期该院收治的单纯糖尿病患者100例纳入研究,作为B组,患者基本资料为: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者42岁,最大者76岁,平均年龄为(58.79±3.14)岁;将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纳入研究,作为C组,其基本资料为:男性53名,女性47名,年龄最小者41岁,最大者77岁,平均年龄为 (58.73±3.61)岁。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条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A组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史,经查体、神经学检查、血管检查等确诊为糖尿病足,其中,0级糖尿病足29例,1级糖尿病足34例,2级糖尿病足37例;②B组患者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且未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及其他慢性疾病[3-4];③此次试验在医院所属医学道德伦理委员会的监理下展开,研究对象知悉试验计划后,自愿将临床资料用作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拒绝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做好检查前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受检人员抽血前加强饮食、运动、作息管理,询问其最近是否服用会影响到血液检验结果的药物,如果有的话,应该停药后再来检查。做好准备工作后,两组人员于清晨空腹状态下,由专业护理人员,使用同一的血常规抗凝管及专用针管,抽取肘静脉血液标本4 mL,轻轻摇晃试管,待其充分融合后,送至检验科。血液标本常规抗凝后,置于离心机中,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分离得到血清,使用美国ACLELITE血凝仪,采用Lax乳胶颗粒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使用日立7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4 判定标准

记录三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计算平均值,正常情况下,人体D-二聚体<0.2 mg/L,hs-CRP<10 mg/L。 对比上述数据,评价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不同级别糖尿病足患者检测结果,评价其病情判断价值。

1.5 统计方法

此次试验所记录的基础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s),组间对比方式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A组D-二聚体、hs-CRP水平显著高于B、C两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三组研究对象 D-二聚体、hs-CRP水平对比[(±s),mg/L]

表 1 三组研究对象 D-二聚体、hs-CRP水平对比[(±s),mg/L]

注:与 B、C 两组相比,*P<0.05。

组别D-二聚体 hs-CRP A 组(n=100)B 组(n=100)C 组(n=100)*(465.37±150.36)185.36±45.72 153.18±40.24(5.63±2.70)*2.07±1.61(1.33±1.52)*

2.2 不同级别糖尿病足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对比

A组中,0级糖尿病足患者D-二聚体为 (281.57±103.64)mg/L,hs-CRP 为(4.51±2.74)mg/L,1 级糖尿病足患者 D-二聚体为(461.32±151.06)mg/L,hs-CRP 为(5.65±2.19)mg/L,2 级糖尿病足患者 D-二聚体为(862.37±133.50)mg/L,hs-CRP 为 (11.84±3.26)mg/L,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全身性病变,会引起引发周围神经病变,使得血管面临较大机械压力,引起足部软组织、骨关节系统病变畸形,逐步演变为糖尿病足[5-6]。糖尿病足对于患者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治疗血液高凝状态,延缓微血管病变,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D-二聚体是衡量人体凝血功能的关键指标,当这一指标上升,意味着存在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的症状,提示血液高凝状态,检测这一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早期诊断糖尿病足,并判断其病情。超敏C反应蛋白也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炎性标志物,糖尿病足患者大多由于局部组织损伤、继发性感染存在全身炎症反应,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可早期辅助诊断糖尿病足,并判断患者是否合并炎症反应,从而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可早期诊断糖尿病足,并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二聚体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