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历史中人文精神的投射
2019-09-18李素云
李素云
【摘要】 历史学科是高考中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同时也因为其为人文精神属性学科,因此对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文学科知识的培养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意义之下,以自身的多年的教学经验为研究点来展开研究,浅谈下历史学科教学的进步以及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人文精神 人文学科知识 精神面貌
一、引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国家,在教育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更加重视。文化的进步在本质意义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积累。在我国,“教育”一词出现的非常之早,作为一个文明礼教非常严格的国家,在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教育学家都很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正所谓“传道受业解惑”,并不是只指将冰冷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考试机器”不能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才,也不能为我国的人才结构的改变做出一定的贡献。所以,历史作为人文性学科,更应该秉承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培养为主,来展开教学研究。
二、历史教育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中阶段的教育虽然是以通过考试为目标,但是教育如果仅仅只是为了传授学科知识,那么这样的教育意义是不大的,而且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对人生道德观念上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作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优秀的人才必须要充分掌握了解人文科学知识,了解精神素养的内涵。而这些有效措施并不是课本知识能够给予学生的,必须要通过有效的人文精神知识的传授,学生才能够有效掌握。其实,对于那些对人文学科知识没有兴趣的人而言,人文学科知识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但是其在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后绝对是一份非常有用的人生哲学。为什么笔者作为一位历史教师,会致力于人文研究?那便是因为历史学科的根本属性,历史学科的教学应该以人为主导,历史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具备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笔者以高中历史教学为蓝本,讨论了在日常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传授方式,从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三方面进行研究。
1.从师生关系上看,构建高度融洽的师生关系
人文精神的教育和普通知识的教育有所不同,普通知识教育只是一种传道,将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技能;人文精神更加注重的是人的一种体验与精神追求。普通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技能丰富的学生,但是人文精神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全面发展、对自己非常了解、并且有后续学习能力的学生。如今处在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非常之高,对学生们的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仅我们的生活、工作深受互联网的影响,连教育都是以搭载互联网技术为主。因此,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必须更加注重与学生的相处之道。
新时期的学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情绪波动比较大,尤其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会更加明显,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面对的诱惑也更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与学生的相处情况。第一,以朋友的身份完成教学,提升人文素养,提升人们的体验感,就要首先注重身份的改变,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平等的感觉,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第二,教师除了完成课本知识的教学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变化。尤其是在历史学科,这一门极具自主性的学科之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的提问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2.在教学内容上看,应该着眼于三个方面
第一,剖析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形象。以人为镜可以提升自己,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心理状态还是没有足够的稳定,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剖析书本上的一些具备历史使命感、责任感的人物来为学生树立学习对象,这样能够教会学生学会辩证地考虑问题,通过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的分析,来得出事情发生的必然性。第二,注重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为什么会如此注重民族精神的培养?因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前进的根本动力,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基本力量,所以,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是教师们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而且,人文风气的构建一方面取决于我国的经济水平,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我国的民族精神风貌。所以,在历史学科课堂之上,挖掘历史上的民族精神力量是为学生树立民族精神的基本杠杆,是引领学生前进的动力,也是学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关键。第三,教会学生学会学会自律,反对诱惑。在80年代、90年代,甚至于2008年之前,网络对学生的影响仅仅是存在于占用学生学习时间,但是自从移动互联网的日渐发达,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已经上升到了思想之上。因此,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教师们必须利用史实告诉学生学会自律,自主抵御网络带来的影响,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必须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学习,为社会的人文精神风貌的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
3.从教学方法看,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虽然,我国是教育大国,我国的教育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很多教育学家都说,我国的科技、文化水平发展的越来越好了,但是人才培养的面却越来越窄了,甚至在某些学科已经出现了人才断层的局面。这主要是受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标准是根据考试标准建立的,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由考试来检测的,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必须要改善目前的教学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主,这样学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成长。在历史学科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非常重要,人文学科是对自身精神面貌的一种考核,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学习。
4.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
时代的变化,也带来了知识的变化,这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对教师的要求和标准。教师群体的工作重复性劳动比较多,教学大纲固定,导致教师对教学工作感到疲倦,逐渐缺乏教学的积极性。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教师群体必须要有意识地做出改变和创新,积极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做启迪学生智慧的引路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教育不只是知识点的传输,更多应是對人这个群体的道德美化,注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如此才能被称为教学。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在其中投射人文精神教学更加容易,所以历史学科教师必须要妥善地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会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而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是重塑民族性格,适应新形势下国家的机遇和挑战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永山.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之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
[2]敖丽蓉.发挥学科优势,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J].小作家选刊,2013,(12):416.
[3]刘凤.新课改视野下加强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华章,2012,(35).
[4]王建岭.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