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弊端及对策

2019-09-18陈婵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语文

陈婵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顺应时代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改革,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毋庸讳言,多数学校和教师在习作教学上仍然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习作训练缺乏序列性

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普遍缺乏科学的训练序列,作文教学陷入盲目无序的状态。教导处对小学作文整体训练无计划,教师心中无目标,习作教学存在盲目性,因此“通盘考虑、序列训练、做好对接”是习作教学的重中之重。比如,低段的说话写话训练不到位,就会影响中高段习作教学。试想,一个话都说不完整、语无伦次的学生怎能写好作文呢?因而,从低段写几句话、一段话到中,高段写一篇简短的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十分必要。

二、方法不当指导不力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似乎是语文老师固定的教程。这样的作文教学环节,使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在整个作文教学中位置颠倒,学生主体作用根本没能得到发挥,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作文思路受教师思想束缚,怎能实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呢?教师重视作文批改,就无法培养学生作文自改的能力,语文教师也无法从批阅作文的苦海里跳出来。

三、示范引领不能落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语文教师基本上不写文章了,更不用说为学生们写一写“下水文”了,这是因为一方面语文教师不注重自身语文修养,文章不敢在学生面前“晒一晒”了;另一方面是缺乏责任心,怕麻烦。语文教师的出言吐语、写写画画都是学生无声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因此语文教师要说一口优美的话语,写一手动人的文章,这样才能打动学生。写好“下水文”是展现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好举措。

如何改革习作教學,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训练序列化

小学作文能力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从言语交际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每个学校要制定好作文训练整体计划,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计划,扎实训练,人人把关。

一年级作文启蒙阶段。从重点训练说写一句规范完整的话开始,到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

二年级作文入门阶段。从重点训练说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到看图说写一件简单的事。

三年级前期片段训练阶段。以教材为依托,重在仿写。从动植物和人物素描抓起,后期组段成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重在完整。

四年级综合训练阶段。以布局谋篇训练为核心,着手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五年级巩固提高阶段。以培养学生修改文章能力为重点,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读写结合,整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为此,教师应从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入手,正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研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读和写结合的途径分别是:(1)利用阅读教学中的解题,指导学生作文审题。(2)通过课文内容的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选材。(3)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和详略,指导学生剪裁和布局。(4)通过分析课文层次关系,指导作文衔接过渡。(5)通过理解课文中心句,指导作文点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读教学中,把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起来,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和技巧,真正把“读”和“写”融为一体。

三、调整教学结构,培养自改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以教师的主观意志为中心,划圈子、定框框,束缚学生手脚。这种作文教学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只有推行新的适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课堂结构,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动作文的局面才能得到根本转变。

我认为作文课堂教学可按照师生共同命题—选材、构思、列提纲—初稿互修—典型讲评、指导习作—学生再作、誊清—教师批改、欣赏的流程进行,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下的三次修改,第一次初稿后的修改,在学生写出草稿后可抽出一些时间组织同桌间换改、各组换改、不同层次学生调改,遇到学生讨论不定的问题时教师可随时给予指导;第二次是自改,学生修改过别人的文章,又听了老师的指导,知道了自己作文什么地方要修改,什么地方要补充,可进行自我修改,修改后作为“正品”誊写清楚上交给老师;第三次是欣赏,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重批而不改”,把改留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的批示,通过自读、互读、小组评议或向老师质疑问难,达到最终完善的目的。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语文
习作展示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