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精用宏 守正创新
——谈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程式与艺术家的个人风格

2019-09-19

国画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程式笔墨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程式与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是紧密相关的。

笔墨程式是中国画独具特色的表现方法,尤其在山水画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回望中国画发展的历程,先贤们的智慧充盈着高尚的审美,使客观物象的表达凝聚着以线造型、皴擦点染、墨分五色、随类赋彩等既独特又丰富的表现方法,从而产生了独具个人风格的艺术家,正是这些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彰显和标注着中国画前进的步伐。

在全球经济逐渐形成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不同的文化走势和新生的文化现象以及它们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其中艺术的传承与艺术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基于我们的立场,大家认同艺术发展的多元性和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基于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并有着特色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创作方法。这其中,山水画更是以其历史悠久、大家辈出、名作迭现、画论纷呈而成为中国画中具特色的典型代表,山水画所体现的境界以其深邃、静谧、玄远、辽阔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最好释解。山水画的作画过程,更是着重强调绘者内心的体验、性灵的表达、观悟的再现,而山水画笔墨程式的创造正是历代画家们对自然景物中一山、一石、一水、一云、一树、一草之形象的图示再现,并将笔墨程式与形象符号关联起来,以此成为承传有序的节点并衔接成绵长的文脉。我以为,清代康熙年间出版的《芥子园画传》是一部汇集了中国画审美意识与程式符号的经典之作,虽然限于当时木版印制的条件,但这程式的总结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所知道的近现代许多独具艺术风格的画家都在这部典集中汲取营养,创造了各家各派的形象符号和艺术语言,体现了中国画笔墨程式的无穷魅力和持久动力。当下《芥子园画传》版本由多家出版社争相付梓,好像正在唤回和重现“芥子园”热,亦体现了人们对此的广泛关注。当然,时代在前行,艺术在发展,我们在回望历史,同时更应具有全球视野,这样才能使我们当下创作的作品,不但显现传统的笔墨程式,更应具有时代性。就艺术家的个人风格而言,在中国画家身上表现为以独立的品格和作品的整体形象而确立的,这也是中国绘画史上记载的大师们的一个共性,即以风格确立地位,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现象。与此比较而言,西方古典绘画大师们多是以其代表作的惊艳让后人记住他们并载入历史。但自西方印象派出现以后,画家们也开始强调个人艺术风格的独特和整体面貌的呈现,以至于当下西方艺术流派已将个人作品的面貌摆在了第一位,甚至可以忽略艺术发展的规律而着重强调自我表现。如何在传统笔墨程式的基因上准确地把握中国画的创新精神,如何在中国画的图示中体现创造意识,如何在艺术创作上展现个人风格,对于画者来说则是见仁见智的,由此所产生和带来的确定与不确定的因素便使当下中国画的创新成为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的课题。以我个人多年来的研习心得和创作实践,我以为可先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在纵观历史中厘清文脉。记得2004年我在美国一所大学做访问学者时,该校艺术学院的一位雕塑家开车远行带我到达拉斯参观现代艺术展览馆,那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欣赏西方的现代艺术。面对展厅中的一件作品——一个斜挂在墙面上的大号的日光灯,我以询问的语气征求美国雕塑家的看法。他说对于这件装置作品,他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但这件作品的确真实地体现了那段历史进程的状况。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优秀的画家和优秀的作品真实地体现着中国绘画史的进程。徐悲鸿先生曾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古法之佳者守之”即我们要把传统中最为精华的东西继承下来。首先有“守之”才能有“继之”,这也是“改之”“增之”“融之”的基础。我认为中国画本身所体现的艺术应该是很纯粹的,和宗教一样。当你真正进入山水画艺术,它是让你敬畏的,它所体现的这种纯粹的精神是人类一种崇高的智慧和品格。比如说,当我们欣赏一幅优秀的古典山水画时,能真切地感受到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敬,能看到古人崇高的品格,这些应该就是中国画文心所在。伴随着历史车轮留下的印痕,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山水画形成和发展的轨迹。自华夏先民在陶器上描绘出云、水等装饰图案开始,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在图形中显现了。审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观,不难发现,在体现人亲近大自然并与之对话交流时,在主观意象与客观物象的交融中,需要借助一种媒介传达出特有的心境,这样就产生了在视觉领域内充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表达形式——山水画。自山水画以独立完整的形式出现开始,它就成为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一个活跃的符号,承载和牵系着一个民族的心灵世界。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山水画也愈加博大精深,应该说到了唐宋时期就已展现了灿烂辉煌景象,经过元明清的浸润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当然,我们也要站到历史的高度辩证地看待历史,厘清主流文脉的同时,认清其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局限性,这样才能知晓何为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精妙的笔墨程式,何为应该发扬光大的历史文化和守正创新的笔墨精神。对于后继者来说,在纵观历史中厘清文脉、分清优劣、取精用宏是为继承传统的前提。

