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主题班会的有效性
2019-09-18杨彩霞
杨彩霞
主题班队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它对一个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对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小学生主题班会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重视和研究。
一、小学主题班会活动的现状
主题班会在各小学已普遍存在,其举办起来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机动选择时间和主题,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手段和途径。但是,在主题班会如火如荼的推广中,日渐显露出一些弊端,需要我们重视并及时更正。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方面:一是主题的选择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或是高于小学生的理解范畴;二是活动流程形式化;三是在发展过程中演变成了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失去了活动的真正意义。
二、如何提高小學主题班会的有效性
现下,我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小学主题班会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尽力维护好这一主题活动的良性发展和长期发展。主题班队活动在小学的开展决不能任其随波逐流,要坚决避免其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成为一种任务,为了完成而完成。那么我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该如何去做呢?
1.班会活动主题的选择
主题是班会活动的核心,是教师所主导的素质道德教育活动的精髓所在。一次班会活动是否成功而有效,主题的选择是否恰当、贴切,十分重要。
2.主题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的需求
主题班会活动不是学校教育范畴中的硬性指标,不是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它是教育工作者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成长而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小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和表现,这就决定了对于主题的选择要因人而异。例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毕业,对于角色转换不习惯,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我是小学生啦”主题班会活动,让小朋友们说一说成为小学生以后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应该怎么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等,帮助小朋友快速自然地进入角色,进而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3.主题的选择要切合实际
班会主题活动是大家在互动中、交流中碰撞出的火花,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成长,主题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否则会出现学生难以理解,不知所云的现象。例如:一位四年级的班主任选择了“慎独”作为活动主题,结果却要花费大半节课的时间去解释“慎独”的含义,学生也不得要领,最后以失败告终。
4.主题的选择应与实际生活有所关联
所有形式的教育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给人以帮助和提升,实际生活的具体例子更能使学生得到情感共鸣。例如:面对生活中各种潜在的危险,家长和教师无法做到时刻保护学生,因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十分有必要。类似“保护我自己”的主题活动,也就变得十分有意义了。
5.活动流程的创新
一次活动的开展从主题选择到整体策划,再到流程安排都需要精心设计,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切入点能够让学生充分得到教育熏陶等问题都需要考虑周全,同时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所需要的活动氛围和活动环节也大不相同。例如:“读经典 颂古今”为主题的诗词欣赏班会和“撒播爱心种子”为主题的道德培养班会,是完全不同的主体思路,必然需要不同的活动流程。文化学习交流类的主题班会上,应当较多的采用小组讨论展示、接龙式、抢答式等方式,以互动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一个延展,既能调节课堂氛围,又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于道德品质培养类的主题,则更多的是以榜样式人物的熏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榜样,以及自己的见解等。
6.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
主题班队活动中,教师是主导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是主要的参与者。在活动的开展中,一定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一次活动的时间有限,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策划组织活动时,可以适当的放手。例如:在主题的选择上,将所有学生分小组,教师给出大致方向,由各小组轮流来拟定班会主题,再由教师敲定。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关照较内向的学生,多引导和鼓励,让大家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所在的主要场所,一个班级的风气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应当巧妙地利用班级主题活动,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气氛。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