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
2019-09-18高红
高红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是基于学生发展实际要求提出的,不同于以往教育的单一性和被动性,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突出对学生主体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要求,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积极强化教学创新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实践教育是目前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主体参与性不强,自觉性不高,仍处于机械、单一、被动的教学环境中,难以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2.教学内容与学生缺乏联系,难以体现对学生语文思维和语文意识的培养。语文作为基础教学阶段的主要学科,教学任务重,压力大,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语文教学仍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层面,缺乏深入性和实用性。3.教学观念相对传统。教学模式固定,教学内容过于依赖课本,缺乏拓展性,导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要基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要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以新课改为指导,全面强调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使语文教学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需求,满足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
1. 转变教学方法。小学生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的最大驱动力是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语文知识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生活出发,使学生对于语文形成具象化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快找到方法和规律,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也就更高。
2. 拓展教学内容。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的基础。在创新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特征,适当地加强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意识,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素材和阅读相关的课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化被动为主动学习。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语文认知,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同样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语文教学在创新实践中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及语言性,多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出发,多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沟通、交流,多加强学科之间的互动,充分体现语文的思想性、实用性、知识性,使语文能够融汇到学生的求知过程中,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作铺垫。
3. 创新授课方式。创新实践教学要体现因地制宜,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要能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组织性、引导性,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解放学生思想,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深入到知识内涵中,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课本教学内容的传授,而是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在应对教育事业改革和创新发展中,传统的教学观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积极调整教学思路,樹立教学新观念、新思想,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为根本展开,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双向、互动教学活动的构建,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索、共同交流,打破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笔记为辅的教学形式,营造活跃、良性的互动氛围,以实现教学由单一向多元、由被动向主动、由整体兼顾个体的创新发展。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要全面认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遵循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多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自身的职责义务,优化教学资源的利用,创新教学环境,平衡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转变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改变讲课方式、转变教学理念,以新课改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及综合能力培养为基础,不断地寻求和探索符合学生优化发展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