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河多盛景

2019-09-19杨来江

甘肃农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庄河全村村民

本刊特约记者 杨来江

庄河村地处张家川县西部,位于县城与龙山镇之间,是一个纯回族聚居村,也是张家川县昔日的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409户2142人,其中党员49名。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324亩,人均仅为1.1亩。2012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600元。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内的农作物收获、外出销售都很难,雨水季节,更是泞泥不堪。村里的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不愿回来,在家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住房条件也很差。村里的学校在公路沿线,村里一二三组的孩子从上学必须穿过一条河。有时候碰见下雨天或者发大水,河水上涨,孩子们无法过河,就只能呆在家里。还有好几次,下午下暴雨,大人和孩子们都因为过不去河,老师就只能陪着孩子住在学校里。

这种艰苦的现状深深刺疼了马继东。他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商人,多年来,他在外面奔波,每次回村,都觉得心情无比沉重。1993年5月,马继东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12月任木河乡庄河村主任;2011年1月任村党支部书记。二十多年来,马继东同志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庄河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群众的信任就是责任。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过上富裕的生活,是马继东最大的心愿。

2005年,为了抓好抗旱工作,增加村民收入,马继东和村委一班人积极开展抗旱减灾活动,跑单位、找领导、筹措资金、争取贷款、帮助群众购置水管及抽水设备,寻找水源、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科技,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了大旱之年不减产。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抗旱能力,他带领全体村民累计打水窖100多眼,打井40多眼,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现状。积极引导大家调整种植结构,压夏扩秋,提高了收入。到2009年,全村的整体面目已经有了明显改善,村子里情况好点的人家购买了拖拉机、脱粒机、三轮车、摩托车。电视电话得以100%普及,涌现出致富能手70多户。

2007年,时逢张家川“两基”验收,马继东到处宣传政策,鼓励所有的适龄孩子都去上学,对那些早早辍学的孩子,教育他们的家长,督促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他和村委会的其他人员一起,分头分户,挨家劝说,有时候一谈就是整整一天,有些人十分固执,不理不管,他们说孩子是他们自己的事,与村上没关系,叫他少管闲事,但他没有放弃,就自己带着干粮,带着水,和他们僵持下去,给他们讲道理,一遍一遍地讲。有些人听厌烦了,敷衍他,答应了,可等他走后,却不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有些人,即使眼看着让孩子上学去了,却在一两个星期后,又悄悄不去了。他就及时和学校联系,打听这些流动的孩子。等他摸清了情况,就又去劝说他们,很多顽固的村民最后就是被他“逼得没办法了”,不得不向他告饶。经过他多年的努力,现在,上高中和上大学的孩子在庄河村比前十年大约增加了三倍,在这些读书的孩子的影响下,全村人的思想和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党的政策理解起来比之前容易了,也相信政策了。头脑活络的人就开始想着致富的法子了。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张家川,造成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庄河村也不例外,但通过电视马继东了解到,像汶川这样的重灾区更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帮助,他组织召开了村委扩大会议,并通过了组织全村党员、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向重灾区同胞捐款资助的提议,并组织党员、乡代表和村社干部组成了3个宣传小组在各队入户宣传,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媒体发动群众向重灾区积极捐款。不到一周的时间,全村就捐款4千余元。

面对庄河村自身的灾害,马继东一面劝慰受灾的村民,一面积极动员村民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开展邻里互帮互助的同时,多次向乡党委、乡政府汇报,向县民政局积极争取灾后重建项目。最终争取到50户的灾后重建项目,全村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50户特困户的灾后重建。庄河小学年久失修,地震过后,大部分校舍变成了危房,教室无法继续使用,马继东组织村民和教师一起搭上了帐篷和平板房,保证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然后,他多方奔走呼吁,和相关单位联系,积极争取项目,终于在2009年争取了排危建校项目。到2010年9月份开学时,教师住上了崭新的宿舍,学生搬进了宽敞的教室。看着校园里飘扬的五星红旗,听着朗朗的读书声,他深感欣慰和自豪。

