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校企融合的发展探析
2019-09-18吴松华高敏
吴松华 高敏
【摘要】 校企合作中,校企融合特别是深度融合是合作的更高一级,也是深化職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基于此,主要论述了新时期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发展的有关内容,希望对相关领域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时期 高职院校 校企融合发展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校企融合所处困境
1.高职学生综合素养不符合企业经济结构升级转型要求
首先,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与招生人数逐年扩大与增长。但基于学生“入口关”,学生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相较之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与人文素质存在明显差距,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压力。其次,有的院校依然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管理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且学生自身文化基础差,进入企业后学生不能快速转变角色,不符合企业生产技能要求。此外,高职学生毕业后,自身知识转换能量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为了适应市场发展,有的学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深入改革课程体系,知识传授转变为“够用、适用且重实践的环节”,构建行业、企业与学校为一体的专业课程研发团队,对企业行业特点、专业设置与学生知识层面全面分析基础上,合理设计“专业+企业培训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但因众多高职院校专业设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及教学过程等与企业发展需求仍有许多的不符,改革效果较有限。
2.学生能力培养不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1)高职院校没有准确掌握企业人才需求
有的高职院校没有准确把握市场经济动态,未深入研究企业人才需求,也没有从企业角度思考问题,专业课程设置落后,使得人才培养与市场发展需求不匹配。
(2)实训教学条件不好,效果差强人意
有的高职院校没有设立自己专属校办企业,也没有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建立相应的人才实训培训基地,通过几个月的实习学生完成应用能力培训。时间短,对新环境学生需要适应,通常是学生还没有熟悉生产线,实习时间就结束了。有的院校尽管采购了实训设备,但因设备落后,维护差且更新速度慢,与企业一线生产设备不能实现同步更新,因而学生实训无法获得预期效果。
(3)理实并重的专业师资队伍不足,教学与实践相脱离
职业教育目标在于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技能与创新型人才,因而老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熟练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很多老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与实操技能,没有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更新及人才要求,教学与实践相互脱离。
3.校企融合缺乏畅通的渠道,没有实现深入合作
(1)校企融合缺乏完善的配套机制
在校企融合工作中,有的高职院校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检测与激励机制;学校也没有实施规范化管理校企融合工作,多头管理现象比较严重,使得工作难以实现规范化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利于高职院校深入开展校企融合工作。
(2)校企融合工作缺乏综合素质高的队伍
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没有从学校与经济形势角度分析问题,缺乏全局性观念,没有系统化研究新时期的校企融合工作,也没有准确判断校企融合工作的复杂与艰巨性,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新问题与情况,特别是校企融合工作相关要求学习不深入,落实不到位。
(3)校企融合工作力量不强
凭借自身经验办事,不会结合新形势对校企融合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对实际工作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校企融合紧密性差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实施的校企融合形式是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因而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经济结构升级转型需求,而企业也不愿将自身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就算有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了人才需求订单,但很多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定位、市场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就业满意度不高,对于学生能力企业没有较高的认可度,通常是学生就业时间不长就面临失业或重新择业的文题,使得校企融合出现忽冷忽热,校企融合没有实际意义。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发展建议
1.扩大校企合作范围
通过市场调研,及时掌握企业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与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探索校企合作契机,开发实训新项目,确保学生自身专业水平、能力与职业岗位任职需求得到提高,尽可能实现无缝对接。与合作企业理清关系(与现有合作单位,理清协议是否到期、是否会续签或继续跟踪,做好哪些工作,与哪些企业深度合作、哪些是要淘汰的以及新合作单位有哪些?),选择合作密切、经济效益好、拥有先进技术、管理规范、发展成熟且核心区域的企业合作,根据“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深度合作。借助专业优势做好试点,以点带面成功后进行全面推广。以此确保每一专业或方向保持实在、密切合作、高质量、拥有专业特色且依照新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深度合作的企业。通过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招聘等途径,及时跟踪与院校条件相符合的企业并保持密切联系,逐步构建深度合作关系,循序渐进的保障合作质量。
2.促进融合,为校企融合办学创建新平台
校企融合中,“深度融合”要求进行深度设计,包含合作办学、育人、就业与发展。无论何种合作方式,行动是最为重要的,通过行动探索合作内容,获得更好的合作效果。在此过程中,共赢是基础、共发展是出路,而人才培养是根本、核心则是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员工业务能力,从而成为合作受益者与高素质建设人员。探索共建研发平台与联合攻关体系,根据产品研发、技术革新与事业改革等确定横向课题,在合作攻关基础上,提升生产效率与事业发展水平;深入探究共建专业机制,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企业参与制定培养方案与教学,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订单培养,建立专门的学院,推行教导学做研体系,实施双导师制与校企合作模式,邀请企业专家与行业学者,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积极进入企业实习锻炼,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3.以工学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将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实施新学习模式,以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并建设专业,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关注学生校内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统一性,校内与校外实践考核结合起来,促使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为了提高学生能力,实施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与定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开展项目式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各专业要保障学生在企业定岗实习时间至少为半年。实施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师资、技术与办学条件等方面与用人单位加强合作,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签订用人与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为用人单位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中,职业教育而言,作为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校企融合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根据要求。秉承校企融合,坚持合作办学、育人、就业与发展的理念,增强政府、学校与企业三方之间的凝聚力,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莉莉,王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23.
[2]宋丽娜,曹菁.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融合发展路径思考[J].河北职业教育,2018,(03):5.
[3]朱小鹤.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办学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7,(12):62.
基金项目: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校级课题“高职会计专业校企融合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Y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