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

2019-09-18朱宇航

学理论·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特色

朱宇航

摘 要:党的十九大给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了新使命。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是要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和重大意义。目前高校开设的各门思政课可以从不同侧重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注重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给学生带来更多获得感。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8-0142-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又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迈上新征程,应与时俱进,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应当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重点

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成果是概括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郑重写入党章。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要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和重大意义等等。

1.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科学理论都植根于它所处的特定时代,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个重大政治论断。新时代“新”在哪里?与以前有什么不同?首先,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次,我们面临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过去几十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随着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在用“落后”来界定我国社会生产状况已经不符合实际了,人民的需要也不仅仅局限在物质文化层面。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政治论断,发展了以往对社会主要矛盾内容的表述,准确反映了当前我国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状况。最后,我们迈向新的奋斗目标。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分两个阶段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在这个历史关键节点,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路引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应运而生、顺势而成的。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生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所谓“历史终结论”,宣称共产主义已经失败,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然而,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世界并没有按照他们的逻辑演进。二十多年过去,“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复苏乏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进一步暴露。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依然选择走自己道路的社会主义中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不仅顶住了金融海啸的冲击,而且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极大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力量对比失衡局面,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全新选择。可以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经验总结和实践探索,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

第三,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变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两岸向太平洋两岸转移,世界政治格局向更加均衡的多极格局转变;全球化进程遇到逆流,一些国家以“本国优先”为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新兴经济体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表现抢眼,发达国家治理模式面临制度性危机,发展中大国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话语权不断提升。从美国“政府停摆”创纪录,到英国陷入“脱欧”困境,再到法国“黄马甲”抗议运动,无不表明西方国家正面临制度性危机。美国频频在国际上“退群”,通过打贸易战来缓解国内危机,对推进全球治理构成巨大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影响力空前增强。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也正在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

第四,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新考验。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对于成立近百年、执政70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要成就千秋伟业,必须有效应对执政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分析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带领全党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正风肃纪反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优势,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内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形成的,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成果,展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2.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可以说,这五年改革开放推进之深、依法治国影响之大、人民生活改善之多、国际地位提高之快、全党全社会自信之强,都是前所未有的。高校思政课要注重梳理这些年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并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

党的十九大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各方面,是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八个明确”偏重于理论层面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十四个坚持”偏重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两者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战略和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实践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武器,开启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发展。

3.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的产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和实践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这一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既需要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一棒接着一棒跑,更需要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路线图”和“方法论”,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是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面对当今世界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恢宏视野、战略思维,鲜明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凸显了大国领袖的风范和担当。当前,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逐渐将理念转化为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变得越来越真切可感,得到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中国从本国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在消除贫困等重大问题上的思路、方法、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二、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具体途径

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底下发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教学建议》,明确了教学重点,提出了教学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目前高校给本科生开设的四门思政课从不同侧重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着重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并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着重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角度,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丰富内涵,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脉络和逻辑体系,使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着重从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进程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讲清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任务、历史事实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判断,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着重从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角度,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讲清楚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帮助学生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上述四门主干课程,“形势与政策”课是时效性、针对性、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应当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在明确了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之后,如何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给学生带来更多获得感,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共同面对的课题。老师把思政课讲得“有知有味”,学生才会有更多收获。“知”是思政课所传递的思想,“味”是教学技巧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对于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校教师自己首先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若自身知识储备不够,理论素养不高,教学必然捉襟见肘,无法游刃有余。在教学技巧和方法方面,要用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方法,将我们党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鲜活的实践案例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将改革进行到底》《辉煌中国》等电视专题片,全景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反映了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笔者选取部分内容在课堂上播放,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以往的思政课教学多为单向授课,学生缺乏参与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由“做客”心态转向“做东”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活思政课堂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在新形式、新方法的运用上下功夫。一堂立體丰满的思政课应该像精心设计的旅途,步移景换,处处惊喜。比如,可以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十分钟辩论、随堂调查等融为一体,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针对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注重在思政教学实践中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比如,利用优质慕课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运用网络交流平台延伸教学时空,建立思政课微信公众号加强互动,利用“学习强国”APP在线学习等等。感染力、亲和力、针对性、获得感,应当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

高校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这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思政课真正成为青年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生驿站,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特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