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鱼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预防老年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9-09-19樊书新
樊书新
(周口市中心医院骨二科,河南 周口 46600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骨骼疾 病,与骨代谢密切相关[1]。流行病调查显示,在我国超过60岁的人群中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骨折疏松易导致骨折,与骨结构破坏、骨质量减轻、骨强度下降、易脆易折的病理改变存在因果关系。同时,相关临床研究发现髋骨、胸椎、腰椎等承受人体重力的主要部位为骨折的好发处,其中尤以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病率较高[2]。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主要有手术及药物治疗等方法,根据病因病理,抗骨质疏松乃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3]。鲑鱼降钙素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疼痛的药物,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质生成,疗效较佳。唑来膦酸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种新型药物,可改善骨质疏松,降低发生骨折风险[4]。本研究探索鲑鱼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预防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对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发生椎体骨折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于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鲑鱼组,各50人。联合组平均年龄(67.4±9.2)岁,平均身高(157.8±8.6)cm,平均体质量(58.60±7.60)kg,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20±2.23)kg/m2。鲑鱼组平均年龄(66.5±9.5)岁,平均身高(157.7±8.1)cm,平均体质量(58.43±7.62)kg,平均BMI(24. 11 ± 2.18)kg/m2。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及BMI指数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过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符合骨质疏松的西医诊断标准的受试者(诊断标准参考2014年第三稿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5];②近2周内未进行过同类药物或激素治疗;③病程超过6个月;④受试者及家属表示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由我院医学伦理学学会进行评价,批准同意并行监督。排除标准:①具有较重心脏疾病、消化功能欠佳及较严重的肠胃疾病的受试者;②一周内呼吸系统感染者;③近2周内进行过同类药物治疗或激素治疗的受试者;④近半年内已行相关脊柱手术治疗者。
1.3 方法
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在受试者住院后进行相关的饮食指导和优质护理,鲑鱼组在入院第1天予以鲑鱼降钙,50 U,im,qd,在使用3周后改为鼻喷剂,每日2喷,疗程1年,受试者监测为6个月。联合组在鲑鱼组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5 mg,每月静滴7天,疗程1年。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方法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定骨关节的活动情况[6]。以上两种指标分数越高,则代表疼痛程度越重,关节活动受限越明显。②骨代谢相关指标的评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I型前胶原肽(CTX)的血清浓度,评估治疗前后骨代谢变化情况。③骨密度测定:治疗前后,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两组患者的骨密度(主要为L1-4)。④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热、腹痛等)发生情况;⑤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及骨折发生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骨折发生率低于鲑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及骨折情况比较
2.2 疗效相关指标评定
两组治疗后VAS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鲑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及ODI评分比较
2.3 两组骨代谢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BAP和CTX血清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鲑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BAP和CTX血清值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鲑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骨密度变化比较
3 讨论
疼痛、脊柱曲度变形和骨折是我国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因老年患者日常活动受限,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减退、骨折愈合周期长、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不论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抗骨质疏松对于缓解症状及术后恢复均至关重要,骨质疏松的改善有利于骨结构的恢复与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发现,鲑鱼降钙素相较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疗效较佳[7]。鲑鱼降钙素作用机制为:①与破骨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另一方面产生大量有激活蛋白激酶作用的环磷酸腺苷,减少骨量的丢失,从而起到缓解骨痛的效果[8]。②促进I型胶原的产生,增加成骨细胞的数量,并可刺激骨保护素基因的表达,减少成骨细胞的凋亡,从而优化改建骨小梁结构,改善骨质,减轻疼痛症状[9-10]。
唑来膦酸为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与骨组织之间具有“优势亲和力”,在骨形成部位,能被优先转运,并迅速与破骨细胞发生反应,抑制骨小梁的破坏,减少骨组织的破坏和溶骨性病变,从而增加骨质,减轻疼痛。近年来随着对双膦酸盐类药物研究的深入,唑来膦酸的治疗效果受到肯定,加之只需静脉滴注1次,简捷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VAS与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鲑鱼组(P<0.05);两组治疗后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BAP和CTX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优于鲑鱼组(P<0.05);联合组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鲑鱼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表明鲑鱼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可以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强骨代谢,强化骨密度,明显降低骨折的发生率,临床疗效得到验证。
鲑鱼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显著,能增强患者的骨密度,降低BAP和CTX水平,有效预防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