2010年8月,突如其来的几场暴雨让庄河村的200多座蔬菜大棚严重受损,山体滑坡造成数十户群众房屋倒塌,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马继东心急如焚,连夜挨家挨户转移受灾群众。64岁的马义思哈老人因行动不便,长期卧病在床。当要转移他的时候,他坚决不同意,他说我哪儿也不去,我活这么大岁数,哪见过大水进过村?反正活到这把年纪也差不多了,我不拖累你们。为了不耽误其他的村民转移,抓紧时间,情急之下,马继东二话不说背起马义思往安全地带跑。他和几个村委会干部整整一天都没有顾得上吃饭,也没有回家,没有顾及自家的情况,晚上都在村委会里商讨,时刻保持应急状态。直到第二天中午,全村200多人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可群众的吃饭、饮水问题却摆在了他的面前。大家别无他法,马继东自己拿出4000多元为群众买来了方便面和矿泉水,亲自发放到群众手中。下午5时,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他的妻子满身是泥的哭着对他说:“咱们的蔬菜大棚没了,我差点也被洪水冲走了,你怎么才回来啊?”看着妻子的样子,马继东深感内疚,他说,我没有做到一个丈夫的责任,没有做到一个家长的责任,孩子们都埋怨我,但我不后悔,看着他们和全村人都平安了,我就放心了,我的努力是值得的,我做为一村之长,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只要人都好好的,大棚丢了,我们还能再建。”

自2013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庄河村重新组建了新的村两委班子,以精准扶贫为契机,结合基层组织建设活动,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增强了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全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了发展合力。村委会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协助健全村“两委”班子议事协调机制和村民议事制度,突出群众议事的主体地位;规范完善了简明、管用、可行的村规民约,村组干部率先垂范,全面推行,群众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举止文明了;建立村级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维护、村庄建设规划管理、村容村貌管理等制度,使村民既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又自觉巩固和发展成果,民主氛围更加浓厚。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庄河村用电难、用水难、行路难、通讯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宏伟的目标,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小康的路上,一刻也不能耽误。那么,怎么干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规划,就没有方向。马继东和班子成员认真细致地分析了庄河村的现状,科学制定了小康建设规划,制定了《张家川县木河乡庄河村小康建设规划》。确定了今后几年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等方面的重点任务,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即:围绕一个目标(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抓住两个根本(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突出三大产业(蔬菜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实现四个突破(蔬菜大棚在2014年突破1千座,大家畜在2015年突破3000头(只),劳务输出年内突破500人,人均纯收入按2020年突破8000元)。有了这个规划,马继东的信心倍增,只要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庄河村的致富路会越走越宽!

主导产业确立了,可是发展壮大产业所需的资金哪里来呢?针对群众资金短缺难题,马继东立即和村班子成员一起,逐户摸底,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确定了30户妇女小额贷款对象,由于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需要担保,他当即向信用联社的同志写下了担保书:承诺以他自己所有的个人资产做担保,哪一户群众还不上贷款,由他来还!很快,庄河村30户农村妇女家庭首先得到由国家贴息两年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每户5万元,共计150万。

庄河村地势较低,村前有河,水资源丰富,日照充分,马继东和村里人经过认真研究,借势而上,充分利用妇女小额贷款资金,新修建大棚462座,全村蔬菜大棚达到1000多座,面积300多亩,露天种植150多亩。同时,他又谋划建成了养鸡、养羊、养牛三个标准化的养殖小区并成立养殖合作社。

在劳务输转中,马继东把“增民智、育新民”作为有力抓手,将群众的教育培训当做夯基础、增后劲、促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依托全县“伊香拉面师”品牌,举办“伊香牛肉拉面师”培训班,培训拉面师100余人,帮其办理了相关证件。抢抓全县实施清真餐饮服务“百千万”工程的良好机遇,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全村在武汉、北京等地发展清真餐饮服务107家,积极鼓励群众创业致富。同时,马继东还在全村举办了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肉牛育肥和养殖技术等培训班8期160余人次。结合远程教育网络,进行经常性的农民教育培训182人次。通过技能培训,有效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提高了致富技能。

2014年,庄河村五个组的通村道路和田间道路得到了拓宽整修,全面完成“一事一议”小巷道硬化项目,硬化面积达20000平方米以上,在实施小巷道硬化的过程中,对不通车的死角地带、路面较为狭窄的巷道全部予以拆除拓宽,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同时,他还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农网改造、安全饮水工程、广场建设、幼儿园、河堤治理工程、太阳能路灯、绿化美化亮化、院落硬化、太阳能热水器等事项,共投资约1千余万元。逐步实现了住宅楼房化,家居花园化,生活市民化,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闪光点。

2015年,马继东停下了个人的全部生意,一心一意地扑到了庄河村的建设中来。为把庄河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马继东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善思考,勤学习,找法子,出点子,探路子,为村民谋幸福。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2198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6260元。同时,庄河村还结合“两学一做”活动,规范完善了党务公开、民主决策等相关工作制度,使村两委班子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明显增强,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行动,为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庄河全村村民
祝贺与期待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全国首家“海上盒马村”落户庄河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全村唯一收件人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中国·庄河天门山第二届冰雪节
西安至南阳段增建二线的古庄河大桥初步设计
Beams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