二是在横向比较中认清特色。时到如今,真正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已成为国人不断深入反思、解析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可是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发展好像表现出趋同的国际化倾向,中国当代艺术也被一些人贴上了国际化的标牌,堂而皇之地自诩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好像只有跟上西方艺术发展的步伐,今天的中国艺术才具备当代性。这种丧失了文化立场的跟随,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悲哀。在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融入问题时,我们要注重体现中国画的纯粹性。比如中国画的学习方法,一般是临摹、写生、创作。对于中国画来说,临摹的主要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技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审美方法和中国画特有的表达方式,这些方法和方式是一代又一代的圣贤用他们的智慧结晶流传下来的。做学问、学艺术,需要一点一滴去积累,但起点很重要。我们不能从零开始走,我们一定要从古人前贤构建好的平台起步和发展。中国画本身有精妙的笔墨程式和写意的形象符号。符号的构成就是一定的程式,我们可以有程式,但是不要程式化。听朋友讲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率团出访苏联时,外国友人曾问:“何为京剧之特点?”随团出访的京剧名家俞振飞先生悟得其中的奥妙,答曰:“有规则的自由活动。”我以为,中国画亦如此。在中国画自身的规则和法度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观。中国画有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材质与工具——纸、墨、笔、砚,有讲究用笔用墨的勾、皴、擦、点、染所带来的造型方法和笔墨程式,亦有被文人画所掩而又多为近人所忽视的有别于西方绘画色彩学的“类型化”用色规律。以类型化的用色规律来谈,其核心是为“和”字。彩与色相和是为用色之协调统一,水与色相和是为用色之清逸润泽,墨与色相和是为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石涛云:“水不变不醒,墨不运不透。”我以为还应加上“色不清不润”。“和”则气韵生动,浑厚华滋。明人陈继儒言:“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深明其理,通晓其道,是为有所成就之先决条件。但这又不是每个人立刻都能有所认知和体悟的。我个人主张还是要强调绘画的纯粹性,强调中国画语言本身的表现力。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因为表达的方法不一样,材质不一样,所以它所体现的东西也不一样。艺术只有去强调本身的特点,才能真正做到各显其能、各具风采。

三是在当代发展中创造自我。我们在宏观上要把握文脉,微观上要精研画理,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路应该就在我们脚下,关键是如何去走,应该说创作之路有千万条。就中国画而言有其自身的艺术特色,但作为艺术品来说独创性仍然是第一位的。就中国画当下的总体情况而言,画者实践中的争相效仿与理论上的人云亦云,是其发展的最大弊端和障碍。英国启蒙主义时期的诗人杨格说过:“独创性的作品扩大了文艺之国,给它的版图添加了新的省份。模仿者只是将早已存在远比它好的作品给我们复写一下,所增加的不过是一些书籍的残渣,至于那使得书籍有价值的知识和智慧却停顿不前。”就绘画而言,我们应该搞清塑造与创造的区别,塑造着重客观表现,创造更强调主观性。但是对于中国画的创作而言,我们不能违背其艺术发展的特质,应该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求得新的拓展。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要讲究出新出奇,没有什么绝对固定的技法所言,正如石涛说的:“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但任何艺术表现形式又都有一个“度”的限制,超越了这个“度”的制约,作品的艺术性就要受到破坏。中国画一直是在这个“度”的范围内,遵循自我建构的“道”所产生的原则而发展的。西方一位现代艺术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没有什么新艺术会出现,只会出现新艺术家。此话说得虽然有些绝对,但对中国画的发展而言是贴切的。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古人之法是圣贤的智慧,师者之说是前人的经验,众人之貌易落入俗套,时下之风趋同潮流,单纯地从古、从师、从众、从流均不可取。我们知道制造与创造追求的取向不同,我们追求的是艺术创造。我们还要搞清意境与境界不同,意境体现在画中,境界存于创作者胸中。所以说创作时的心态与心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今天面对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时,面对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时,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透过表面上显现的现象,在古人的精深的绘画技法之外,我们现在好像缺失了什么。那种肤浅的认知、浮躁的情绪所带来的创作心态与心境,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背道而驰的。创作山水画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态,创作中拥有的冲动与激情也是复归于平和之中的,这样才能进入和达到一种特有的创作心境,此境体现在画意之中,亦存在于画意之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不但是认识事物的法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施行者的行为准则。无论是道家的静观玄览、儒家的物必有合,还是佛家的渐修顿悟,都是静下心来体验的事。作画的过程也是自身修炼的过程,亦是静下心来做的事。人们常说,书画之妙,不在于学,而在于悟。然而心静才会有所悟,中国画更是如此。薛永年先生在《丹青本色——当代中国画艺术原创百家提名展作品集》序言中写道:“中国画艺术,对个体而言,是生命的方式,对群体而言,是把握世界的方式。”谈到艺术原创之说时薛先生强调:“观念的更新,绝不等于粗制滥造;风格的多样化,也不是隐藏因袭模仿的港湾。只有在精神与意象、意象与语言、语言与材料的连接上着力,个人的风格才是有质量的,经得起历史淘洗的。”在我看来,艺术评论家有这样的共识,能够真实地体现当代历史进程状况的艺术家是值得专家学者们认真研究的,他们创造的作品是能进入美术史的,也是值得永久收藏的。我以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他自身应具备三个条件:清醒地发现自我,努力地培养自我,勇敢地创造自我。我还以为,一件高品质的绘画作品应体现出三个特性:造型的独特性、技法的高妙性、语言的原创性。创新的思维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创新的切入点可从三个方面展开:绘画技法、工具材料、表现对象。绘画作品的个性化体现,也可从三个角度去探寻和审视:题材与体裁、形式与样式、风格与品格。艺术风格的个性化是孕育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的,只有个体面貌多样展现和丰富多彩,我们才能共同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

朱道平 乱山如梦 102cm×105cm 2018年

取精用宏,守正创新。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也知晓,一方人创造一方艺术,一方艺术造就一方天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从来没有停下它前进的步伐,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引领风尚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每个阶段都会出现有别于以往的、体现画家个人艺术风格的作品,今天亦如此。

猜你喜欢

程式笔墨山水画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笔墨童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增程式电动环卫车APU启停控制策略的设计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