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识睡眠

2019-09-19文|马

今日中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果蝇免疫力基因

文|马 迪

最新发现的睡眠基因揭示了睡眠的本质—为了机体能够抵抗疾病、增强免疫力。

熬夜成了当代年轻人的新风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由:刷个微博,看个美剧,聊个QQ,打个手游……但每个人又都有相似的心理:经过了一天的忙碌,只有深夜,当全世界都睡了,才能用这好不容易偷来的时光,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在这些人看来,熬夜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这种“报复性熬夜”已经不是一个新现象。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发布的《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3/4的“90后”是在晚上11点后入睡,1/3是在凌晨1点入睡,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

亿万年来,地球上一直保持着昼夜往复的自然规律,从未改变。如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已经完美适应这个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节律,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是如此。睡眠时大脑会切断感觉系统的输入和针对运动系统的输出,形象的比喻是进入了“脱机”“下线”状态。

从有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开始,由于黑夜漫漫,睡眠时间太长,人们在午夜会习惯性地醒来。史学家发现1500年前的人们,睡到半夜会醒来一小时左右,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然后接着睡,因此一夜被分为“第一觉”和“第二觉”。

工业革命让事情发生了变化,灯具、印刷品、咖啡和茶等刺激性饮料的发明,让夜晚不再是睡眠的时间。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人们的睡眠时间减少了20%。再之后,电视、电影等娱乐让人们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睡眠变得更高效,现代社会的“8小时睡眠制”才正式登场。

虽然占据主流,但8小时睡眠真的最好吗?不久前,澳大利亚、芬兰、挪威三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分析了14557名成年澳大利亚人的睡眠模式及其身体机能、情绪及社会表现等,结果发现睡眠质量才是与个人的身体机能最为相关,与睡眠时间长短并无关联。对那些睡眠质量好的人而言,他们每天只睡6个小时,就可以与那些每天睡6—8个小时的人表现得一样好;而对那些睡眠质量差的人而言,哪怕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超过了8小时,他们第二天的表现依旧不好。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很好奇自己能坚持多长时间不睡觉?最广为人知的自愿睡眠剥夺记录属于兰迪·加德纳。1964年,他创造了连续264小时(也就是超过11天)不睡觉的纪录,那时他只是一个17岁的高中生。任何一个想要通过亲身实验来找出答案的人,都会发现这是一段极其痛苦的经历—人在睡眠被剥夺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反应迟钝、手脚刺痛、思维紊乱,进而出现精神分裂症样的症状包括错觉、幻觉和妄想,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但睡眠毕竟是必不可少的生理需求,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包括体重增加、偏头痛或者长期的疲惫感。另一研究追踪了4万名参与者13年来的情况,发现那些睡眠时间短的人比其他人有较高的死亡率,这在65岁以上的患者身上尤为明显。

最新发现的睡眠基因揭示了睡眠的本质—为了机体能够抵抗疾病、增强免疫力。

2019年初,《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通过研究超过12000个果蝇品系,发现了一个叫做NEMURI的基因,会增加果蝇的睡眠时间和深度。而另一方面,该基因在感染过程中会变得异常活跃,产生NEMURI蛋白同时也是一种抗菌肽,会杀死入侵的微生物,增加了果蝇在细菌感染中的抵抗力和存活率。

这意味着,从基因层面,睡眠与免疫力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联系。睡眠很有可能与体温调节一样,是人体自我调节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称其为“睡眠调节”—无论是因为缺乏睡眠还是身体虚弱,只要动物需要闭眼休息,“睡眠”基因就能让它们迅速入睡。

这一发现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在生病期间往往会感到疲倦和困顿—生病时的睡眠增加并不是疾病直接导致的,免疫和神经系统释放的信号分子,很可能才是睡眠增加的真正驱动力。

同样是在2019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他们找到了失眠基因—这是科学家首次确定失眠的遗传学依据。研究团队使用了两大消费级基因测序公司—生物银行和23andMe的数据库,分析了超过133万人的数据样本,这在失眠的研究领域是前所未有。最终,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种睡眠障碍疾病,与失眠相关的基因与抑郁症、焦虑症基因重合度极高。这意味着失眠不仅是睡眠问题,也有可能暗示着精神疾病的风险。

睡眠并不仅仅指生理的睡眠,也是心理上的“重启”,花一点时间来发现自己的睡眠规律然后严格遵守它,就是对自己健康和未来的最好投资。

猜你喜欢

果蝇免疫力基因
材料作文“免疫力”导写
果蝇遇到危险时会心跳加速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免疫力并不是越强越好
基因事件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