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居新环境 乡村新生活

2019-09-19策划整理本刊编辑部

甘肃农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居整治环境

策划/整理 本刊编辑部

“村子里大变样,家里啥都有了,方便极了。这两年就能给儿子娶媳妇啦!这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心!”在积石山县胡林家乡高关村,农户张金妹喜笑颜开地说。

在张金妹的家里,厨房不再是过去“脏乱差”的大灶台,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气灶台,安全美观,整洁明亮;屋子里不用烧炕,弄得满院子乌烟瘴气,而是换成了电暖炕,既暖和又节能;过去最让人难堪的厕所也不用去外面上了,自家院子里就能上,干净整洁。

如今,走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乡间,会发现许多这样的可喜现象。干净整洁的道路,道路两旁是长势喜人的庄稼,鲜花竞相开放,就连旧时村子里的土墙都换成了文化墙,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村子里随处可见垃圾桶,污水不再四处横流,老百姓自家的院子里就可以上厕所,广场上是供人使用的健身器材……这些变化不仅大大方便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使生态环境也变得更加美好,老百姓用双手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我们这现在生活上用的都跟城里一样,空气、环境还比城里的好,住着太舒坦了。”在村里新修建的广场上健身的老人笑着说。

这些都得益于今年以来积石山县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专项行动,该行动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按照农村环境“室内整洁、庭院净化、巷道硬化、村庄美化”的标准,从3月18开始集中利用100天的时间,分清脏、治乱、抓建、严管、考评5个阶段,全力整治全县农村“三烂”“五堆”等现象,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致富信心明显增强。

政策引领,真抓实干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同时,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一件大事,“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举措抓紧抓实”。

去年以来,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下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把“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列为今明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先后召开了全国农村改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个现场会。相继召开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视频会、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视频会、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视频会、开展好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4个视频会。中央密集安排部署,足以说明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多、面广、成因复杂、整治投入大,既受客观条件环境限制,也受农民群众主观意识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如何突出农民主体作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改变农民生活习惯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关键。

为此,我省早部署、早规划,把人居环境整治当做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先后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全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清水县)现场培训会,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9”文件,作出具体安排部署。林铎书记、唐仁健省长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孙伟副书记、常正国副省长多次听取工作汇报,提出明确要求。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1+9”政策文件中,“1”即《甘肃省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甘办发〔2019〕19号),明确了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等内容。“9”即针对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与秸秆资源化利用、乡村规划编制、“四好农村路”建设、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六大行动”,逐个制定的实施方案,由省直部门联合印发,明确了具体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

因地制宜的甘肃模式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于改变乡村面貌、实现生态宜居,对于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对于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乡风文明,对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实现治理有效,对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活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9”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因村施策、久久为功”美化村庄的康县模式。康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民心工程,把全县作为生态旅游大景区来规划,对全县350个村分步实施建设,着眼从根本上改善群众最期盼的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和污水、垃圾等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康县大地绘就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村美院净家洁”的秀美画卷。

“综合施策、全面整治”的清水模式。天水市清水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底线、整治村庄环境为重点、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的思路,围绕“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处理、危房拆除”等重点工作求突破,循序渐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初步彰显了宜居宜游的“清水印象”。

“巾帼行动、美丽庭院”的宕昌模式。宕昌县印发了《宕昌县巾帼共建美丽家园实施方案》,全方位推进巾帼共建美丽家园清洁行动。县妇联围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带领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以“巾帼共建美丽家园清洁行动”为切入点,凝聚巾帼力量,展现巾帼风采,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小手拉大手”的龙泉模式。永登县龙泉寺镇按照“最清洁”“清洁”“不清洁”标准对农户家庭卫生进行评比公示,结合评比开展“小手拉大手,环境保护我参与”活动,每月在中小学作报告,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再由学生向家长传递环保责任,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有效助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全域无垃圾”的甘南模式。甘南州制定了《全域无垃圾三年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及一系列配套制度和督导方法,颁布实施《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推动全域无垃圾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农牧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全州累计投入90亿元资金建成10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深入开展“百日攻坚”“三擦一清两统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有效改善了乡村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人居环境。

“突出‘五改’”的临泽模式。临泽县坚持把“绿”和“水”作为最亮的生态特色,把“净”和“美”作为城乡共同追求,大力实施住房改造、后院改庭院、改炕、改厕、改造闲滩空地工程的“五改”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八化’并举”的张掖模式。张掖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结了厕所无害化、污水管网化、农民社区化、产业规模化、垃圾减量化、村庄整洁化、废物资源化、管理网格化的“八化”推进模式,努力解决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

“拆危治乱”的陇南模式。陇南市把拆危治乱攻坚行动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陇南的重要载体,迅速掀起“拆危治乱”的热潮。全市9县区199个乡镇(街道)共拆除危旧房屋35438户、125235间、196万多平方米,拆除残垣断壁11584处、17万多米,清理垃圾50425吨,复垦植绿2716亩。

“集中大会战”的积石山模式。今年3月,积石山县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大会战”专项行动,集中利用100天时间,集中清理农户室内、院里院外、房前屋后垃圾,彻底整治农村“三烂”“五堆”等“脏乱差”现象。从巷道硬化、庭院硬化、旱厕改造等到户项目入手,以点带面,着力打造一批乡村环境整治示范村,辐射带动周边村依次改造,不断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品味。

“群众自主改厕”的民勤模式。民勤县农村改厕工作坚持群众主体,群众参与程度高。县上负责做好改厕的规划和组织,招标厕具企业,把好厕具质量关和后续抽污车配备及管理服务工作。乡镇组织群众代表外出学习参观选择改厕模式,村干部、社长带头改厕示范,群众自主投工投劳修建。改建完毕经县城管局验收后将改厕补助打到群众的一卡通上,再由群众向企业支付厕具费用。农户、村集体、厕具企业三方签订协议,厕具企业负责厕具安装并提供2年内免费维修保障服务,确保了层层有责任,质量有保证。

“精细化管理”的中梁模式。秦州区中梁镇分类实施厕所革命,按照“四有四无”的标准进行改造,即有墙、有顶、有池、有盖;无暴露、无渗漏、无蝇蛆、无臭味。在干旱山区、高寒地区建设改造后的干封式卫生旱厕,经过密封、厌氧、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杀灭细菌和寄生虫卵,保氨效果可达95%以上,肥效提高两到三倍,达到了防蝇、无臭的卫生厕所标准,目前完成旱厕改造167个,到年底完成400个改造任务;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项目区建设水冲式厕所1635个;在插花搬迁安置区,新建双瓮漏斗水冲式厕所23个;在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村,建设水冲式星级旅游厕所5个。

“多元化投入”的兰州模式。兰州市将农村保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按照农业人口每人每年10元标准、县区财政按照不低于10元标准列支,同时开展农户垃圾代运费收缴,通过推行“10+X+Y”筹资模式,为村级环境卫生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安全饮水、污水收集治理、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今年计划投入8亿元资金开展卫生厕所改造、村庄清洁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特色民居为形、科技创新为魂,融观光、休闲、体验、科普、娱乐、康养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将这项工作放在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村生活品质的高度,从群众需要出发把工作做实做细,才能既实现“风景”和“钱景”的双赢,又在奋斗中密切干群关系,为基层生产生活打开更多精彩。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要有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久久为功,全力以赴。要坚持把农村环境治理与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农民收入增加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标本兼治,从最基本、看得见、农民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抓起,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猜你喜欢

人居整治环境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