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困境与反思

2019-09-18张洋子康彦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问题研究辅导员

张洋子 康彦

【摘要】加強学风建设是新时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创新的迫切需要。在实际学风建设工作中,辅导员的责任被不断强化,使其在角色定位、身份认同、工作绩效等方面都面临困难。如何以考核指标作为激励机制,真正实现辅导员职业价值,回归高校学风建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需要解决和反思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 学风建设 问题研究

学风建设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能。在学风建设工作中辅导员的责任被不断强化,甚至成为了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旷课等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学习成绩、四级通过率也成为辅导员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使其面临着“对学风建设工作殚精竭虑但效果却差强人意”的困境。本文将站在辅导员的立场上审视高校在学风建设中的问题所在,并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思路。

一、学风建设的应有之义

学风是学生对待学习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因此学风建设应围绕学生学习风貌改善、习惯养成、氛围营造等展开;但是学风建设的成效却往往片面地以学生考试成绩、挂科门次、四六级通过率等作为评价指标,这是产生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各种困难的逻辑出发点。造成这一出发点的原因在于以上指标对学生升学毕业、工作就业产生着直接影响:①挂科过多的后果是学业警示、降级试读或延长学制,既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也增加了学校对此类学生的管理难度;②学生成绩、四六级是用人单位录用依据,影响就业率和招收优质生源。

如何从辅导员工作实际出发,在帮助辅导员完成考核任务的同时,回归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应有之义,从而达到育才兴国的教育目的是我们要解决和反思的关键问题。

二、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1.工作方式单调造成工作成效不强

进班听课、检查出勤、个别谈话、组织模拟考试、召开学习动员会是辅导员学风建设工作的普遍做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做法会变得极其单调,使辅导员“管理者”的身份被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被弱化,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辅导员与学生对立,并产生“一管就死,一放就松”的局面。此外,工作成效不强还表现在:①选课制度的推行,造成同一专业或班级的学生被分散在不同教学班,大大增加了听课考勤的难度。②对经常旷课的学生,辅导员一般只能采取批评教育进行引导,学校却没有赋予明确的进行处分权限,有些学生甚至会因此对辅导员产生抵触情绪。③模拟考试、培训讲座等有些学生并不买账,反复多次后会就应付搪塞、流于形式。

2.追求精细管理造成工作成本极高

辅导员极易陷入过分追求部分学生精细化管理而忽略了整体学风营造的误区。一位带有200位学生的辅导员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至少为30人,若采取单独谈话方式每天一人也需一个月;然而实际工作并非“一谈了之”,还需要长期追踪学习动态,包括出勤率、听课效果、考试成绩等,必要时还要与家长沟通,这一系列工作可能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辅导员所付出的工作精力可想而知。而面对全年级学生,成绩、学习状态等的实时变化使得此类学生人数也不断发生变动,加剧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3.难以形成合力造成工作难度加大

当前,辅导员已被默认为学风建设第一责任人,甚至任课教师、家长也将学习责任完全推到了辅导员身上。对于课堂纪律差、学习动力不足、挂科门次多的学生,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辅导员是谁”。现实中,部分老师对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置若罔闻;对经常缺勤的学生只是将情况反映给辅导员,本人并不会教育引导;由于学生教务教学与日常管理采取两条线,学校一般却会将缺勤学生的处理权限给予教学管理部门,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考勤决定学生是否具有考试资格等;但辅导员只能采取批评教育进行引导,当辅导员向任课老师了解学生情况时也会遇到不配合或者不被理解的情况,这导致了辅导员权责不一致的矛盾。

当与家长谈及学生问题时,其第一反应多为排斥,或反过来拜托辅导员对孩子多加管教。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努力的结果,学生进入大学后,这些因素的合力大大减少,倘若学生没有形成自我管理意识,那么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4.职责定位不清造成个人认同下降

学风建设中学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同样突出,直接结果是导致辅导员个人职责定位不清、身份认同下降。进入大学之后,许多的学生将时间花费在了拓展个人兴趣、提升自身能力上,与高中相比学业关注度所占比重大大下降。辅导员既要丰富第二课堂,又要保证学生学习成绩,这一尺度较难把握。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实际工作需要与关注素质教育的工作初衷在一定程度是产生矛盾。在干部选拔、组织活动中均要考虑学习因素,假设学生成绩下降,学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天平失去平衡,就会产生压力大、无成就感等不自信、不认同等心理。

三、改善高校学风建设的工作思路

1.采取思想教育与制度规范结合的工作方式

通过引导明确学生学习目的、增进学习能动性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建立奖励、警示等制度规范。高校普遍推行的学分制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偏重目标性,弱化了过程管理。针对这一问题,不少学校采取了学业警示制度用以实时监管学生学习情况。学业警示不仅能弥补事后处理的不足,加强过程处理,又能联合学院、家长多方力量及时进行劝导和督促。

2.利用内在动因和外在影响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内在动因包括在低年级着重养成教育、高年级关注朋辈影响;外在影响则是利用分类指导、激励教育等方式。此外,还应关注第二课堂教育平台,通过引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树立正确的目标,加强学生内在动因;发挥朋辈影响力,启动宿舍、班级、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3.把握“管理”与“治理”相结合的职业定位

建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间的协同机制十分重要。任课教师应主动关注课堂纪律、听课效果、教学质量等,对问题及时反馈,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辅导员则应从学生习惯养成、学习动力引导等方面做好引路人。二者应互相配合促进,而非推诿责任。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对学风建设十分重要,这要求其转变工作思路,将“管理”学生逐渐转变为“治理”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同感。

4.建设全校学风建设工作系统工程

高校教学工作由专业教师承担,教务工作则由院系教学秘书安排协调,教学与教务实际上是不同性质的两项工作;对于学生的管理职能又主要由辅导员承担。学风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凭一方之力,关键在于这三者如何平衡各自的责任、划清责任范围,尤其是划分清楚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职能与责任。

此外,学风建设系统性还表现在其影响因素包含个人习惯、家庭教育、课堂教学等;辅导员的职责在于学生不良学习风气的纠正、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辅导员学风建设工作的考核应综合考虑各方面成效,不能仅以成绩作为唯一评判依据。

参考文献:

[1]汪和生.大学生警示教育机制构建浅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

[2]崔福生.警示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5).

[3]李琼.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对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问题研究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